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生贏家(7-2)

2015102718:30




第一
天生贏家(7-2)

 人的一些複雜的品質,是目前還沒有辦法可以直接度量的。
於是人們就得經常利用間接的方式來獲取一些對自己的印象。
而通常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利用實際的工作成績,
利用自己與別人相比較的結果,把自己同某個理想的標準相比較,
或是根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等來進行推斷。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認識自我的三種方法:
  (1)實際成果檢驗法
  我們可以憑藉自身實際工作成果來評定自己。
由於這種方法有比較客觀的事實作為依據,
所以通常由此而建立的自我印象也是比較準確的。
但這裡所說的工作成果是廣義的,並不僅限於日常的工作或學業的成績。
  由於每個人所具有才能的性質各不相同,如果只是看他們在少數專案上的成就,
往往不能全面地衡量一個人的能力與作用。
很多時候,一部分人的某些才能或許因得不到施展的機會而被埋沒。
  (2)比較檢驗法
  想要認識自己,與別人相比較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
  運用這個方法,我們除了要不時和四周的人相比較之外,
還要經常與某些理想的標準相比較。
從父母、教師以及各種傳播管道處,我們獲得了大量的知識與價值觀念,
並由此形成了若干的理想與模範標準。
我們知道了很多名人或成功者的事蹟,並被教導要以他們為榜樣。
也就是說,把他們作為比較的對象,
以自己能否達到跟他們同樣的標準作為成功或失敗的衡量尺度。
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屢見不鮮。
  然而,比較檢驗法雖然是簡便常用的方法,但也還稱不上是十分理想的方法。
只要我們仔細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它的缺點。
首先應該指出的,就是人們很難在真正公平的情況下互相比較。
通常人們評價同在一個班級的學生,會認為他們都是由同一位教師教導,
用同樣的題目考試,計分標準也沒有差別,應該可以算是公平的了。
但是如果我們再認真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每一個班級裡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
無論在身體條件、智力水準,還是在家庭環境、個人經歷等各個方面都有差別,
有的甚至差別很大,因而學習的成績,必將有所差異。
那麼這時互相比較的結果,就不能說是完全合理的。
  (3)人際回饋法
  每個人總是在跟別人交往、共處,因而別人對你的態度,
相當於一面鏡子,可以用以觀測到自身的一些情況。
比如某人若是被父母所鍾愛,被師長所重視,被朋友所尊重和喜愛,
大家都樂於和他交往,願意和他一道工作或遊戲,
那就表明他一定具備某些令人喜愛的品質。
如果他經常被大家推舉承擔某項工作,或是經常成為周圍人們求教的物件,
則表明他具備某些領導才能,或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其他人。
反之,如果一個人不被周圍的人所重視和喜愛,
甚至大家對他有厭惡感,不喜歡與他一起工作或活動,
這雖不足以說明此人滿身缺點,但通常情況下,
他應當會感到不安,而不得不自我反省一下了。
  我們因為看不見自己的面貌,就得照鏡子。
同樣,當我們無法準確地衡量自己的人格品質和行為時,
就得利用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和反應,來獲取一些正確的自我認識。
一般來說,當對方與自己的關係愈密切時,他的態度也愈有影響力。
  以上幾種認識自我的方法雖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如果綜合起來,對於較為全面地進行自我認識,還是很有説明的。
儘管要完全徹底地認識真正的自我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
但我們仍然應當盡力去瞭解真實的自己。
  任何一位成功者,必定對自己有一個清醒而正確的認識。
誰若看不清自己,必將成為一個失敗者。
  
◎能夠改變的人只有你自己
  “我是誰?”對這個問題清晰的理解與認識就是你的個性。
如果你有一個清晰的自我認識,那麼你便不會被別人貼上標籤。
你不要被自己所做的工作、所住的房子、所開的汽車或是所穿的衣服限定住,
你不是這些東西的總和。成功者相信的是自己,
他們取得成功的潛力不是在於信賴自己的身份或地位,
而是在於信賴自身實現目標的信心。
  
有這樣一個主教,他在臨終前對自己的妻子反省說:
“年輕時我決心改造這個世界,我到過許多地方,
向人們講述如何生活和應該做什麼的道理,可
是看來是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因為沒人聽我說什麼。
於是我決定先改變我的家人,但是使我迷茫的是,
甚至是我的家人對我的話也不理會,他們也沒有發生任何我所希求的變化。”
他停頓了一下,歎息道,“直到我生命的最後幾年,我才認識到,
真正能夠影響到的唯一的人就是我自己。
如果我想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應該從改變自我開始。”

  無論你的志向是什麼,通向成功的道路只能是你自己前行的道路。
不錯,你前進的道路上會有你的隊友、家人或同事,
但從最終的意義上說,這是一種孤獨的施行,沒有任何人能替你前行。
同樣,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贏家,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職業,
你都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就,通過自己才能的發揮來實現目標。
沒有人能替你減肥,沒有人能給你一個健康的身體,這都是你自己的職責。
成為完整的個人並不意味著要與外界隔離,
而是要確立你是誰,並選擇你要成為的對象。
只有這樣,你才能具備你以前從不敢夢想的成功潛力。
也許你會認為,必定成功的聲明過於“美國化”。
其實不然,這個法則提示的只是,確定你想要達到什麼目標,
對此問題認識的深淺決定你的力量的大小。
只有你自己能確定你的成功是什麼。
下定了決心並不能確保成功,但是沒有決心則肯定會失敗。
  
◎你就是第一名
  每個人在一生之中,或多或少總會有懷疑自己,或自覺不如人的時候。
研究自我形象素有心得的麥斯維爾·瑪律茲醫生曾說過,
世界上至少有95%的人都有自卑感,為什麼呢?
電視上英雄美女形象也許要負相當大的責任,因為電視影響人心實在太大了。
  我們的問題就在於我們太喜歡拿自己和別人比較了。
其實,你就是你自己,壓根兒不需要拿自己和任何其他人比較。
你不比任何人差,也不比任何人好。
造物者在造人的時候,使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不與任何其他人雷同的。
你不必拿自己和其他人比較來決定自己是否成功,
而是應該拿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來決定自己是否成功。
  被譽為“成功學之父”的拿破崙·希爾指出: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果你都能夠盡力而為、盡情而活,你就是“第一名”!
  許多人喜歡看NBA的夏洛特黃蜂隊打球,特別喜歡看1號隊員柏格斯上場打球。
  柏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東方人裡也算矮子,
更不用說在即使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裡了。
  據說柏格斯不僅是現在NBA裡最矮的球員,也是NBA有史以來破紀錄的矮子。
但這個矮子可不簡單,他是NBA表現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
不僅控球一流,遠投精准,甚至在高個雲集的賽場上帶球上籃也毫無畏懼。
  每次看到柏格斯像一隻小黃蜂一樣,滿場飛奔,球迷們心裡總忍不住讚歎。
他不只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愛籃球者的心靈,也鼓舞了平凡人內在的意志。
  柏格斯是不是天生的好手呢?當然不是,而是意志與苦練的結果。
  柏格斯從小就長得特別矮小,但他非常熱愛籃球,
幾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籃球場上玩耍。
當時他就夢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為NBA的球員不只是待遇奇高,
而且也享有風光的社會評價,是所有愛打籃球的美國少年最嚮往的夢。
  每次柏格斯告訴他的同伴:“我長大後要去打NBA。”
所有聽到他的話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
因為他們“認定”一個1.6米的矮子是絕不可能打NBA的。
  他們的嘲笑並沒有阻斷柏格斯的志向,
他用比一般高個人多幾倍的時間練球,
終於成為全能的籃球運動員,也成為最佳的控球後衛。
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優勢:行動靈活迅速,像一顆子彈一樣;
運球的重心最低,不會失誤;個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在介紹他的成功經驗時說:
“什麼是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
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
柏格斯不怕別人取笑,永不放棄,所以創造了自己的奇蹟。
  每個人都應該堅信:你生來就是第一名!至於你能否成為真正的NO.1,
那就要看你是否懂得充分利用外界條件,來開發自己的潛能了。
  




相信你自己


  ◎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在兒童時代,我們就常常被告知,
雪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兩片雪花是相同的。
我們的指紋、聲音和DNA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肯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暢銷書《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作者奧格·曼狄諾說:
“我是自然界最偉大的奇蹟。
自從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以來,沒有一個人和我一樣,
我的頭腦、心靈、眼睛、耳朵、雙手、頭髮、嘴唇都是與眾不同的。
言談舉止和我完全一樣的人以前沒有,現在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雖然四海之內皆兄弟,然而人人各異。
我是獨一無二的造化。”

然而,儘管我們知道歷史上從沒有完全像我們一樣的人存在過,
但我們還是習慣於將自己與別人相比。
我們把他們作為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成功,
我們常常在報紙上讀到某人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然後再拿他來與自己相比,
發出感歎:看人家那麼年輕就取得了成功,我和人家比已經老了,
成功也離我遠去了……其實這種比較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別人在生活中的目標、動力,以及獨一無二的能力。
別人有別人的才幹,我們有我們的才幹。
我們常常認為才幹就是音樂、藝術或智力方面的天賦,
但實際上我們人人都具有某種奇妙的、至今仍被忽視的才幹,
比如:誠實厚道、善解人意、擅長交際等等,
它們是可以幫助我們取得成功的強有力工具。
  如果你明白以上道理卻仍然執迷不悟,不斷地拿自己與別人相比,
那麼只能使你對自我形象、自信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產生懷疑。
現在,是你必須回頭的時候了。
許多成功學大師告訴我們:擺脫這種無謂的苦惱的正確做法是,
向一個人請教你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開發,而這個人就你自己。
  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使我們獨一無二的標誌就是:
我們通過思想意識的作用在自己內部帶來變化的能力。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對自己的定位以及我們將要實現的目標
決定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獨特的位置

  科學家認為人50%的個性與能力來自基因的遺傳,
這意味著另外的50%不取決於遺傳,而取決於創造與發展,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還有很大的可塑性。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你最希望的變化是什麼?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有些事情是我們無論如何積極思維也無法改變的,
比如身高、眼睛、膚色等等,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它們的內涵,
一個品質優良的人和一個品質惡劣的人站在一起,
即使他們的身高、眼睛、膚色等都一樣,但是從他們所流露出的氣質,
我們還是可以分辨出來彼此的。
常常聽到有人說:“我沒有什麼特別。”實際上,人人都是很特別的,
但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那麼你便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









延伸閱讀:
第一篇 天生贏家(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