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二入四行觀詳解(十之六)

2016042208:30

達摩二入四行觀詳解(十之六)
 
 


自行利他,嚴菩提道,為除妄想,修行六度。
 
修六度應該明白般若的道理,知道三輪體空的道理。
六度波羅蜜的每一度都必須具備般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就是無能無所、就是緣起、就是性空,
有般若波羅蜜才是屬於解脫、智慧,才能達到性淨之理。
 
性淨就是中道、就是實相、就是般若 ── 實相般若。
 
持戒的目的是在自我約束、反省及自我的提升,
去除自己的習氣、我慢及無明。
用戒時時刻刻的反照自己的心,使心清淨,
心清淨了不能還執著個「戒」。
持戒的目的不是拿戒去衡量別人,那就違反了戒的本意了。
 
靜坐的目的是在使自己心性清淨,
不管是行住坐臥,性淨之理統統都現前。
在靜坐時有任何境界,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不生執著,性淨之理時刻現前,就不會起我慢、貢高了。
 
我們的妄想實在很多,一坐下來,就是人我、是非,
想東想西,患得患失,什麼也無法看清楚。
為了對治、去除我們這麼多的妄想,所以必須修六度波羅密。
 
修了六度波羅蜜後,還要不執著六度波羅蜜,
為什麼?
假如起了「我現在修六度波羅蜜,他們都不如我!」的想法,
那就人、我、眾生、壽者四相統統現前了。
四相一現前,在日常生活當中處處都是障礙。
 
古人說:修行要從這一念心上去修,不能逃境以安心。
有了人、我等四相,就會覺得這個世界都是很麻煩的事情,
想要找一個清淨的地方,卻又始終找不到。
 
反省、觀照我們這一念心,觀照我們的身口意,
一直達到性淨這個道理現前。
 
性淨,在佛法上講就是心性。
佛經的道理很多,把它歸納起不外乎:一個是事,一個是理。
把事歸納起來明白的說,就是因果;理,進一步說就是心理。
掌握了這兩個原則以後,做什麼事情就能無往不利。
修行,無論是世間、出世間,都要有因有果,從因上去努力就是事。
由於我們從因上的努力,最後達到「理」,使我們的心性現前,
得到解脫了,修行所追求的就是這個地方。~~~~~~~~~~~~~~~~~~~~



文章來源:http://diin54321.blogspot.tw/2011/10/blog-post_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