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神圭旨-利集(第六節口訣)

2014031512:30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六節口訣

靈丹入鼎長養聖胎


<靈丹入鼎圖>
 

一顆金丹何赫赤,大似彈丸黃似橘。
人人分上本圓明,夜夜靈光照神室。

攢簇乾坤造化來,手摶日月煉成灰。
金公無言姹女死,黃婆不老猶懷胎。

流珠爍爍照昆巔,九轉丹成只自然。
一粒自從吞入口,始知世有活神仙。

悠悠覺萬有之空,似天雲變滅;
了了見一真之體,如掌上圓珠。



(靈丹入鼎圖)

(內附火侯)

原初那點精金渾然在礦,因火所逼,遂上乾宮,
漸采漸積,以烹以熔,損之又損,煉之又煉,
直至煙消火滅,礦盡金純,方才成此一粒龍虎金丹。
圓陀陀,活潑潑,如露如電,非霧非煙,輝煌閃爍,光耀崑崙。
放則迸開天地竅,歸兮隱人翠微宮。

此時藥也不生,輪也不轉,液也不降,火也不炎。
五氣皆朝於上陽,三華俱聚於乾頂。陽純陰剝,丹熟珠靈。

  紫陽翁曰:
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樊籠壽萬年。

  是以唐宋屍解諸仙多於此處分路,隨意生身,
出沒自由,不肯於百尺竿頭而再進一步。
故有七趣之譏,落空之誚。蓋為不知重立我之性命,
再造我之乾坤,變種性為佛性,化識神為元神,自造自化之妙也。

若命宗人不知所以自為造化,就是枯坐旁門,而道非其道也。
若性宗人不知所以自為造化,就是頑空外道,而釋非其釋也。

  此法乃仙真佛祖之所深秘,即自從金元以來而學道之人少有知之者。
獨吾師尹公曰:鼎中有寶非真寶,重結靈胎是聖胎。

  然而珠在崑崙,何由得下而結聖胎?
必假神廬,竊靈陽真氣以催之。
太陽真火以逼之,催逼既久,則靈丹應時脫落,
吞入口中,化為金液,而直射於丹房之內,
霎時雲騰雨施,電掣雷轟,鏖戰片餉之間,
銷盡一身陰渣,則百靈如輻之輳殼,七寶若水之朝宗,皆聚於此矣。

  昔無上元君謂老子曰:
  神丹入口壽無窮也。
  故老子修之是為道祖。

  許宣平曰:
  神居竅而千智生,丹入鼎而萬種化。

  陳虛白曰:
  我初凝結聖胎時,百脈俱停氣不馳。

  施肩吾曰:
  天人同一氣,彼此感而通。
  陽自空中來,抱我主人翁。

  然我既得靈丹入鼎矣,而內外交修,煉之而復煉之,
而必至於天地合德,則太虛中自然有一點真陽以與我之靈丹合而為一。
蓋吾身之靈感天地之靈,則內真外應,渾然混合。

  金碧經云:
磁石吸鐵,隔礙潛通。
大同此意。這段功夫全以至靜為主。

  老子云: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當其兩陽乍合,聖胎初凝,必須常常覺照,緊緊護持。
如小龍之乍養珠,似幼女之初懷孕。
牢關神室,不可使之滲漏。

  故太白真人曰:
固濟能不洩,變化在須臾。
更於一切時中,四威儀內,時時照顧,唸唸在茲,
混混沌沌,如在母胞,終日如愚而不違,不久須臾間斷也。

  葛仙翁云:
  息息歸中無間斷,天真胎裡自凝堅。

  張用成云:
  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石得之云:
  將來掌上霞光燦,吞入腹中宮殿新。

  趙緣督云:
  神丹飛落黃金室,嬰兒降生極樂國。

  呂純陽云:
  刀主餌了丹書降,跳出塵籠上九天。

  朱文公云:
  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

  李清庵云:
  一顆寶珠吞入腹,作個全真仙眷屬。

  陳希夷云:
  邈無蹤跡歸丹房,潛有機關結聖胎。

  薛紫賢云:
  四象包含歸戊己,辛勤十月產嬰孩。

  悟真篇云:
  果生枝上終期熟,子在胞中豈有殊。

  醉中吟云:
  寶珠笑舞辭天谷,才脫胞胎又入胎。

  張紫陽云:
  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圓入聖基。

  呂純陽云:
  天生一物變三才,交感陰陽結聖胎。

  白玉蟾云:
  雞能抱卵心常聽,蟬到成形殼始分。

  俞石澗云:
  虎嘯一聲龍出窟,鸞飛鳳舞入金城。

  群仙珠玉云:
  一粒餐兮天地壽,死生生死不相干。

  張紫陽云:
  相吞相咽卻相親,始覺男兒有孕身。

  鐘離翁云:
胎內嬰兒就,勤加溫養功。
時時照丹房,刻刻守黃中。

  陳泥丸云:
男兒懷孕是胎仙,只為蟾光夜夜圓。
奪得天機真造化,身中自有玉清天。

  陳抱一云:
大道無私感即來,神仙此語豈虛哉。
苟非著意求鉛汞,爭悟天機結聖胎。

  玄奧集云:
閬苑蟠桃自熟時,摘來服餌莫教遲。
幾回下手潛偷處,無限神仙總不知。

  龍眉子云:
形如雀卵團團大,間似驪珠珠珠圓。
龍子脫胎吞入口,此身已證陸行仙。

  紫虛真人云:
初煉還丹須入室,婦人懷孕更無殊。
聖胎凝結圓成後,出入行藏豈有拘。

  白紫清云:
和將戊己作丹妒,煉得紅丸化玉酥。
慢守火符三百日,產成一顆夜明珠。

  張真人贈白龍洞主歌云:
從此根苗漸長成,隨時灌溉抱真精。
十月脫胎存入口,不覺凡身已有靈。

  白玉蟾云:
怪事教人笑幾回,男兒今也會懷胎。
自家精血自交媾,身裡夫妻是妙哉。

  黃元吉云:
鼎內金丹燦爛光,無由摘爾到黃房。
忽然夜半天風便,吹送靈兒歸故鄉。

  陳翠虛云:
道要無中養就兒,個中別有真端的。
都緣簡易妙天機,散在丹書不肯洩。

  王重陽云:
閒中偶爾到天台。忽見霞光五色開。
想是金丹初變化,取歸鼎內結嬰孩。

  上陽子云:
玉皇若也問丹材,偃月爐中取下來。
馳騁英雄吞一粒,男兒懷了一年胎。

  陳致虛云:
饑餐渴飲困來眠,一道分明體自然。
十月聖胎完就了,一聲霹靂出丹山。

至於釋教教人亦不外此。
如楞嚴經曰:
行如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
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
既游道胎,親奉覺乳,如胎已成人相。
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
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長,
名不退住,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
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夫入如來種者,以種性而為如來之種子,以自造化如來也。
故曰道胎,又曰覺乳,其與婦人之乳兒,玄門之胎仙,亦何以異?
及至形成出貽,親為佛子,豈不是真人出現,大神通從此,天仙可相賀耶?

  蓋丹書梵典,皆有次序口訣,但人不知。
而驀直看過去了正,是珠在路旁人不拾。
惜哉!予今略摘此數條表而出之,以引古之是而證今之非也。


火候

<火侯崇正圖>

     元始天尊霜,太上老君櫻。
     余爐煉就長生藥,金鼎燒成不死丹。
     真橐籥,真鼎爐,無中有,有中無;火候足,莫傷丹,天地靈,造化慳。
     從來真火本天然,何事迷徒妄指傳。若將方木投圓竅,丑姥爭教得少年。
     玉爐靄靄騰雲氣,金鼎濛濛長紫芝。神水時時勤溉灌,留連毋使火龍飛。
     氣論經歌講至真,不將火候著於文。要知口訣通玄處,須共神仙仔細論。
 神仙不作《參同契》,火後功夫那得知!
千載晦翁拈一語,可憐無及魏君時。
     有象有爻皆是妄,無盈無昃亦成空。試且為君通一綫,看看日出嶺東紅。



(火候崇正圖)

<長養聖胎圖>

  小小房兒藏舍利,些些芥子納須彌。
  邇來煉個無生體,後去知渠有所歸。



(長養聖胎圖)

火候最秘,聖人不傳,令則露之。
藥非火不產,藥熟則火化矣。
火非藥不生,火到則丹成矣。
且火候之奧,非可一概而論。

故未得丹時,須借武火以凝之,
既得丹時,須藉文火以養之。
文火者。結實之火也。
其養之法,節其寒溫消息是也。

  故參同契曰:
候視加謹慎,審察辨寒溫。
審其火之未燃也,須藉巽風以吹之。
察其火之既燃也,須資神水以活之。
若太過,則損之;若不及,則益之,
俾得中和而無火燥、火寒之病矣。

  蓋火之寒燥,全在意念上發端。

  陳虛白曰:
念不可起,念起則火燥;意不可散,意散則火冷。
唯只要一念不起,一意不散,含光默然,
真息綿綿,圓明覺照,常自惺惺,此長養聖胎之真火候也。

  故白玉蟾曰:
  採藥物於不動之中,行火候於無為之內。

  張三峰曰:
  以默以柔存火性,勿忘勿助養靈胎。

  劉海蟾曰:
  兀兀無為融至寶,微微文文養潛龍。

  張紫陽曰:
  自有天然真火育,不須柴炭及吹噓。

  又曰:
  謾守藥爐著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此四翁乃列仙中之錚錚者,
皆以天然真火、自然妙用而成無上至真之道。
又何嘗用卦爻斤兩,年月日時哉?

  今時之人,錯會仙師本意,泥像執文,認指為月,
而必欲推算卦體之策數,求合卦書之陰陽。
吾恐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倏然疲斃,而不知其歸處。

  豈不見張平敘云:
  此中得意須忘象,若究群爻謾役情。

  高象先云:
  晝夜屯蒙法自然,焉用孜孜看火侯。

  陳沖素云:
  火雖有侯不須時,些子機關我自知。

  彭真一云:
  從來真火無形象,不得師傳亦大難。

  蕭子虛云:
  藥物調和,悟者甚易。火候消息,行之恐難。

  一十月功夫存杳杳綿綿之息,三萬年氣數在來來往往之間。
所以養丹田之寶,此寶常在在丹鼎之珠。
此珠復還,駕動河車。
離塵世尾閭之海,移居天谷上崑崙蓬島之山。
前數句謂成丹之時脫胎而入日,末一句謂功成之後脫胎而出殼,
中間兩句謂溫養子珠,長養聖胎。

  張三峰曰:
年月日時空有著,卦爻斤兩亦支離。
若存會得綿綿意,正是勿忘勿助時。

  白紫清曰:流俗淺識。
未學凡夫豈知元始天尊與天仙地仙,
日日採藥物而不停,藥物愈采而無窮也。
又豈知山河大地與蠢動含靈,
時時行火候而無暫助,火候愈行而不歇也。
神凝則精氣聚而百寶結者,結胎之藥物也。
真息往來而未嘗少有間斷者,溫養之火候也。

  陳虛白曰:
火候之要,尤當以真息求之。

  丘長春曰:
一念不離方寸是真空。此養胎之真火也。
夫真火者,我之神也,而與天地之神、虛空之神同其神也。
真候者,我之息也,而與天地之息、虛空之息同其息也。

  左元放曰:
火候無為合自然,自然真火養胎仙。
但存神息居丹扃,調變先天接後天。

  王重陽曰:
  聖胎既凝,養以文火。安神定息,任其自如。
  此以神感,彼以神應。天機妙用,自然而然。

 予於是而知神息者,火候也。
而孟子之所謂勿忘勿助、
老氏之所謂綿綿若存、
釋氏之所謂不得勤不得怠者,
是皆神息之自然火候之微旨也。

  故曰:
  神仙不肯分明說,說得分明笑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