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大師的智慧》第三章 思想的能量

2016072820:30




《東方大師的智慧》




第三章 思想的能量

  上個世紀的某一天,一群科學家和記者們
都聚集到了位於新澤西州的貝爾電話試驗室,準備目睹一個驚人的演示實驗。

  在到訪參觀者的眼裡,實驗將要使用的器材並無出奇之處:
一個轉輪,可以不停地搖啊搖;
還有兩個無線發射台,用以傳遞話語、音樂信號。
就憑這些簡單的器材,兩個人就可以互相通話了。

  所有的裝備都由蓄電池供給能量。
電池很普通,它們由矽片製成矽片從沙子裡提取而來。
它們內部並沒有什麼活動,但是這些電池的能量是從太陽那裡吸收而來的!

  實驗的人宣稱,這種電池不會被損耗或破壞,可以永久地使用下去。

  你將意識到這是多麼富有歷史意義的一次實驗!

  自工業革命初期,人類就找到了製造龐大機器的秘笈,
開始讓這些龐然大物去做那些一直依賴於人工的活兒同時,
也在飛快地消耗著地球上的能源。
地球上煤和石油的儲量是有限的,然而每年這些機器都消耗大量的能源。
許多專家認為,時至今日,一半以上的能源已經被消耗掉了;
按現在這樣的能源消耗速度,剩下的部分可維持的時間不超過5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一種新的能源替代品,
喚起了自然環境保護主義者們的希望:
深藏於鈾原子中的巨大能量。
不幸的是,可用於生產原子能的鈾原子非常稀缺,
這也就是鈾的價格如此高昂的原因。
因而,想要在煤和石油消耗殆盡之後,
用它來做能量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許在煤和石油尚未用完之前,鈾礦石已經消耗殆盡了。

  然而太陽的能量不會消耗!
科學家們說,在物種產生以前,太陽就開始以光和熱的形式,
向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發射能量了,並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都不會耗盡。
據估算,即使再過1500億年,它燃燒掉的部分也僅占全部能量的百分之一。
而每一天,它輸送到地球上的熱量,
就足以超過地球上所有的鈾、煤、石油可能產生的能量之和!

  幸虧發現了太陽能,將來,在地球上所有深藏的煤、石油和鈾都已經掏空時,我們還能夠發電,以帶動機器,供給房間取暖,保持汽車、飛機的正常運行。
我們的子孫後代也就不致淪落到悲慘的境地,不
會燃燒傢俱來照明,也不會在寒冷中抱在一起瑟瑟發抖。




一個不尋常的念頭

  對太陽能的研究,目前尚處於萌芽階段。
一旦技術成熟,對人類而言,就意味著一個輕鬆自由的時代來臨了。

  這個發現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個,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它的珊珊來遲。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幾百萬年裡,
一直都沐浴著陽光,並從陽光裡獲取健康和活力。
人們用它來種麥子,做麵包,還用它種玉米,餵養牲畜。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伴隨著人們每一天的生活;
陽光燦爛時,人們就會心情愉快,烏雲遮日時,人們就煩惱悲哀。
它一直都在人們的頭頂上,人們卻完全忽視了,
它也是一個能量的源泉,可以被轉換成各種動力。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研製出如何利用太陽能的人完全可以被稱為天才。
他們無疑具有超凡的素質其中有一項素質格外重要--
他們會去注意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
一種現象,幾十億同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都以為最普通不過,
不會產生任何聯想,而他們卻能看出其中潛藏的意義。別
人都沒有想到的念頭出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中:
要將普照大地的陽光利用起來!
於是,他們將這個念頭付諸實踐,由此贏得了全人類的感激和讚譽。




思想改變著世界

  是思想造就了我們的世界。
歷史學家們說,在20世紀裡,電力、汽車、飛機和原子能,
使人類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偉大的發明都是源自於一個想法。

  每個在地球上存在過(並且視力也沒有障礙)的人,都曾看見過鳥兒飛翔。
然而,只有極少的人能像達文西和懷特兄弟一樣,
花費很多功夫去認真思考飛翔的問題。
他們越想越深入,最後達文西的那幅鳥兒飛翔的動作分解草圖就誕生了,
因為精准而成為傳世之作在懷特兄弟腦海中,
有了製造一台飛翔機器的念頭,正是這個念頭,
使人類在天空翱翔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電燈也不是偶然的發明。
湯瑪斯•愛迪生在年少時學到了電的基本原理。
他意識到,這種奇妙的能量可以有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用途。
注視著當時人們所用的蠟燭和汽燈,他覺得它們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於是他產生了這樣一個念頭要用電給燈泡供應能量,
使其遠遠先進於已存在的任何照明方式。

  在近十年的時間裡,這個念頭一直牢固地存在於愛迪生的腦海中。
他做了一個玻璃燈泡,然後試了一種又一種的材料,
試圖找到一種可以燃燒很長時間的,但是始終未能如願。
他曾派遣助手們到世界各地去尋找合適的材料。
他先後嘗試了數千種不同的物質,
每種都被千辛萬苦地測試了,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

  其他發明或發現的產生經歷也幾乎都與此相似。
比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經過。
有人曾問過這位在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是如何發現這一定律的,他的回答是:"一直不斷地思考。"




人類靈魂的延伸

  改變世界的,是念頭和思想,而不是物質。
美國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愛默生,曾說過"宗教是人類靈魂的延伸"。
他認為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思想的直接反映,
基督教反映的是耶穌的思想,
新教反映的是馬丁•路德的思想。
這幾位世界宗教界的元老在編寫教義之前,
心中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一系列想法了。
是想法成就了人,也是想法成就了宗教。

  我們的一舉一動,如果不是出於本能或習慣,
那麼就是受到思想的驅動。
宗教以及我們已經做過的和將來要做的事,
或好或壞,都是思想的延伸。




思想是行為之父

  思想,是行為之父。
一個人如果沒有心懷成功與幸福的夢想,就不可能擁有成功和幸福。


  看一看周圍的人,你就會發現,無論他們的境況如何,總是想法先行一步的。
如果之前沒有全心全意地致力於化學研究,巴斯德不會成為一個化學家;
如果早年沒有一心一意想著發財致富,
洛克菲勒也不會成為身價百億的石油大亨。
經過專注的思考、追求,人們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
功成名就者與碌碌無為者的主要區別就在於他們思想方面的差異。

有一個人,從18歲就開始做水手了,
然而到了80歲時仍然只是船上的一名普通的裝卸工。
他大概會抱怨自己命運不濟,然而卻沒有意識到一切都應該歸罪於自己,
導致他一生平庸的根源在他自己的思想當中,而非環境所致--
潛意識裡他一直以為自己只是一個當船員的料,從未有過更高的期許。
當然,也許他曾夢想做一名船長,或者幹點別的事,
發點小財,但這些想法在他的腦海中不夠強烈,不夠牢固,
沒多久就在現實生活的慣性軌道中磨滅了。
如果他極度不滿,並把這種不滿轉化為開闢新生活的行動,
那麼到最後,他肯定會有所收穫。
莎士比亞的劇本裡有一句臺詞說的也正是想法對人一生的重要作用:
"親愛的布魯圖,真正該責備的,並非宿命,而是我們自己,
是我們自己決定了我們只會是微不足道的人。"


  這個道理,東方的大師們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
印度古老智慧的結晶《奧義書》裡就提道:
"一個人想的是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吸引力法則

  一般而言,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與他的一個個想法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說,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系於他終日所思。
人們對自己所處環境的感覺和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內在因素。

  無論你的生活狀態如何,它都是對你內心世界的反映。
你的看法,無論有益或有害,都是在有意識或無意識間深入你的內心,
並在那裡生根發芽,然後就像一個前後步驟相互承接的數學題一樣,
決定了你最後的命運。
  
    形而上學的哲學家們習慣稱上面所說的這種原理為"吸引力法則"。
他們指出人的思想只會吸收那些自己認可或傾向的觀點,
就像這些觀點早已存在自己的思想中了一樣。
因此,如果你心懷畏懼,並且這種感覺不斷變強烈的話,
那麼你所畏懼的事也許遲早會變成現實。
同樣,珍存在你心中的念頭也極有可能夢想成真。




思想與環境

  不必費力搜尋,我們就會發現許多不屈服自己的卑微出身,
頑強拼搏,最終取得卓越成就的人。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中兩個最具有說服力的例子,
就是曾入主白宮的安德魯•傑克遜和亞伯拉罕•林肯。
他們都出生於最底層的窮人家裡,儘管生活困窘,
卻堅信自己可以超越環境,可以打拼出另一片天地。
在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同時也是在為整個國家效力。

  當然,僅僅有遠大的志向是遠遠不夠的。
想法固然是必需的,
但它還不產生足以使人攻克一切障礙、無往不勝的力量。
古梵文諺語說:"命運,只眷顧那些天性非凡的人,
而不會青睞那些一味地怨天尤人的人。"


  湯瑪斯•傑克遜
(Thomas Jonathan Jackson,美國內戰時期著名南軍領袖)
的傳奇一生就是思想超越環境的絕佳例子。
他每走一步,都會有意識地滋生一些有助於個人發展的想法。




克服重重障礙

  湯瑪斯的童年生活沒有任何徵兆預示他未來會有偉大的成就。
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使他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
僅僅在南方農村的一所小學校上過幾天學。

  然而這個窮小子的心裡充滿了要出人頭地的熱切期望。
他想成為美國軍隊的一名軍官。
當時和現在一樣,進西點軍校的提名權握在當地議員手中。
當一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公子哥也想去西點時,
員怎麼會想到提名出身卑微的湯瑪斯呢?
這樣一來,湯瑪斯的軍官夢看起來希望渺茫。

  然而如果願望足夠強烈,那麼它總會找到實現的途徑,
因為你的想法會使你對機遇極其敏感,
甚至在機遇到來之前你就能感覺到它接近的腳步聲了。


  另一個男孩在競爭中勝出了。
那個男孩興高采烈地去著名的西點軍校報到了。
到了之後,他才發現,軍營生活並非他想像中的那樣--
帥氣的軍裝、瀟灑的軍步、與美女們約會……現實完全是另一番樣子:
訓練很艱苦,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的苦幹,幾乎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這個男孩很快就忍受不住了。他遞交了退役申請,然後就回家了。

  當湯瑪斯聽到這個消息時,他迅速行動了起來。
他並沒有位高權重的朋友,但憑著一腔真誠與熱情,
他贏得了陌生人的讚許與支持。
最終,他被選中,去頂替那個退出的年輕人。

  然而,剛一起步,高難度的入學考試又擋在了前方。
但是在這個好學上進的男孩的人生詞典裡,從來都沒有害怕、沮喪等字眼。
一直以來,他都在利用閒置時間,
去填補自己因所受教育有限而產生的知識空缺。
考試之前,他又突擊學習了一陣,最後,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最初,當湯瑪斯出現在校園裡,站在眾多出身優裕的富家子弟中間時,
他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普通學員,衣著破舊的他顯得窘迫而笨拙。
然而,軍校對他的意義不在於衣著光鮮,
因為他還有自己的宏圖大志,
他鐵了心要在那裡成就一番事業,並隨時準備付出不屈不撓的努力。

  西點軍校裡的一些人起先對湯瑪斯的取笑很快就戛然而止了。
在課堂上、訓練場上,他都是最耀眼的明星。
他明白自己的缺陷,從而更加刻苦用功,於是得以出類拔萃。

  每天晚上,在熄燈鈴聲響之前,
湯瑪斯總會搬一些煤,放到他營房的火爐裡。
他堆了那麼多煤塊,以至於火都快被壓熄了。
當熄燈信號發出,大家都紛紛上床休息時,
湯瑪斯屋裡的火爐還有明亮的火光。
當同學們都已進入夢鄉時,他還捧著書坐在火爐旁,
就著閃爍的火光,聚精會神地讀到深夜。當煤塊燃盡,
光線微弱得再也沒法看清書上的字時,
他才意猶未盡地合上書,回去睡覺。




怎樣思想,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用湯瑪斯在那些日子裡最愛說的一句話可以概括他一生的經歷。
就像之前喬治•華盛頓和本傑明•佛蘭克林一樣,他列出一些規則,
藉以規範自己的行為。
其中有一條與東方大師們所教導的不謀而合:
"你怎樣思想,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老傑克"--朋友們對他的昵稱--
從來都不滿足於做一名普通的西點畢業生;
他想成為一個傑出的士兵。

  在墨西哥戰爭中,湯瑪斯還只是炮兵部隊的一名中尉,
由於英勇善戰,不久就升為上尉。他的進步是無法阻擋的。
他對自己、對上帝都懷有堅定的信念;
同時,對敵人從不畏懼,也毫不留情。
不到一年,他就已經是一名上校了。
他正直坦誠、英勇無畏、熱愛真理,
對祖國無限忠誠,備受戰友和上級的信賴與尊重。

  墨西哥戰爭結束後,時局逐漸穩定了下來。
他在維吉尼亞軍校做了一名教授。
他在那裡教了十多年的軍事科學和其他課程。
他一邊教書,一邊自己還在不斷地學習,拓展自己在戰略戰術方面的知識。
雖然他是一名軍人,但他並不是一個冷漠古板的人,
他有著深厚的宗教信仰,奉行各種戒律。
他對奴隸極其仁慈,時常向他們傳授聖經的智慧。

  1861年,南方與北方的衝突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湯瑪斯也忘不了他對故鄉維吉尼亞應盡的忠誠,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加入了南方的陣營。
一開始,他被任命為步兵上校,幾個月之後,就被升為準將了。

  湯瑪斯深知作為一名將軍,無論自己多麼有能耐,
如果手下的士兵素質不高、軍紀不嚴的話,
他所率領的隊伍也就不會有什麼傑出的戰績。
因此,他非常重視士兵的訓練,整個隊伍軍紀嚴明、令行禁止。
一次,南方聯盟的軍隊在奔牛地區遭到了聯邦軍隊的猛烈進攻,
當其他部隊都潰不成軍、一路後撤時,傑克遜的隊伍依然能堅守陣地。
從那以後,他就有了一個美譽,被稱為"石牆"傑克遜。

  後來,在接連不斷的戰事中,傑克遜不負眾望,他的隊伍總是捷報頻傳。
勝利的信心深深地紮根在他心裡。
在成功擊退馬里蘭州對里士滿的瘋狂進攻這一戰裡,
傑克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的話,
聯盟軍隊很可能就會重蹈奔牛之戰的覆轍。
羅伯特•E•李將軍把傑克遜稱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對於聯邦軍隊而言,傑克遜則是最令他們頭疼的厲害角色之一。
敵人用盡了各種謀略想要除掉他,都失敗了,
然而他卻不幸地死在了愚蠢的自己人手裡。
當他在錢瑟勒斯維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之後,一次意外的事故要了他的命。
一天晚上,他和幾個軍官一起在黑暗中勘查敵情,被友軍以為是聯邦軍隊的人;
那些愚蠢的士兵射傷了他,一週後他死於肺炎。

  當你在南部遊玩時,就會看到幾尊為紀念傑克遜而立的雕像。
其中要數里士滿的那一座的意義最為深遠,
因為最初是由浸禮會的一些黑人奴隸,
持續發起了為雕像募集費用的活動--
他在維吉尼亞軍校時對奴隸的慈悲感動了許多黑人。

  正如他不甘心做南方小村莊中的一個貧窮的無名小卒一樣,
傑克遜也不甘心做一個平庸的軍人,直到兩鬢斑白,
可以靠養老金頤養天年時,他還在為自己鍾愛的事業奔波操勞。
想法就是人的性格,他的想法無一不是非凡的、卓越的 。
那些崇高而遠大的理想不僅使他贏得了諸多成功,還使他得以名垂青史。




思想控制舉止

  東方的大師們一致認為;
點滴的念頭都會對一個人的命運產生深刻的影響,
因此,他們甚至把想法也看作是"物",
認為想法是真實存在的--它們有自己的生命活動空間,
有具體的形態,有特定的頻率,還有相應的存在期限。

  思想有支配自己行動的力量。
大師們稱,如果你能成為意識的主人,
那麼你就擁有了最得力的奴僕,讓它們遵從你自己的意願。
然而,如果你無法駕馭它們,它們就會反過來牽制你的行動,
使你舉步維艱,甚至陷入痛苦的深淵。


來聽一聽佛經中的至理名言吧:
  就像造箭的工匠要把箭打造得筆直一樣,
一個明智的人也應該把自己那些搖擺不定的思想鍛造得堅定、頑強。

  就像被從水中撈出來扔到旱地上的一條魚一樣,
我們的意識也在不斷地掙扎著,
試圖擺脫命運的羈絆,劈出另一片精彩的天地。

  擁有馴服的意識會讓自己受益無窮,
然而意識往往都變幻莫測、桀驁不馴;
不過一旦能讓意識聽命於你,你就擁有了無盡的愉悅心境。

  只有足夠睿智的人才有能力駕馭自己的意識,
因為意識往往都難以預期、千變萬化,點滴小事。
也會引起內心的波瀾起伏,
被馴服的意識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幸福、快樂。




瞄準生活的靶心

  沒有堅定的信念作為嚮導,成功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與"石牆"傑克遜同時代的一位美國的傑出詩人
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
以諸多傑作贏得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喜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邁爾斯•司坦迪希求婚記》、
《伊凡傑蘭》和《海華沙之歌》等。
朗費羅並不是像傑克遜一樣偶爾才會提醒自己、
警示自己他每時每刻都在思考、準備創作。
正如他所說的:
"我非常渴望有朝一日能在文壇上大放光彩;
我的整個靈魂都在為此熊熊燃燒,
每一個想法、每一個意念都與它密切聯繫著。"


  比較一下朗費羅與無數其他無名詩人吧,
有些人的名聲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
有些人想要作詩,卻似乎總是沒有空閒、沒有靈感。
這些人之所以沒有像朗費羅一樣成功,
就在於他們總是讓自己的意識放任自流。
意識有自己的生命,除非你能約束它們,
讓它們做你想做的事,否則它們就會各行其是,偏離你生活的靶心了。




貧窮思維

  每一天,你的腦海中都會冒出不計其數的想法和念頭。
其中一些念頭是有危害性的,就像射偏的箭一樣可能會傷害到人一樣。
而對貧窮的預感就是最貽害無窮的念頭之一。

  如果你出生在貧寒之家,那麼貧窮的思維幾乎就是你的天性了。
從童年開始,你就已經習慣了拮据的生活,
潛意識中也已認定這就是自己的宿命,永遠也無法擺脫。
也許你的父親只是一個無名小卒,
你往往會覺得自己的未來也不過如此,不會比他幸運。
貧窮的思想牽制了你,使你無法釋放一直潛伏在內心的巨大能量。

  許多生活窘迫的人都會坦言,
他們對生活的期望不高,他們會很容易滿足。
對有些人而言,有一份微薄的收入和過得去的生活條件就很知足了。
意識是行為之父。這些人的期望不高,
於是自然而然地,他們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成就。
一個人若想成功,就必須清除這種貧窮的思維,代之以富足的思維。
至於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會在以後的章節中講到。




失敗思維

  另一支致命的箭,就是失敗的慣性思維,它讓無數人的理想化為泡影。
就像貧窮的思維一樣,它往往在我們的童年時期就開始生根發芽了。


  孩提時,我們都有一種想要自己動手做某事的強烈願望。
當第一次自己穿上襪子,第一次繫上鞋帶時,
我們都會感到無比自豪,就像"石牆"傑克遜打贏了一場重要的戰役,
就像朗費羅完成了一首優美的詩篇一樣。
當第一次擺好餐具,第一次整理好房間時,
我們所感受到的是人生中所能感受到的最大滿足與愉悅。

  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對家長的建議是,
如果想讓孩子將來有所成就的話,
就應該在他們每做對一件事時,毫不吝嗇地給予表揚。
在小事中取得的成就感會幫助我們樹立起自信心,
從而才會有信心去做偉大的事。
無數個例子告訴我們這個說法是非常正確的,
然而,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心悅誠服地接受這個道理呢?

  家長們往往只會看到孩子的缺點。
一個小孩很費力地完成一幅塗鴉,問他媽媽:
"媽媽,你看,我畫的這個小丑好不好看啊?"
母親以成年人的眼光看了一眼,搖搖頭:"它看起來不像小丑。"
或者,孩子在擺桌子的時候放錯了一把叉子或勺子,
母親就毫不留情地責備了他,完全忽視了孩子已經做對的部分。
如果母親對孩子總是這樣求全責備的話,孩子漸漸就會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
失敗的思維,就這樣因為父母的漠然、無視而在孩子心裡播下了種子,
並且這顆種子在不斷生長、壯大,最終永遠地扼殺了孩子的自信心。

  老闆們往往也不瞭解這一點,
失敗的思維會限制員工能力的發揮,使他們無法做出最好的業績。
一個新員工總會竭盡全力去做自己的工作,然而,
當結果出來時,老闆只會看到其中的缺陷,
並一再強調做的不完善的部分,絲毫不提及其實整體上還是很不錯的。
如果這種情況一再出現,員工就會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失去信心,
覺得自己永遠也達不到上級的期許。
失敗的慣性思維困擾著他,最終,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
他不得不辭職了,或者由於業績下降被辭退,
懷著破碎的自信去尋找另一份工作。




疾病思維

  思維對於健康的影響比對其他任何方面的影響更為顯著,
世界上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是因意識中的心結而患病的。
儘管他們的病情是因心理因素而起,卻同時伴隨著實實在在的症狀。
他們不斷地抱怨頭痛、失眠、怕冷,以及其他一些細小的病情。
有些人還會出現情緒不穩、焦躁、憂慮。所有這些都是由某些思維引起的。

  這種觀點很難以置信嗎?也許吧。
現代醫學界已經認可了這種說法--雖然,
在短短十年前,專家還斷言疾病必是由物理因素而引起的。
近些年,一個完全嶄新的觀點開始流行,
同時,相應地,一個新的醫學分支也出現了--
身心醫學(這個詞取自希臘語,指靈魂和肉體)。
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主要是由意識和身體相互影響而產生的疾病。

  這個醫學分支之所以興起得這麼晚--
以致無數的患者都因誤診而備受痛苦--
是因為西方人歷來都習慣於把意識和身體看作是分開的兩個部分。
這個領域,就像其他領域裡一樣,
需要有真正的天才來發現這個原本從一開始就很明顯的事實:
意識是大腦的一種功能,大腦是身體的一部分,
因此意識極大地影響了身體,同時也受到身體的影響。

  只需稍稍思索,你就會覺得這種關於
身心在疾病方面相互影響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

  情緒狀況常常會影響到你的身體。
當你感到無聊或心灰意懶時,雖然並沒有做什麼出力的事,
卻總會覺得頭痛、疲憊;或者,
當有什麼煩心事時,你就會覺得"心裡不舒服",不想吃東西。
同時,如果身體不適,你就會精神不振,也無法集中精力做事。




信念是最好的良藥

  早在幾千年前,東方的大師們就已經參透了身心之間的關係,
就像我們在前一章所讀到的一樣:他們發現了一切事物的根本--
布拉馬並且認為意識與身體緊密聯繫,不能分開來看。
基督教教義也在更早的時候就記錄了這一點,
使其成為基督教治病救人的秘訣之一。
一旦耶穌把疾病的思維從患者心中移除,患者就會完全康復了。
其他宗教領袖和聖人們拯救眾生也都是基於這個道理。

  早在古代,東方的大夫們治病時就已經考慮到身心之間的緊密聯繫,
考慮到情緒和心態對病情的影響了。
當患者的病情無法在身體方面找到根源時,
他們就會轉而從心理上去尋根溯源了。
就像大師們能通過淨化靈魂、節制欲望來延年益壽一樣,
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心理調節和必要的衛生措施來保持健康。




情緒與身體

  情緒影響身體的具體生理機制是很複雜的,
然而如今,其中的某些環節已經不再神秘了。
強烈的感情會把信號通過神經傳遞給內分泌系統,刺激它產生激素。
這些激素,也被稱作"化學信使",它們順著血液流到身體各處,
影響到心臟、胃和其他器官,使其活動加劇或減弱。
這些激素的作用就像身體的任何一個器官一樣,
對我們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
然而,如果我們的情緒總是在向內分泌腺發出過度緊張的信號,
就會導致神經過度緊張,最終的結果也會適得其反。

  恐懼與憤怒是各種情緒中最具有危害性的。
當你憤怒的時候,你的怒火會對身體產生普遍而深刻的影響。
比如,你的胃會分泌出大量的鹽酸,
這種情況如果一再發生,你的消化系統就會出現紊亂。

  醫學家和科學家們已經有了足夠的機會,
親眼目睹一個人的情緒是如何影響了他的胃的活動。
其中一個很著名的病例,
就是康奈爾大學的沃爾夫教授與他的同事們
對一個名叫湯瑪斯的男子的觀察和研究。
當湯瑪斯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他曾接受過一個急救手術,
那次手術在他的胃壁上留下了一個小口。
如今,從這個小"洞"往裡窺視,
醫生們就能看到湯瑪斯的情緒波動所產生的影響。

  比如有一次,一個醫生告訴湯瑪斯,他的工作做的不夠好,
並且很有可能被辭退(當然,這只是編造出來的影響他情緒的一個謊言)。
湯瑪斯覺得醫生所說的話非常不公平,感到很煩躁,臉都氣紅了。
那個醫生走後,湯瑪斯不住地向沃爾夫教授抱怨。

  沃爾夫教授觀察了一下湯瑪斯的胃,
發現胃的活動非常劇烈,胃腺正在分泌大量的胃酸。
他還注意到胃壁上有細微的出血。
當人們內心憂愁時,
情況大多都是這樣的,往往最後還會引起更嚴重的病情。




恐懼與疾病

  一個人完全繫於他終日所思,當然包括他所畏懼的--
如果這種畏懼足夠強烈、足夠持久的話。
許多疾病都源于恐懼的心理。我
們可以來瞭解一下這種叫作"Iatrogenic heart disease"的怪病。
像其他許多功能紊亂性的疾病一樣,
這種病在情感波動過於劇烈的人身上尤為常見,
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調理、節制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Iatrogenic"字面的意思是:
由於醫生的診斷、態度或醫治而引起的幻想的疾病。

  讓我們來看下面這個病例。

  有一個人去醫院做健康檢查。
醫生仔細地查看了他的X光片,量了他的血壓,又用聽診器檢查了他的心臟--
醫生聽到什麼了嗎?沒有,一切都很正常。
然而,這個醫生是一個非常嚴肅認真、兢兢業業的人,
當他用聽診器檢查心臟時,他的眉頭就因為專注而緊蹙了起來--
我們許多人在專心致志的時候也會這樣。
但在病人的眼裡,醫生緊蹙的眉頭就表明他的心臟一定有什麼嚴重的問題。
他問了醫生,醫生卻說沒有什麼--
然而可能由於缺乏良好的臨床態度,醫生依然面色嚴峻。
碰巧這個患者對任何小病小痛都極其謹慎,
他認為醫生一定是在撒謊,因為"不願說出真相"。
於是,這個可憐的人拜訪了一個又一個醫生,希望有人能告訴他真相。
就這樣,他無休止地煩惱下去,開始消化不良、夜不能寐,
過度的緊張還引起血壓上升。
最終,他心力交瘁,所擔心的病真的降臨了。




恐懼使人裹足不前

  當恐懼心理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時,
就會對人的身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在殘酷戰爭的壓力之下,許多戰士並未受到任何外界的傷害,
卻無端地出現了四肢無力的狀況,有的甚至視聽能力也有了障礙。
後來,通過緩解他們的恐懼,才使他們恢復過來。
這種疾病曾被稱為"shell shock";這個詞現在已經不常用了,
因為大多數有類似症狀的患者不再出現在戰場上。

  恐懼不僅給人造成障礙,有時產生的危害甚至是致命的。
人在受到重傷後,面臨的最可怕的危險就是恐懼。
一個人被汽車撞倒或從二層的窗戶上摔下來也會當場死亡。
對死者進行檢驗時,有時醫生就會發現受傷或失血的程度,
並不足以導致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極度的恐懼導致神經系統崩潰、心臟休克。
所有的急救程式都建議要先穩定傷者的情緒,
減輕他的恐懼--因為這或許會是他所面臨的最大威脅。

  像這種例子,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
其中要數艾爾弗•科日布斯伯爵所講的那個最有趣了。
有一個人對玫瑰花非常過敏,哪怕看到圖片也會心生恐懼。
有一次,別人給他看一張玫瑰花的照片,
他立刻就開始不由自主地打噴嚏,好像面前是一朵真花似的。

  在美國,醫院裡半數以上的病房裡住的都是受心理疾病折磨的患者。
種種不安的情緒雖然產生於意識當中,
卻也並非純粹的幻想,會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
就像我們看到的,意識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




地球上強大的力量

  無論從好的或壞的方面來看,意識都是地球上非常強大的力量。
愛迪生、懷特兄弟所做出的意義深遠的發明,
細菌學家巴斯德的重大發現,還有朗費羅的文學創作--這一切都源於意識。
我們也是在眾多智慧的頭腦做出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設想後,才一步步成為現實的。

  從對個人的影響來看,意識的作用波及到我們身體的各個方面,
它可以使我們健健康康,也可以使我們體弱多病。
它可以幫助我們重塑自己的生存環境,過上夢想般的生活,
也可以使我們陷入貧窮、失敗與絕望的深淵。
總之,我們無法質疑菩提達摩佛陀所說的這句話:
"身心之間,因果相連。即使涅槃也是心靈的一種歸宿。"

  無論你是貧窮或富裕,健康或多病,快樂或沮喪,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
所有人的經驗都在向我們說明一個道理:明天將會是嶄新的一天。
生活總是變幻莫測的,如果你能理解並且堅定地奉行大師們所傳授的方法--
這個方法一點都不難--你就能夠重塑自己的生活,讓它成為你想像中的樣子。
然而,如果你一直很盲目,毫無方向,生活就會成為一個苦難的夢魘。




你可以是無所不能的

  
在錯誤的狀況裡,失敗也只是種假像。
  精神會無限地鄙視失敗,它可以超越一切時間和空間;
  可以驅除來自機遇的虛妄的欺騙,
  可以擺脫惡劣環境的桎梏,
  所謂此些種種不過都是徒具虛名。
  人的意識是種無形的力量,如同不滅靈魂的後裔。
  能夠穿透層層磐石的阻擋,開闢出通向成功的道路。
  不要憂心這一日是否會珊珊來遲,
  要心懷信念地等待它的到來。
  若是精神散發了無窮的威力
  縱使上天都不敢違抗你。






 


《東方大師的智慧》
~明天同一時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