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忍治百辱

2013100312:30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
少則得,多則惑。…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受得住委曲,方能保全自己;
經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
低窪才能盈滿,凋敝反得新生,
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反而痴迷。
其實在危難中能夠保全自己的,
全都懂得這個道理。

以退為進,以忍為攻,

這才是為政求事的最妙法則。

宋代蘇洵曾經說過:
一忍可以製百辱,一靜可以製百動。


戰國時有一位忍辱負重、奮鬥不息的傑出軍事家,
他一生坎坷不平,甚至連真實姓名都沒留下,
只因其曾遭陷害受過臏刑(砍掉兩塊膝蓋骨的刑罰),
故史書上稱他為孫臏。


孫臏少年時便下定決心學習兵法,
準備做出一番大事業。

成年後,他出外遊學,
到深山裡拜精通兵法和縱橫捭闔之術的隱士
"鬼穀子"先生為師,
勤奮地學習兵法陣式。

鬼穀子把《孫子兵法》教給孫臏,
不到三天孫臏便能背誦如流,
並且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了許多精闢獨到的見解。

鬼穀子為他奇異的軍事才能而興奮地說:
"大軍事家孫武,終於後繼有人了!"


孫臏有個同學叫龐涓,十分忌妒孫臏的才能,
但表面上卻裝作和孫臏很要好,
相約以後一旦得志,彼此互不相忘。

後來,龐涓先行下山,在魏國做了將軍。

他派人邀孫臏下山共同輔佐魏王。

孫臏到來之後,他先是虛情假意地熱烈歡迎,
而後委之以客卿的官職,
孫臏自然對不忘舊日同窗之情的龐涓感激萬分。


然而半年之後,龐涓卻玩弄陰謀手段,
捏造罪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
對他施以臏刑,臉上也刺上字,
目的在於從精神上折磨孫臏。


對龐涓所做的一切,孫臏起初毫不知情,
後來當他知道使自己
成為一個不能行走的廢人的元兇就是龐涓時,
下定決心要報仇雪恨。


他擺脫龐涓手下的監視,
暗地裡潛心研究兵書戰策,
準備有朝一日逃離虎口。

為了矇騙監視他的人,
孫臏甚至裝瘋賣傻,以糞便為食,與牲畜做伴。

不久以後,
齊國使者來到魏國,暗中探訪孫臏,
然後把他藏入車中帶回齊國。

在一次王公貴族的賽馬活動中,
大將田忌將足智多謀的孫臏推薦給齊威王。

在齊威王面前,孫臏暢談兵法,
盡敘平生所學,受到齊威王的賞識,
被任命為齊國軍事。

從此,孫臏
開始在戰國風雲齊聚的軍事舞台上大顯身手。


公元前354年魏國派龐涓率大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
企圖一舉消滅趙國。

孫臏與田忌商量,提出"圍魏救趙"的作戰方針,
不但解了邯鄲危急,
並且在次年的桂陵之戰中以逸待勞,大破魏軍。

此戰,魏軍幾乎全軍覆滅,
龐涓僅率少數兵士倉皇逃脫。

桂陵之戰後13年魏王又派龐涓率兵攻韓。

齊王答應救援,
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攻魏救韓。

孫臏冷靜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
根據魏軍悍勇輕敵和急於求成的心理,
提出退兵減灶的作戰方針,
忍一忍魏軍狂妄之氣,誘敵深入。

而後齊軍故意做出怯戰的樣子,
減少鍋灶表示齊軍已大多逃亡,
以此來麻痺敵人。

魏軍果然中計,窮追猛趕,
齊軍卻一味退卻,
最後在山高路窄、樹多林密的馬陵道設下埋伏。

同時,孫臏還命人把路旁一棵大樹的樹皮刮去
並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八個大字,
並吩咐士兵說:
"夜裡發現紅光,就一齊放箭!"


天黑之後,
龐涓率兵馬不停蹄地追到馬陵道。
但見路上橫七豎八地扔著許多木頭,
便命士兵下馬下車,準備開路追擊,
卻忽然看見
路邊的白色樹幹上隱隱約約有幾個大字。

龐涓疑心特重,便命人點火觀看,
誰知尚未看完,就連叫不好,
但為時已晚也。

魏軍四面已然被敵軍包圍住,
只見齊軍萬箭齊發,箭如雨下,
既無法抵抗又無路可逃,
頓時軍心大亂。

龐涓自己也身負重傷,
眼見敗局已定,絕無挽回的餘地,
只好垂頭喪氣地拔劍自刎,
齊軍大獲全勝。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
而孫臏則從此名揚天下。


孫臏的確是位傑出的軍事家,
同時也是一個深知忍字秘訣的人。


面對命運的不公與朋友的誣陷,
他能隱忍不發,潛心等待時機的到來。


這不但需要一份驚人的耐力,
同時也需要有一種卓越的審視力和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