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煉能讓心變得堅強

2014052108:30

 

人心當中宿有「佛性」

在幸福科學當中,教導著「人皆有著佛性」,並且「人皆是佛子」。

那麼這個「人皆是佛子,皆是懷有佛性的存在」的教義,
到底是在表達什麼內容呢?

在禪宗當中,亦有著「坐禪即能成佛」的教義,但這是一種近似詐欺的想法。

若是認為「只要坐著,其身即能成佛」,也未免太天真了。

「只要模仿佛的坐姿,自己就能夠成佛」的教義,
實在是太超過了;這是在某種意義上的唯物論。

「修行」如果沒有伴隨相應的內容,當然是不行的,
至少在幸福科學中,教導了「人被允許持有與佛相同的性質」。

換言之,「養成與佛思索相同的事、與佛遂行同樣事情的習慣,
並且不懈努力的話,即能成佛」,如此可能性是每個人皆相同的。

這就是「人有著佛性」的意思,此外這也是「磨練即會發光」的意思。

每個人本來就有著同等尊貴的性質,人與人之間之所以出現差異,
只不過就是因為磨練方式的差異,導致光的發散方式有所不同。

要不就是研磨得不均勻,或是表面有著污垢而已。

倘若正確地加以磨練,就有可能會發出與佛相同的光。

當然,散發出的光,或許會隨著此人的靈魂傾向性出現差別。
就好比是寶石的顏色有差異一樣,
既有黃色的光,亦會有白色、紅色和綠色的光。

此外,光的「形狀」也將隨著此人內涵而有所不同。

譬如說,教育者和藝術家的發光方式就會有所不同;
政治家的發光方式或許也會不一樣,
在生意上成功之人的發光方式亦會有所不同。

雖然發光的方式會有所不同,
但是「誰都有著『只要磨練即能變成光球』的素質」,
如此教義就是佛性的理論。

從這個觀點來看,對於那些一下子就灰心喪氣的人,
只能說這些人太過於將自己視為「柔弱的存在」,
陷入只是想要從他人那裡博取同情的狀態。

對於這種人,必須要告知他們「人的本質,是隱藏著更大可能性的」。

 

作者:大川隆法
摘自:未來之法/九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