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修煉100問答10-1

2016100408:03



丹道修煉問答10-1
前 言

由於自古以來的修真前輩均是潛修秘練,和光混俗;
而且有著“道不傳匪人”的陳規,因而使得修煉之人難得其門而入。
祖師們留下的丹經道書多數都是隱語譬喻,令人費解難猜。
很多人到處訪師求道,往往苦於無人接引。
今特將道教修煉學之中存在的的疑點難點,
以及人們在從事修煉功法時常見的一些問題,綜合百則,解答如下:




1.問:修煉強調修德,認為“無德不養道”,
試問修煉和修德有何關係?
答:
傳統道家學說認為,
人的先天真性,本與太虛同體,清靜潔白,空洞虛無。
下生之後,產生種種後天妄心,如雲遮月,蒙蔽真性,
造成修道障礙,念想難除,妨害道修。
修德的目的,從靜修的角度來講,
是要培養個人謙虛、柔和、忘我、不爭的坦蕩胸懷,
淨化心靈,去妄歸真,
再去下功,則入靜易而進功深,所謂:“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
相反,若無修德之熔練,則心神不清,性地不純,
如此心態,去做修煉功夫,無異沙地造廈。所以修煉強調修德,
乃與個人的修功息息相關,有德就有道,
無德即失道,道以德為基,德高道更高。
從社會意義上來說,提倡修德,
使人與人之間形成團結、互助、真誠、和睦的關係,
有益於社會風氣的好轉和生活環境的安定。
道家修德,進一步還要求推誠萬物,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提倡以好生之德,
保護自然環境。因此道家修煉所提倡的修德,
並不局限於狹隘的個人修煉,
這種廣義的道德觀,體現了真實的道德價值,
既有社會價值,又有個人價值,
個人修德有益於社會,利濟他人就是昇華自己。
《老子》云:“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出世的修真之學,與入世的為人之道,“獨善其身”與“兼善天下”,
二者並不抵觸,而是互補協調的統一。
明白了修德,大道就在眼前,人人可為,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2.問:道家修煉,為何從靜功入手?

答:道家修煉,貴乎練炁。(“炁”的讀音與“氣”相同,
專指先天之氣,用來區別後天呼吸之氣。)
《黃帝內經素問》曰: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
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種種氣的變化,可謂詳明,
但是這裡所講的“氣”,均屬後天情志所生之氣。
獨有一句,醫家不知,而為道家所秘,這就是---“靜則炁生”,
這個“炁”,乃是道家修煉所用的先天之炁。
短短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煉的基本原理。
蓋種種內情外感,傷人內炁,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靜。
靜則內炁得養,生機蘊藏,自會再生真炁,而為丹本。
真炁發生,自有景象,須親身體驗,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過程之中,一切炁的變化,都要求對境無心,不假人為,
方合先天,倘無持靜之訓練,夾雜後天念想,謂之練意不淨,
功夫難以達到高層次。因此道家修煉,須以靜功入手。
 

3.問:道家修煉,是否就應當盤膝打坐?
答:
道家修煉,非必盤坐。
因為這是內在的功夫,並不取決於外在的形式。
曾見有人盤坐一生,自我標榜道行不淺,
結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內在丹訣之故。
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於猴子撈月,執形而求,遠道千里。
道家修煉,不拘外形,行、立、坐、臥、蹲、跪、趴,
橫豎均可,而以四大威儀較為常見。
丹經云:“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
坐則抱臍下之珠,臥則調丹田之息。”
行,可緩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態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屈,雙手自然下垂,放於體側;
或雙手相疊,放於丹田。
坐,可以盤坐,盤坐較為穩固;
亦可兩腿放下坐於凳上,雙手相疊(或掐訣),
放於丹田,或手撫兩膝亦可。
臥,可以平躺,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於體側,
或雙手相疊,置於丹田;或者側身臥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
另外一手放於丹田。
以上各種姿勢,皆須注意頭脊正直,自然安適,以利氣血流通和放鬆入靜。
試觀華山“睡仙”陳摶老祖,壽享一百一十八歲高齡,
終生以睡功作為修煉手段,至今華山希夷洞內,猶存其臥功睡像。
又如“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陽真人,面對大海站功九年,
人稱“鐵腳先生”,而入於大妙,功成道備,大著靈異。
皆可證明,道家修煉之成就,並不取決於一定盤腿打坐。
 
4.問:舌頂上齶的位置在何處?其作用何在?
答:舌頂上齶,是練炁的起碼常識,但其原理,無人深究。
人之上齶部位,有兩個小窩,
伸進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稱為“天池”,
此非針灸之穴位,乃屬修煉之關竅。
其竅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腦,為神炁會聚之所,
其竅不閉,則漏神漏炁,修煉家言“口開神炁散”,即是此義。
故須舌尖反卷,上封此竅,抿口合齒,保養神炁。
神炁相抱,則津液易滋,隨口咽下,灌溉五臟,如同嬰兒哺乳之狀。
另外,舌頂上齶,還有接通任督二脈的作用,丹道術語稱為“上鵲橋”。
還丹之時,大丹亦從此竅降下,倘不接通,
則易外漏鼻竅而走失,謂之“玉柱雙垂”,毀人性命,不可不慎。
 

5.問:做功的朝向,以何方為宜?
答:
方向問題,本與做功關係不大。
丹道所練者混元之炁,
純陽之體,超越有形之上,本無方向之可言。
丹經云:“震兌非東西,坎離不南北。”
若對初學而言,為了容易入門,可以有所分別。
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東方,
因為東方是太陽升起的方向,面向東方,以利採取生炁。
其他如春季向東,以養肝臟,有肝病者可以依之;
夏季向南,以利養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
秋季向西,以利養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
冬季向北,以利養腎,有腎病者可以依之。
以及亥子二時面向北方,寅卯二時面向東方,
巳午二時面向南方,申酉二時面向西方,
辰時面向東南方,戌時面向西北方,丑時面向東北方,
未時面向西南方,皆為合法。
 
6.問:做功的時間,應當如何選擇?
答:做功的時間,對於初學者來講,
可以有所選擇,以便容易收到做功的效果。
丹道認為子、午、卯、酉四正時,
正是陰陽二炁相互消長的特別時機,
因為子時純陰生陽,午時純陽生陰,卯、酉二時陰陽相勝。
此時做功,便於體察陰陽二炁的動靜,
兼又多在工作之餘,也便於自我安排。
如果針對專習丹功來講,當以子、丑、寅三個時辰為要,
因為子時一陽初升,丑時二陽來臨,
寅時三陽開泰,皆為練炁之特殊時辰。
故應於子時做功,以俟陽炁之來復,則效驗易得;
丑時乃為二陽來臨,更能得炁;
如果子、丑二時不能保證起來練功,寅時生出三陽,自身陽炁旺盛,
這時一般人都會醒來一次(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
就應當於寅時醒後即起,開始做功,以採取陽炁。
否則此時醒而又臥,陽炁即散,不復為我所用,則修煉失去良好時機矣。
 

7.問:據說本人所在地區的太陽位置,
正午時的時間比起北京時間遲了一小時零五分,
所以當地時辰的正午時應當從北京時間的十二點零五分開始,
不知此種說法對否?
答:
古人所定時辰與節氣,
是以中原地區為標準,如今是以北京時間為標準,
這一時間,與其他偏遠地方存在不同的時差。
所言你方所在地區的時辰,
應以太陽為准,而將時差計算在內,理宜如此,
其他時辰,亦應當作相對正確的調整。
但是對於丹道修煉來講,
這僅只是一個側面,要知所有練功時辰的確定,
都不是固定不變的,丹書云:
“火候不用時,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成虛比。”
“不易”之外,尚有“變易”,更有“中易”之“活”時辰,
並非死法不變的,應當注意體會之。
 

8.問:盤腿打坐之後,可不可以馬上下坐?
答:
盤腿打坐之後,兩腿疲勞,不可馬上下坐,最傷筋骨。
有人辛辛苦苦坐了一輩子,就在這個關口不知注意,
坐完馬上下地,到老落下毛病,筋骨難伸,舉步維艱,悔之遲矣!
我們不可重蹈此覆轍。如果打坐之中,遇到其他事情,
只要不是火燒眉毛,就不要勿忙下地,應在收功之後再作處理。
因此做功一定要選擇在自己說了算的時間進行,以防碰到其他外來干擾。
過去道家有“三不起”之說,其中有一條就是“打坐不起”,
意思是說,打坐之時,無論遇到何人來叫,也不起身招呼。
 
9.問:打坐之後,應當如何收功?
答:收功,在道家叫做“退符”。
收功的方法很多,隨著師傳不一而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坐完之後,須先將舌頭從上齶放下(因在做功時舌頂上齶),
再將掐訣之兩手分開(上坐之時的順序與此正好相反,即先掐訣而後舌頂上齶),
而後慢慢將兩條腿向前伸平,雙手輕撫於兩膝之上,
閉目存神,不加意念,道家又稱為“文火封固”。
如此靜養一會,使鼎內蓄養之炁,自動散佈全身,
否則恐有積滯而成淤氣,則易傾漏,直至此炁運化到周身為止。此
時但覺神清炁爽,渾身輕靈,即是炁布全身之象,
訣曰:“退符至身輕”,是其候也。
或者此時再做一遍自我按摩,亦利氣血之流通。
如此“退符”之後,方可下地。有
的練師在上坐、下坐之時,還傳有密咒,亦可見對於“退符”之慎重。
 

10.問:請問何種人可以練氣功?
何種人可以做靜功?何類病症適用於靜功調養?
答:
氣功和靜功二者,由於其練功內容和練功特點的不同,
可以有所分別,以便同修們選擇練習,
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爭取獲得最佳功效。
一般來說,凡是能夠自我控制,對於自己的意念能夠把握,
如果自己感到不對勁,
就立刻停止不練,或者變換另外一種形式以應付之,
像這種人可以做氣功,不會出現偏差。
若是心思死板而不靈巧,不善於自我控制,難以把握自己,
等到身體發生特別的現象之時,
又不知如何應付,練氣功一定要出毛病。
對於道家靜功而言,
就沒有什麼特別限制,無論性別男女、年齡老幼,
身體強弱、心思靈活或不靈活,都可以做。
好動不好靜的人,不喜歡這種功夫,假若願意試一試,
也能做出相當的效驗來,
但是比較那些性格沉穩的人,見效要慢一些。
至於何類病症適用於靜功調養,凡是一切本元虧損的病症,
如頭暈、腦漲、眼花、耳鳴、心跳、膽怯、失眠、多夢、煩躁、驚悸、
易怒、易悲、多憂、多慮、情緒紛亂、遇事健忘、頭重腳輕、
肌肉瘦削、少食乏力、營養不良、消化不佳、工作不耐疲勞、
生活沒有興趣等等,這些症狀,
服藥難以見效,檢查身體又難以查出病在何處,
唯一的辦法,只有實行靜功修煉,可望痊癒。
當然這僅僅是針對靜功調養特別有效的數種病症而言。
若從道家修煉的角度上說,靜功對於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遠大於此。


作者:田誠陽道長



明日續篇


 
丹道修煉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