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100個地方(九)

2014102118:30
 



中國最美的100個地方(九)

   《中國最美的100個地方》甄選了100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將帶領讀者游目騁懷,神游中華大地。跟隨《中國最美的100個地方》,您可以感受壺口瀑布的壯懷激烈,可以領略青海湖畔油菜花田的靜謐安逸,也可以聆聽麗江納西古樂的神秘悠揚,領略獨特的中國之美,東方之美。

(九)、 古鎮鄉村——淳味悠長 




一、漠河北極村

漠河北極村位於中國最北部的一個邊陲小村,素有“北極村”、“不夜城”之稱。是全國觀賞北極光和白夜勝景的最佳之處。北極村的最大特點就是,隨意一個地方,都可以說是中國最北端的:中國最北之家、最北的郵局、最北的小學、最北的鄉政府……甚至還有最北的廁所。中國最北之家據說是經專家通過經緯度測定驗證最北的一戶人家,是北極村的地標性建築。來這裡的人,臨走前都不忘在中國最北端的郵局裡買張明信片,蓋上最北端的郵戳,留作紀念。北極村於是1997年開闢為"北極村旅遊風景區",成為全國最北的旅遊景區。她古風純樸,靜溢清新,鄉土氣息濃郁,植被和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春季,斑斕鳥雀在綠林中飛翔,鳴囀令人愜意。滿山遍野的興安杜鵑花,花蕾綻開,像雲彩飄繞在山坡;夏季,綠草叢中奇花異葩,爭妍鬥豔,金色的野生罌粟花,粉色的野玫瑰,火紅的百合,白色的珍珠梅等,流香溢彩。深秋,霜染群山,樹葉五彩繽紛,一片殷紅,一片淡黃,一片翠綠,座座大山像天公用彩筆繪畫一般,號稱"五花山"。冬季,到處白雪皚皚,大森林象水晶宮一樣,背上獵槍,坐著馬扒犁在雪山林海賓士狩獵,別有一番情趣。每當夏至前後,一天24小時幾乎都是白晝,午夜向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人們在室外可以下棋,打籃球,如果您幸運的話,可以看到氣勢恢弘,絢麗多彩的北極光。煙波浩淼的黑龍江從村邊流過,江裡盛產哲羅、細鱗、重唇、鰉魚等珍貴冷水魚。用江水燉江魚,其味之鮮,其情之美,無與倫比。還可以用絲網掛魚,江邊垂釣,其樂無窮。冬季在冰封的江面上鑿開堅冰,用絲網從冰眼裡拽出一條條鮮魚,更增添了北國的情趣。北陲亭留個影,古水井前瞭解漠河的歷史,和"北陲哨兵"一同來守衛祖國的北疆。俄式農院裡來瞭解北極村民俗民風。還有中華北陲、神州北極等處景點讓遊人們流連忘返。

 





二、白哈巴

 白哈巴村被稱為西北第一村,地處中國版圖最西北角哈巴河縣鐵熱克提鄉境內,是新疆阿勒泰地區圖瓦人最集中的一個村子,是保存最完整的圖瓦人居住的村落,具有濃郁的圖瓦人風情。白哈巴村以圖瓦人為主,位於阿爾泰山山脈的山谷平地上,與哈薩克的大山遙遙相望,阿爾泰山上密密麻麻的金黃金黃的松樹林一直延伸到白哈巴村裡,村民住的木屋和圈養牲畜的柵欄錯落有致地散佈在松林和樺林之中,安寧、祥和。山村的西北遙對中國與哈薩克國界河,南面是高山密林。秋季一到,山村是五彩的紅、黃、綠、褐色,層林盡染,猶如一塊調色板,加之映襯阿勒泰山的皚皚雪峰,一年四季都是一幅完美的油畫。白哈巴村坐落在一條溝穀之中,建在兩條小溪之間的狹長臺地上,依山傍水而立。該村的所有建築均由原木築成,以外觀很古樸的小木楞屋為標誌,具有歐式村寨的特色。房屋是清一色的尖頂木楞屋,牆體和頂棚用整根原木壘砌、拼接而成,頂部再用木板支撐成“人”字形的尖頂,可防雨防雪,以保證住房的安全。頂棚和屋頂之間形成兩頭通風的尖閣,是儲藏飼料和風乾肉品的好地方。屋內家家戶戶都好像是工藝品陳列館,炕上鋪著花氈,牆上掛著刺繡的帳幔壁毯,地中央為精製的火爐。在落日的傍晚和霧氣的清晨,炊煙嫋嫋飄蕩,牛羊滿坡,整個村落構繪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山水畫。山村的西北遙對中國與哈薩克國界河,南面是高山密林。秋季一到,山村是五彩的紅、黃、綠、褐色,層林盡染,猶如一塊調色板,加之映襯阿勒泰山的皚皚雪峰,一年四季都是一幅完美的油畫。

 





三、平遙古城

 平遙縣位於山西省中部,距太原市約85公里。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巍峨的古老城垣厚重深沉,古城內的街道、店鋪和民居依舊保持著傳統的佈局和風貌,濃郁的晉商文化氣息,淳樸的晉中民風,平遙散發著安靜而內斂的悠久氣質。南大街為平遙古城的中軸線,北起東、西大街銜接處,南到大南門(迎熏門),以古市樓貫穿南北。街道兩旁,老字型大小與傳統名店鋪林立,是最為繁盛的傳統商業街,清朝時期南大街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坐落于平遙城內的西大街上,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歷經百年滄桑,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建築採用三進式穿堂樓院,既體現了晉中民居的傳統特色,又吸收了晉中商鋪的風格。平遙縣衙座落於古城中心,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築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無論從建築佈局,還是職能設置,都堪稱皇宮縮影。平遙古城民居,以磚牆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佈局嚴謹,左右對稱,尊卑有序。大家族則修建二進、三進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間多用裝飾華麗的垂花門分隔。民居院內大多裝飾精美,進門通常建有磚雕照壁,簷下樑枋有木雕雀替,柱礎、門柱、石鼓多用石雕裝飾。除了古城牆,平遙三寶的另外兩項分別鎮國寺和雙林寺。鎮國寺位於平遙縣城東北12公里的郝洞村,全寺沒有一根釘子,所有結構都是木頭與木頭相互卯碶而成,是為中國古代建築中的一大瑰寶。而雙林寺內10餘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西元13~17世紀)的彩塑造像2000餘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

 




四、周莊

 中國第一水鄉古鎮,處在上海、蘇州、杭州的中心位置,距蘇州52公里。周莊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周莊的水道有的可以直接通到宅院,主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上船。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簷,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若要在中國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水鄉古鎮,毫無疑問,她就是“中國第一水鄉”周莊。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莊,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樸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傑出代表的周莊,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範。周莊的古橋比較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無疑就是“雙橋”,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在這聽一首昆曲,嘗一回阿婆茶更是別有韻味。從高處俯瞰周莊,湖水恰將周莊環抱入懷。湖水潺緩,雖沒有河流的湍急、大海的善變,卻有它獨特的味道。偶爾湖上劃來一支櫓船,搖櫓人有力的臂膀、櫓船發出的節奏分明的吱吱聲與湖水交織成一曲動靜互融的戀曲,粉牆烏瓦和小橋流水構成的周莊,船的梭織連成的周莊,是一種禪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家園,總讓人有一種安寧和平的感覺,讓人隨便想想些什麼就想到什麼,讓人散開心中的積鬱。

 



 

五、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距桐鄉市區13公里,與周莊、同裡、甪直、西塘、南潯並稱為江南六大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稱。烏鎮是國家5A級景區,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之一。曾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作為典型江南水鄉,烏鎮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樑、石板巷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烏鎮的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烏鎮的東柵景區主要聚集了老街傳統的居民區和作坊區,你可以選擇上午遊覽東柵,去感受古風猶存的民居格局,中午可在傳統小吃一條街品嘗風味小吃。到了下午則可以去聚集商鋪區的西柵逛逛。橋是江南水鄉古鎮不可或缺的,烏鎮真正是“百步一橋”,現存30多座。其中西柵有通濟橋、仁濟橋;中市及東柵有應家橋、太平橋、仁壽橋、永安橋、逢源雙橋;南柵有福興橋和浮瀾橋;北柵有梯雲橋和利濟橋。擇一兩日在江南的梅雨季節到來之時,來到烏鎮靜靜享受慢時光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休閒方式。清晨的烏鎮一如著了古樸素群的少女,靜默著等待愛人;夜晚的古鎮又似一位哀愁的閨怨婦人,回眸點點灑落一河星子。恍惚來到《追憶似水年華》的故事裡。烏鎮小巷道旁許多老人守護著這方水土,抽著旱煙,唱著小戲,搖著破船,走著他們的日子。可約上三兩好友,圍坐烏篷船一品阿婆茶,泊在清秀碧水上,大快朵頤地享用白水魚、三珍齋醬雞,再添以三白酒,散卻一段過往。

 




 
六、陽朔

    陽朔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縣,位於灕江西岸,距桂林市區65公里。“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在世界上所佔有的重要位置。“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天下四絕。陽朔段灕江風光為整個灕江精華,還有遇龍河、十裡畫廊、古寨石城、興坪古鎮等特色著名景區景點。陽朔地處中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境內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姿百態。山上竹木繁茂,四季常青,山山有洞,洞洞奇美,洞中乳石遍佈,晶瑩剔透,如藝術長廊,似天然迷宮。陽朔的水清澈透明,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形容為“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陽朔灕江景區為灕江風景精華,全線長48公里,是到桂林旅遊的必遊線路。這一景區江水清澄見底,宛如羅帶的灕江蜿蜒於蒼翠雄奇的群山之間,人稱“百里灕江,百里畫廊”。遇龍河是陽朔縣第二大河,全長42.5公里,至書童山匯入灕江。河兩岸奇峰秀麗。竹木蒼翠、水質清澈、景色宜人。主要景點有:犀牛塘、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岩、八仙過海等近20處。由於這一景區有古石橋群、田園風光、宋橋、唐城遺址、漢墓群等,使景區蒙上一層古色古香的神秘色彩。大榕樹景區中心,有一棵已有1400多年樹齡的大榕樹,相傳是廣西壯族歌仙劉三姐與情人阿牛哥的定情處,著名的音樂電影《劉三姐》部分外景畫面就在此拍攝。大榕樹下,金寶河緩緩流淌,明淨如鏡,附近的猩猩山,水獅岩,駱駝峰,與周圍村舍阡陌構成絕世田園風光。


 

 
七、婺源理坑

 理坑原名理源,位於婺源縣城56公里的沱川鄉。建村於北宋末年,村人好讀成風,崇尚“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幾百年來這偏僻山村,秉承勤學苦讀之風,人才輩出,先後出過尚書余懋衡,大理寺正卿餘啟元,司馬餘維樞,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進士16人,文人學士92人,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可見理坑昔日的輝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明代崇禎年間廣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廳”,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清代順治年間司馬餘維樞的“司馬第”,清代道光年間茶商餘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雲溪別墅”,園林式建築“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這些古建築粉牆黛瓦、飛簷戧角、“三雕”工藝精湛,佈局科學、合理、冬暖夏涼,是生態文明的綠寶石,是建築藝術的博覽園。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婺源理坑還有花園式的“雲溪別墅”,園林式建築“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這些古建築粉牆黛瓦、飛簷戧角、“三雕”工藝精湛,佈局科學、合理、冬暖夏涼,是生態文明的綠寶石,是建築藝術的博覽園。

 




 
八、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km,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裡35km,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km。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遠近聞明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製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準。西江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西江牯藏節、苗年,聞名四海,西江千戶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的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的主體位於河流東北側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西江苗族同胞在這裡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區開闢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濃郁的農耕文化與優美的田園風光。由於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裡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裡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這裡的苗族居民根據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在每個村寨的坡頭都種植了成片的楓樹林作為護寨樹,成為當地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


 





 
九、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邊,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城因此而得名。鳳凰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距離省會長沙430公里,車程5小時,距離最近的城市吉首37公里,車程50分鐘。鳳凰因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而聞名於世,又有紐西蘭作家艾黎將其描述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引發更多關注。古城內的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眾多古建築,以及濃厚的苗族風情,構成了鳳凰獨具一格的味道。從《邊城》到《從文自傳》再到《湘行散記》,沈從文以散淡而有韻味的文字營造了一座文城勝景。吊腳樓、茶峒小街、繩渡白塔……構築起了千百萬讀者心中的鳳凰古城,夢裡的邊城風月。因為沈從文是鳳凰人,所以很多人都以為邊城就是鳳凰,其實不然。看《邊城》的第一句:“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便有一溪……”,可以發現沈從文所寫的“邊城”名叫茶峒。翻看湘西的地圖就會發現,整個鳳凰縣境內並沒有“茶峒”這個地方。當你把視線轉移到鳳凰縣北部的花垣縣,在湖南、四川轄市霧都(也就是現在的重慶)、貴州的交界處,就會發現“邊城”在此。也就是說,“邊城”的原型是湖南省花垣縣的茶峒鎮,不過2008年這個鎮已經改名為“邊城鎮”,在之前出版的地圖上仍標為“茶峒”。)許多人說,在鳳凰的時光猶如一場夢,不願醒來。穿著花裙子或者花褲兒,踩著夾角涼拖,穿過東門在橋洞下聽流浪歌手彈吉他,唱著不知名的歌。河邊濕軟的風吹過,一座一座吊腳樓懸在河上,樓裡的燈光或明或暗,隔得遠遠的瞧了,就仿佛一幅水墨畫。你是否想過有這樣一個地方,接近你想像中的模樣。這樣一座淡泊的古城,經過了歲月的洗刷沉澱。默默的以它不動聲色的力量 吸引著天南海北的遊客。

 

 


 
十、和順僑鄉

 和順僑鄉位於騰沖城西3公里,古名陽溫暾村。和順的名稱源於“雲湧吉祥,風吹和順”的詩句,寄託了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順僑鄉是一個文化發達,人傑地靈的地方,因此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鄉有1300多戶,60O0多人。以華僑出國歷史長、僑屬多,而成為我省著名的僑鄉,全鄉僑居國外的人口,為國內人口的100.2%。加上僑眷,為國內人口的167.6%。華僑分佈在緬甸、印度、泰國、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十多個國家。進和順村,只見全鄉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深漸高,房舍密集,修繕良好,粉牆黛瓦,整潔美觀。為數不少的寬敞院落,居住的人很少,因主人多僑居國外,住房僅托親友代管。村中的大路小巷,全為石條鑲砌,平整光潔;甚至村前的田埂上,村後芭蕉關的關坡上,也鋪有石條。騰沖多雨,在別處泥濘難行,在這裡卻不爛不滑。環村而過的清溪上,一座座洗衣亭跨河而建。亭多為兩間平房大小,房頂四角微翹,水上立有井字形石條,旁設木條凳。泉從石下流過,觸手可及。村民在這裡洗衣洗菜,晴天避熱,陰天避雨,從田裡做活回來,可在此沖洗納涼。村旁路邊,巷口街傍,常有一座座半圓形的月臺,地面平展,圍有護欄,中有石凳,上覆大青樹,每當傍晚,老人相聚談天,小孩戲耍其間,一片歡聲笑語。再看那屹立在村中的藏書豐富的圖書館,設備較為良好的益群中學,使人真切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富庶而又人人熱心公益事業的鄉村,是一個有文化而重美德的僑鄉。

 




 
十一、丹巴藏寨

 丹巴縣在四川省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金川、小金川、革什紮河、東穀河與大渡河五條河流在這裡會聚。這裡到處是高山峽谷、湍急的江流。在冰川雪線之下,散佈著藏族村落,諸如中路、蒲角頂、大寨、甲居、巴底等,不同村落的建築風格各有特色。絳紅色的梯形石屋,在各種樹木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美麗。房前屋後遍佈著蘋果樹、梨樹、核桃樹,每到秋天,樹上的果實吃不完,會掉落在樹下。在深夜裡,有時可以聽到果實掉落的聲音。居民與自然之間在這裡達成了高度的和諧。此外,丹巴到處可見神秘的歷史遺跡,不僅發現了五千年前的石棺墓葬,最著名的還是大量的古代碉樓。丹巴山寨是嘉絨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聶呷、革什紮和巴底鄉最為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於自然環境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遠遠看去,充滿靈氣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綠樹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隱在密林深處的寨房,伴著時有時無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動感的絕妙山寨畫卷隨之展示在你的眼前。在當地,人們都將其居住的村落稱為寨子,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陽的坡梁上,寨子由幾十戶甚至上百戶人家組成。一幢一幢外形美觀,風格統一的寨房依著起伏的山勢迤儷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與周圍茂密的樹林,清澈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構成一幅幅田園牧歌式的優美的鄉村畫卷。這裡山巒連綿起伏,湖泊星落棋布,森林無邊無際,當地藏民族把這種特徵括為“山頂積雪皚皚,山腰樹林蔥蔥,山腳海子粼粼”。是一個深藏於橫斷山脈中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壯麗迷人的風光、無限神秘的美人山谷、恬靜如詩的鄉土民居、獨具一格的古石碉樓、多姿多彩的風情,驚現出丹巴的神奇和美麗。
 




 
十二、麗江古城

 麗江地處金沙江上游,歷史悠久,風光秀美,自然環境雄偉,是古代羌人的後裔、納西族的故鄉。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由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大研古鎮三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共同組成,其主體部分是大研古鎮。 古城倚玉龍雪山雪水、黑龍潭潺潺清泉而建,依山傍勢,環繞古城的三大水系從玉龍橋穿街過巷,入院穿牆,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江南景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的姑蘇”,既有山城之容,又有水城之貌。水是古城的靈魂,建築就是古城肌膚,而密佈古城大大小小的354座古石橋、木石橋,又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從而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在這古老的名城中深深融合於這古老的民族和這方水土中。所以中國麗江古城不僅屬於麗江人、中國人,而且它屬於全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