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國師訓誨文

2015102012:30



中峰國師 訓誨文


既到出家地位,聽我諄諄訓誨;前生修得為僧,今生豈能容易。

第一要發道心,晨昏切莫貪睡;誦經報答四恩,禮拜自求福慧。

每日作務勤勞,真心兼管常住;早晚自己工夫,心靜事業好記。

莫道終夜不眠,須要更深早起;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

 粗衣淡飯隨緣,莫學奢華富貴;無錢莫去強求,有錢不可輕費。 

親俗莫去攀緣,朋友莫交財利;無事莫過他門,飲食莫擇粗細。

出去幹事竟歸,切莫兜三惹四;知命守道存心,端端安分一處。

饒你走盡天邊,那有皮寬大樹;但要慈善溫柔,莫學猖狂硬氣。

好人可以相親,惡人切須迴避;客來動問公私,待茶陪坐啟對。

寫字學體學真,誦經匚熟要背;學得藏在胸中,切莫未會先會。

經行叉手當胸,趺坐脊梁挺起;尋常習慣自然,不必裝威作勢。

既然動靜如斯,又要心口相應;口不道其非言,心不懷其惡意。

般般老實至誠,自然使人尊貴;苦行受得在前,日後必然次第。

若享安樂在前,後來恐防不濟;要做賢達好人,依我這般行去。

要做世諦下流,如自隨心任意;我先二三十年,不曾依得此偈。

硬強不聽好言,常常被人說背;錯過事業千般,至今方得理會。


若能依得此偈,定到龍華三會。




作者是元代對禪宗影響甚大的明本中峰國師(1263—1323),
他不僅禮讚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與眾生同生淨土;
其禪學思想亦十分深厚,具有時代特徵,也成為弘揚臨濟看話禪法之佼佼者,
元朝奉為「國師」,是當時漢地佛教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明本號中峰,浙江錢塘人,俗姓孫,生於南景定四年。
處在宋元社會動盪時期,少年時期學習《論語》、《孟子》,
然特別傾心佛教,年十五歲即決心出家,誓持五戒,
每日課誦《法華》、《圓覺》、《金剛》等經,也喜禪修,常於山中獨坐。
後參學天目山高峰原妙禪師披剃出家。

高峰禪師入寂之後,雲遊天下、棲泊江湖,所到之處學徒聚集,
不久又回到天目山,在高峰禪師塔下建茅蓬修行。
當時眾多達官仕紳紛請中峰國師本住持浙境名剎,
國師一概堅辭,甚至元仁宗下詔延請,亦不允。

一生澹泊名利,然弘傳佛法影響力,上及天子公卿,下至販夫走卒,
有「北及龍漠東涉三韓,西域南詔之人,遠出萬里之外,莫不至焉」之載,
又稱「智覺禪師」、「普應國師」,民間以「江南古佛」稱之,
雲南禪宗奉為「南詔第一祖」,仁宗敕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
賜「金縷袈裟」,改所居師子院為「師子正宗禪寺」。

中峰國師畢生為弘揚看話禪而努力,同時兼弘淨土,
更提倡禪淨融合,著作頗為可觀,多數由其門人北庭慈寂編入《中峰廣錄》。

相關淨土思想著作有:
《三時繫念》佛事和儀範各一卷,乃結合念佛求生極樂淨土與薦亡度生,
所制定的淨土修行儀軌,其依儀軌作觀,將禪淨不二思想具體落實於修行實踐,
讓佛教深入一般大眾的信仰與生活中,使淨土信仰更廣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