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養生術──阿輸吠陀(AYURVEDA〉療法 4-1概述

2012100718:30



阿輸吠陀(
AYURVEDA〉,在梵文中的意思是
「科學」或「生命的智慧」,
是一種古老的哲理,
起源於對人類身心靈中心真理的深刻理解。

阿輸吠陀不像西醫經常在尋找特殊的研究主題,
而是著重在天長地久、
聰明睿智、永無休止的生命原理的探究上。

雖然阿輸吠陀在東方已有上千年歷史,
對西方的當代社會來說卻並不落伍,甚至非常適合。

現代人有許多用當代醫藥治療不好,跟壓力有關的問題,
但卻是這個古老醫療體系最著名也最完整的療法。
在這個醫療體系的邏輯中,
包含了一般的健康生活常識,
結合了哲理、心理與心靈的指引。

阿輸吠陀有一系列的身體治療方法,
從藥物治療、按摩、瑜伽到淨化、排毒,
還包括治療不孕、陽萎、關節炎、
高血壓、腸胃疾病、慢性病與傳染病。

這種自然的藥草能中和身體的不平衡,
成功的治癒現代西方醫學解決不了的大部分病痛。

阿輸吠陀並不能治療癌症,
但是據信只要遵循阿輸吠陀的生活方式,
就能減低罹患癌症的機率。

阿輸吠陀也能對各種疾病提出諮詢建議,提倡靜坐冥想,
主張和諧的生活與良好的兩性關係。


Renaissance in Ayurveda | The Indian Express

阿輸吠陀的八部功法
阿輸吠陀療法分有以下八個領域:
˙內科、外科、頭頸部外科、小兒科(包括婦產科)
˙毒物學、精神科、催情療法、返老還童術

在現代醫學中,外科手術最好留給正統西醫。

以前阿輸吠陀醫生會動手術,
但現在他們承認在這方面,西醫技術略勝一籌。

阿輸吠陀的中心思想為體認人我合一的境界,
每一個存在的物體都互相有關聯,而非孤立無援的。

相對的,西方的思想卻將個人區分出來,與萬物無關。

因此,在醫學治療上的首要目標,
就是讓生活失衡的人重新建立起個人的和諧生活。

阿輸吠陀主張生理與心理會相互影響。

思想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而身體的失衡也會產生心理問題。

在阿輸吠陀中絕沒有單純的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

因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最重要的是,
身心的平衡或失序,完全根據自然既定的律法:
大自然是一個小小的無政府狀態。

動物依照著一套自然的規則生活,
維持健康,在適當的季節生產。

植物的生命也有一定的模式,確保葉子、
花朵與水果依照特定的秩序與模樣來生長。

相同的,如果人類沒有依照正確的原則過日子,
生活就會失序,混亂不堪,
而無法保持平靜安詳,結果自然會生病了。

不過,要遵照規則行事,最好先知道有哪些規則可行。

Ayurveda: harmony maintained & restored | Avaana Answers
阿輸吠陀設計了一些基本的原理,
讓人的身心靈和諧平靜,並與外界保持平衡。

如果任何一個規則被破壞了,
造成生理或心理的混亂,
就是我們所謂的「疾病」了


如同猶太教與基督教有十誡一樣,
佛家也有所謂的五戒:
不殺生(任何動物或昆蟲的生命)、不偷盜、
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必須遵循。

不殺生
這是五戒的第一條,阿輸吠陀療法通常是採用素食。
阿輸吠陀療法相信人類是所有生靈的守護者,
因此殺死任何生物都被認為是邪惡的。
殺生是一種罪行,殺生者將來會遭到因果循環的報應。
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如果病人得到的是消耗性的疾病,
無法獲得適當的蛋白質,阿輸吠陀醫生可能會開吃肉的處方。
阿輸吠陀反對任何一種血腥的活動,例如打獵。

不偷盜,不妄語
偷盜與妄語都會引起心中的恐懼。
不只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行為會造成別人的痛苦,
犯罪者也會因為害怕被發現而感覺不適。
阿輸吠陀的教導則強調永遠要考慮到別人的幸福快樂,遵行正道。

不邪淫
嚴格來說,這個戒律包括了不可濫交、
不可進行彼此間沒有愛情的性行為或同性戀。

因為這些行為會造成
焦慮、恐懼、不安,造成疾病的產生。


在大多數社會中,
傳統上性行為被認為是傳宗接代的自然生物功能。
過度沉迷於性,或是如同性戀、手淫、
口交或肛交等「沒有功效」的性行為,
由於無法孕育健康的孩子,
無論是在阿輸吠陀的發源地
古印度,
或其他地區,這些都是被禁止的行為。

在現代更開放的氛圍中,
人們已經不再嚴格遵守
異性戀、婚前守貞與忠貞的規範了。

現代的阿輸吠陀治療者則會建議病人節制性生活,
以免造成潛在的傷害,或是剝削了他人或自己。
雜交行為比過去更容易被接受,
但也容易造成性病的傳播,產生與壓力相關的疾病。
阿輸吠陀療法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能力,
而阿輸吠陀療法一開始被編篡成冊時,
性行為就被認為是男性的活動。
女性則是被動的,不會有自己的性慾衝動。

不飲酒
酒精被認為是一種惰性食物,對身心有害。

阿輸吠陀經典最初訂定時,
酒精是唯一具有刺激性或會使人成癮的飲料。

現在卻有咖啡
全世界最普遍的飲料
此外還有人工調味的飲料像是汽水、
可樂和其他的軟性飲料。

對阿輸吠陀治療者來說,
這些就跟酒精差不多,
因為有些人會因此而上癮。

不過,在某些情況下,
有節制的飲酒方式是被允許的。

做任何事都要有節制
阿輸吠陀並不提倡極端的禁慾主義,
而更像儒家所主張的「中庸之道」,
或是對任何事情都要有節制。

壓抑情緒與欲求是最糟糕的,
還不如將這些感覺表現出來。

保持良好的健康與純淨的心靈,
我們建議要依照佛家的八正道:

˙
正見、˙正定、正命、正念 
˙正業、正思維、正精進、正語

我們也應該謹遵阿輸吠陀的健康生活規範:
排除負面思維,
避開言語與行為上的暴力,不貪婪,
不憂慮,不恐懼,不發怒,
不驕傲,不自大,不自我中心。

阿育吠陀

致病的原因

會觸發疾病的原因有好幾種:
惡靈(如今這個原因經過研究證實為「多重人格失序」所引起)、
毒品與毒素、有害的氣體(環境污染)、火災與意外事件、
星宿影響(占星)、天災(地震、火山爆發、颶風等等)。


除了外在的致病因素,還有兩個其他的致病型態:
督夏(
dosha)失衡
(包括瓦塔
vata、披塔pitta與卡發kapha),以及精神失常。

在阿輸吠陀療法傳統的教導中,有些疾病是季節性的,
隨著年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療法。

因果報應的概念
阿輸吠陀療法最著名的是因果報應(karma)的觀念,
在梵文中
karma意指「行動」或「命運」。
在印度或佛教教義中,
這是指一個人先前的行為控制著現在及未來的命運。

人的生命是生命鎖鏈的一環,
每個人的生命情狀都受到前世行為的影響。

因果報應有三種:好的、壞的與中間狀態的。

一般人相信因果報應是累積而成的,
可以在每一世的生命當中「增加」或是「消除」,
因此好的行為會增加好的果報,或是降低壞的報應。

壞行為則有相反的效應,
而有些行為不會有任何作用(中性的果報)。

許多哲學家承認我們無法總是非常清楚行為的後果,
永遠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以維持幸運。

因果報應的概念在指引我們,
沒有人能夠避免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這些果報不是在這一世顯現出來,就會在下一世呈現。

阿輸吠陀相信因果報應會致病,
也會用專業術語來形容某些不治之症,
譬如唐氏症或脊柱裂之類的疾病,
就是指一出生時就已經罹患的疾病,
很可能就是前世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阿輸吠陀的教條強調每個人天生繼承了
父母親與祖父母甚至祖先的個性特質。

現代基因研究工程已經證實,
基因的影響力比過去所知的一切還要廣泛。

譬如某種類型的乳癌、
心臟病與關節炎目前都被認為是遺傳疾病,
另外也有證據顯示如牛皮癬與濕疹之類
的皮膚病也是基因元素在作祟。

不過阿輸吠陀的治療者也相信輪迴轉世的觀念,
死亡之後,靈魂或心靈繼續存活在另一個肉體之中。

因此,他們相信我們從前世帶來特定的氣質

可能是肉身或心靈上的特質,
也可能預先累積了某種特殊的疾病

正因為前世累積的果報而使這一世的生命品質出現高下。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會跟另一個人完全一模一樣,
這也正是阿輸吠陀醫師在治療病人時的基本概念。

長命百歲
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會過著快樂、健康、長壽的生活。
要過這樣的生活有三個要件:

˙
遺傳的平衡(換句話說,要小心選擇你的父母親)。

˙美好的靈魂(不羨慕,不憤怒,不憎恨,不以自我為中心)。

˙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良好的飲食習慣。

阿輸吠陀療法的宗旨在幫助人了解自己致病的原因,
進而避免嚴重的疾病


阿輸吠陀特別重視預防醫學。

不過疾病來襲時,
阿輸吠陀也有多種方法幫助人體自我療癒。

所有的藥物配方都是以藥草為主的天然藥物。

這跟西藥(由試管實驗所製造出來的藥品配方,
會隨著時代而改變)剛好相反,
阿輸吠陀療法所使用的藥物配方
歷經長時間的考驗卻不曾改變,
是完全沒有副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

A Beginner's Guide To Ayurveda & Balancing The 3 Doshas | Ayurveda dosha,  Ayurvedic herbs, Ayurveda

延伸閱讀:
佛陀養生術──阿輸吠陀療法 4-2靜坐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