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公上人開示 -- 臨別贈言

2014092706:30
 

 

 


 


懺公上人開示 -- 臨別贈言

念娑婆苦 念極樂樂
念念念佛 求生西方

 
 


 

念念念佛,要講起念佛方法,
最好普通說是追頂念。一句跟一句,一句跟一句。

中間不叫它有猶豫、間隔、散漫,很緊湊的,
一字跟一字、一句跟一句,
不讓它起猶豫的心、懈怠的心、徬徨,
一直追上去,這樣念才好。

這樣念,也總是感覺著人生苦,
說是遊四門 看見老病死。

這個苦 將來人人都有,老了,或者最後那一剎那,
我們怎麼樣超越過去。

這時候所有名譽地位、財產、家親眷屬,
一切一切都不能帶著走。

一口氣不來那時候,我們投生到哪一方。

金錢財產,說是來的時候兩手握空拳;
走的時候也是兩手握空拳。

至於,尤其是很淒慘的就是,家親眷屬一別永別。

別了之後,六道輪迴,不曉得投生到哪一道去了。

不曉得再見是哪一生,在哪一生再見面,
改頭換面,也不認識。

想起這個,我們單提這一念,
竭誠盡敬的,深信切願篤行,求生西方。

到 了西方,蓮華化生,見著阿彌陀佛,
清淨光明莊嚴的金身,求佛給我們說法。

祖師說法,聽的人都開悟;那麼佛說法更能開悟啊!

開悟,說是華開見佛悟無生,是證得無生。

證得無生,我們再迴入娑婆度有情。

沒證得無生,遇著境界,起了念頭,
就得隨它去、隨它轉,那怎麼度眾生呢?

我們一定說是,能做得主,
不隨境界轉、 不隨念頭去,這才能度眾生。

就是要悟證無生,心裡不生,再回來度眾生。

同 時,在極樂世界那個生活,
都是由心性那個本覺理體,
涅槃的自性–常樂我淨,現出來的。

生到極樂世界,總在那禪悅法喜中,
總在那常樂我淨那個樂、歡樂中。

而不是世間、有為法,有得就有失,
喜怒哀樂、離合悲歡那個樂。
而是禪悅的喜悅,法喜的歡樂。

這是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
供養他 方十萬億佛這是即以食時,還到本國。

神通妙用,十方世界都能去,這個我們要深信不疑。

他 們有說是靈魂到哪兒去的,
一會兒說就回來。因為什麼?它不是肉體去。

肉體去,走路慢,是坐車。

坐車慢,是以至於坐著飛機。

也是以物質載著,外邊的外四大的物質,
載著我們內四大身體。

這個四大是累贅我們的。

我們因為是,我們業障之身是胎生,
顛倒從母胎而生。

這個神識要是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是蓮華化生。

有 胎生、有卵生、有濕生、有化生,
生到極樂世界都是化生,坐在蓮華上,就叫蓮華化生。
這個身是化生,乘著佛力加被,
我們見佛聞法悟無生的時候,
就能隨意隨願到哪一方去。

所以,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
供養他方十萬億佛。我們要是能供養他方佛,
就很難得,何況蓮華化生的人,
這個神識,說是具足六神通。

有天眼通、天耳通、也有神足通,能說是,
各方的國土去供養諸佛,那多麼逍遙自在。

再就,生到極樂世界,聞佛說法的時候,
對佛經的義理都能通達,都能融會貫通,
都知道,都瞭解。
在極樂世界要聽佛說法,那就是聞;
然後自己再思惟、再修,那也是法喜充滿。

我們在娑婆世界不明白,
到極樂世界聽佛說法都明白了。

願意度有緣眾生,我們就去度,
度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家親眷屬,隨緣度。

還有緣還必度, 度也是度有緣的。

以 至於釋迦牟尼佛降生到我們世界,
也是和我們這世界眾生有緣。

觀音菩薩三十二應度化我們,也是和我們眾生有緣。

我們要是生到西方,具足六神通,
隨緣回來度這些有緣的人們。

這樣子說度就度,說見佛就見佛,說常以清旦,
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吃飯的時候就回到本國,
這都是神足通。

這個身體,
生到極樂世界就是蓮華化生,而不是胎生的肉體。

所以能得這種神通妙用,自在逍遙。

所 以我們念佛的人要知道,
這個娑婆世界究竟要離別,
極樂世界種種的神通妙用,種種,六神通,
種種的享受,說跟佛聞法,就聽佛說法,
要想聞觀音菩薩說法、勢至菩薩說法,
就到菩薩眼前,菩薩就給我們說法,這太好太好了!

常以清旦,各以衣祴,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這時候吃了之後,
再飯食經行,真 是逍遙自在,隨緣度眾生。

這時候,隨緣度眾生都能度,
不像我們娑婆世界,度眾生很難。

在極樂世界,說度眾生就能度,他有神通妙用。

所以我們念佛,知道極樂世界了生脫死,
是無量壽,長生不死的;無量光明,
在這無量光明中,神通妙用。

他方十萬億個國土,說去都能去,
剎那就去、剎那回來,都是神通妙用。

我 們知道這個呢,
就是發心好好用功,求證一心。

說是極樂世界,我們在娑婆世界,從信佛那一天,
從念佛那一天,極樂世界有一朵蓮華,是我們的位子。

那個蓮華,越念越新鮮,越長大越光明,
郁馥芬芳,說微妙香潔。我們好好念佛,
就是莊嚴整理我們那朵蓮華,我們那個蓮華座,
預備將來好去,才好。我們要是打妄想,
起猛 烈的貪瞋癡、惡念呢?那個蓮華就漸漸枯萎。

所以我們就好好念佛,
念得我們那蓮華,越清淨光明莊嚴,越好。

說是我們要念娑婆世界的苦,三塗地獄的苦,
念極樂世界那個樂,我們去念念念佛。

阿彌陀佛…


囑付─道業前途

我那時候,三十年前、二十年前,
我就這樣,我自己看什麼,我自己看了之後,有時候給人家講。

轉過來呢,有的時候我就請問智光老和尚、南亭老法師、
道源老法師,我這樣請問。現在這些老人家都不在世了。

諸 位以後要是出家眾,
對道業前途,一個是早晚功課要著重。

下午八十八佛要拜,不是念哪!
念哪,打著鈴鼓念,很快啊!十分鐘就念過了,要拜才好。

拜啊!下午吃飽了,休息一會兒,拜呀!較比消化。

身上血脈筋骨,都感覺著清爽流暢,血脈流暢。

所以這八十八佛本來是拜的,拜佛懺悔,不能說但是念。

早課楞嚴大悲咒,念得很熟很熟,
十大願王,我們至誠懇切依著發願,祝韋馱菩薩;
晚課彌陀經,我們好好練習放蒙山。

蒙山都背熟了,進一步就作觀想,同時要學手印。

把這個我們基本的,祖師給我們家的,
而是佛說的,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和佛說的超度亡魂的這個方法,
我們每天都照著做,這個是基本的,
晚上再祝伽藍菩薩。祝韋馱菩薩、祝伽藍菩薩,
都觀想韋馱菩薩降臨、伽藍菩薩也降臨,加被我們、保護我們。

早課發十大願王,至誠懇切發願,
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我此禮敬諸佛,
乃至普皆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麼發願。

晚課彌陀經之後,彌陀經誦這個經的方法,我再等著教諸位。

今天晚上誦,我就教一教。

再天天要誦,就照著彌陀要解的科,我們先誦。

誦久了,把彌陀經的大意、綱要都能抓住。

這個很需要。彌陀經之後就好好放蒙山。

一經通,經經都通。

彌陀經通,其他的經漸漸也通;
般若心經要通,其他經也能通,就是功課裡頭,
早晚都 有,般若心經看起來很重要。

晚課的彌陀經我們要研究。

彌陀經有三位祖師的注解很重要,
就是彌陀要解、彌陀疏鈔、彌陀圓中鈔。

我們研究這個,再誦,先要背。

蒙山放完了之後,我們就好好念佛,
早晨念佛,晚上念佛,這一會兒是很寶貴。

這一會兒要念佛,鍛鍊我們念佛的功夫。

平常盡量,行住坐臥、語默動靜,與人應酬之間,
盡量要提撕念佛好,
這是我們的基本的功夫,念佛的功夫,持名。

大 體早晚功課,我們都依著作,都很熟練,
放蒙山也要會,大懺悔文我們要拜,先這麼作。

然後我們也可以,都有一種常修的功課。

譬如說我們誦金剛經,或是誦普門品。
金剛經是破煩惱的金剛,很重要。

普門品求觀音菩薩加被。我們佛門弟子,
對於道業的前途、家業的前途、個人的前途,
有什麼求的,都是求觀音菩薩加被好。

然後我們是沙彌尼,研究沙彌戒,就是沙彌尼戒。

研究梵網菩薩戒,梵網菩薩戒是修定的戒,很重要。

根本,殺盜淫妄,就是殺因、殺法、殺緣、殺業,
都不能有。那簡直是這樣子就是修定功的戒,
舉心動念都不能錯,
不叫起殺盜淫妄的殺因、殺緣、殺法、殺業。

都這樣子,漸漸地練習這個戒律,就難得,就很好了。

另 外我們需要研究經律論,需要研究國學。

四書要背,要研究。那時候慈舟老法師在北平,
大家要求老法師要講論語、講四書,
老法師說:出家人講那幹什麼!大家就說:
您老人家有時候講經說法,
時常就引用到論語、四書,以至於五經,
那麼說,我們要是不會這些,
我們聽不懂啊!這老法師才答應。

弘一大師在閩南佛學院提議,添上論語這個科目。
弘一大師自問自答,說是:
我們出家人怎麼還講齊家、治國、平天下嗎?
弘一大師說:我們出家人,
這個寺院就是我們的家、出家之家,這個家要齊,
要整齊好,然後道業才能增進。

要想著治理出家的家,也需要四書、論語。

同時我們看佛經,佛學需要國學。

歷代的祖師,國學多數都是好,
一看經,馬上就是乘著什麼那種飛快的船,
或是大的輪船,進入大海,你隨便,
法海都是觀瀾,隨便游行,隨便看佛經,
自己也有時候都能瞭解。

所以我們出家人應當著重國學,
進一步就是佛學,國學和佛學同時進行。

你看蕅益大師有四書解,
憨山大師有中庸、以至於老子的注解,
莊子的注解,就看出祖師對這個國學也很著重。

這是我們出家應當怎麼修的,先從這個紮根基。

還有呢,就是千里參方,為的尋師訪友,
我們就找志同道合的,同見、同願、同行、同學,
聚會,大家好好在解行兩門切磋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