臨終智大乘經(本兜心經)

2021011312:30

《本兜心經》,相傳由「本初佛」傳予釋迦牟尼佛,
為釋迦牟尼佛臨終正覺最後遺旨,
亦是《臨終智大乘經》,集其一生修行之總和,
覺悟無上妙諦,非文字、語言所能表達,
傳授《本兜心經》,雖短短幾句,卻言簡意賅,
於西元第七世紀由印度傳入西藏,惟後失傳千年。

復於1993年由西藏子貢寺閉關禪修之「本兜老師父」稟傳天旨,
開關親傳薩摩拉多耕上師,再度以臺灣為起點廣傳於世,
以開啟末世劫時空之靈性智慧,將在第三千福年裡,
帶領眾生探索宇宙之奧秘與追求心靈最終之歸處。

《本兜心經》是修「心」之上乘法門,亦是眾法門之「本源」,
是佛界諸天法門之源頭,也是一切有為及無為法能中心,
常誦此經可窮究天理,開發宇宙智慧之潛能,
成就與諸佛互動與聯繫之能力。

(心經涵容:「聖經」之大愛、自律與喜舍;
佛法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空相空性)。

臨終智大乘經

稽首一切佛陀 菩薩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梵在色究竟天王宮,對一切眷屬說法。
虛空藏大菩薩稽首婆伽梵已,如是啟問:
婆伽梵,菩薩於臨終之識,隨如何觀?
婆伽梵曰:虛空藏大菩薩,隨臨終之時當修臨終智。
彼臨終智,修一切法本凈,無實想;
修一切法菩提心攝為大悲想;
修一切法明實,無緣想;
修一切實無常,更無著想。
修識因有智,佛於他無求想。
婆伽梵宣說頌曰:
修一切之法 本凈無實想
修菩提心及 堅固大悲想
修一切之法 本明無緣想
修一切本有 無常無著想
識為智生因 佛不求於他
婆伽梵如是宣說,虛空藏大菩薩等一切聚眾,
歡喜奉行,即贊婆伽梵所說。


大手印:左下右上 左慈悲右智慧


心法 :觀想心經涵義

Top 10 Health and Fitness Tips from Buddha - The Middle Way Meditation  Institute
1、心經的要旨是“清淨、慈悲、光明”。
2、本“兜”是兜捧(環繞、顯現)著本體(大小、自性)之意。
3、清淨是小我小乘,慈悲是大我大乘。
4、自性要達到宇宙諸法(資訊能量)自在地傳承運行,就要達到
①不執著於世相
②無企願於欲求
③慈悲,菩提心(提高、超越人間的思維)
俱足的修持境地,
才能放發出個體生命和總體生命的光明效應。
5、要達到自性光明,就要依循光明說的程式;
信入→良知→義行→真理→除惡,累進循環來進行,
而把人神個體的小自性光明,
逐漸融合成神、人聯結互動的大自性光明,稱為“大光明”。
6、個體自性要能清靜放空,
才能接收容納光明諸法(門)的資訊和能量,
所付諸於完全正確的公義行動,
也才能獲得積存不滅的功德正果,
如此自性的光明力遂不斷強化提升,
也就是個體生命力的增長,
才能在即臨遽變的環境中不被殘傷摧毀,
更能救己救眾生。





一、本文︰ 本兜心經

諸法自性清淨故,有相皆幻如是觀。
具足殊勝菩提故,慈悲之心如是觀。
自性無願光明故,于一切相莫執著


The Heart Sutra of Ben-Dou

All truths in the universe are pure and undefiled ,
observed the fact that everything is illusion and unture .
As long as we have the wonderful perfect wisdom ,
we should be compassionate as well .
Since our intrinsic wishless of mind is illuminating ,
we should not get attached to anything .


二、詞彙注釋:
諸法:萬事萬物之喻自性:
本質具足:充滿
菩提:智慧無願:無作無求
本兜:音譯詞,謂環繞、顯現著萬有本體(大、小自性)之義
法:在這裡是概括一切的通稱
有相:有形象、有顯現之意,概括一切感官所覺的物件
具足:具備滿足之義
殊勝很特殊、很稀有之義
菩提:音譯詞,舊譯為道,新譯為覺。
道是通義,覺是覺悟之義。
自性:意謂超越一切言詮思議、非證不知的萬有之本體
無願:無所欲求、無私心之義
光明:去除黑暗、彰顯真理之義

三、語譯(理部):
因為萬事萬物的本質是清淨純潔而沒有污染的,
所以離開本質所顯現的一切外相皆為變異不定的創造物;
皆為幻相,我們要常常保持這樣警醒的角度,
做為瞭解萬物的依據。
又因為萬物的本質原本就充滿殊勝的智慧,
所以我們在看待一切事物的時候,不可或忘萬物皆有佛性,
眾生與我原為一體的事實,而常保慈悲之心。
更因為萬物的本質是沒有條件、永恆的光明遍照著一切,
那些我們一直在追求的狀態原來早就存在於本質之中,
所以,對於整個人生幻相的一切成敗榮辱,
委實沒有什麼好執著放不下的了。
解譯:
這法性(萬物靈性;人的最初本性;)初生本是清淨的,
亦是晶瑩剔透、純潔無暇的,
而後一切生成的事與物皆是無常幻相,
故人生切莫因「心」而生執著、貪癡、計較、分別;
一切法(萬事萬物面相)都完全奠基在「智慧覺悟」的成就裡,
而這一切來自于光明聖潔的大慈悲心,
也就是人類的大愛與捨我之心;
如此一切皆幻空無願,
自然會進入光明之境地(生命本初之地;聖潔的境地),
但時時要謹記這也是空幻,也是相,千萬不要執著貪戀。


四、語譯(事部):
由於所有靈能處在蒞臨地球前的狀態時,
都是清淨祥和、永恆自在的,
因此當我們因為提昇靈能的品質而必須經歷形體上的磨練時,
雖然因空間的不同而暫時迷失於事物的外相上,
但是靈能的本質會不斷趨向祂原有形態調整;
一旦逐漸了悟幾乎所有一直被我們視為真實的事物實際為幻的時候,
我們即同時恢復一些本有的特殊能力,
並開使藉以著手改善許多我們認為不完美的事物,
然而正因為空間環境的差異性
導致我們主觀改善的行動會不斷遭遇挫折與打擊,
這時除非我們開始體認改善的行動
必須基於無人無我、眾生一體的慈悲原則,
否則打擊的強度往往令人喪失信心而退卻,
而歷經重重考驗後,同時具備大能力與大慈悲心的我們
必然會成為更多人求助甚至崇拜的目標,
這也是最危險的階段,
只要我們稍有不慎就會陷入更深層的迷失而難以自拔,
最大的失落與痛苦將接踵而來,
這時後唯有體認到萬物的本質原本完美,
絲毫不因我們的努力而有所增減,
同時心態上超越得失成敗,最後才能晉至真正光明遍照的境地。

 

 

誦經時,用心體會心經每字每句涵義,專心持頌,轉化功德,
消災除業障(此心經可度陰亦度陽
回向累世冤親債主十方法界眾生離苦得樂,
往生淨土速證菩提共乘佛道),念波洗滌身心靈,
啟動全身能量,開啟人生潛能智慧之門,身心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