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呂純陽祖師的《百字銘》

2017040312:30

南懷瑾老師:
道家呂純陽祖師的《百字銘》


「meditation」的圖片搜尋結果

呂純陽有個《百字銘》,
只有一百個字,同內養、內照形軀有密切關係。
今天正好講到這裡給大家作個參考,
這就是講「內以養己」,是煉己築基最好的東西。
能背得來,隨便講哪一種學問應用都有用處的。

《百字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复,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這是很正統的道家修養方法,

「養氣忘言守」─ 第一句話就很難。
如何養氣?不是練氣哦!不是做什麼密宗的九節佛風、寶瓶氣。
各種氣功,講練氣是靠鼻子嘴巴的,據我個人統計,有兩百六十多種方法。
所以人類真會玩花樣,就是兩個鼻孔跟一個嘴巴漏氣的地方,
產生兩百多種的花樣,各家有各家的方法。
可是養氣不是練氣,上次我們提到過養氣同養心的工夫,
最好是孟子在《盡心篇》上的說法。
現在真講養氣,就是要「忘言守」,「忘言」並不是不講話而已。
言語是表達於外的思想,思想是沒有表達出來的語言,兩者是同一個東西。
所以「忘言」並不只是不說話,它包括無思無慮,思想都清淨了。
 「守」就是定的境界。

「降心為不為」─
「降心」這兩字,呂純陽大師是取用
《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一切人修行如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問妄想心怎麼樣寧靜下來。
把妄想心寧靜下來就是降心,好像是用力做有為的工夫。
其實這個有為就是無為,有意把妄想心寧靜,反而寧靜不了;
如果是無心,此心自然寧靜下來,所以為而不為。
「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這一段呂純陽所講是最高的禪啦!
不動心並不是道。禪宗也說「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真正修道的人,不但能出世,更要能入世,動靜之中都是道。
在靜中不亂,在動中也不亂;靜中也無事,動中也無事;
出世是無事,入世也無事。
日應萬機,此心無事,在這個時候更尋誰?
不要像禪宗參念佛是誰,不要找誰了,
因為「動靜知宗主」,不迷,不失根本。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一個修道的人,不是跑到深山茅棚裏頭,
躲開了一切叫清淨,而是要在人世做人處事之間,
保持那個真如不動、恆常不變的那個道心,
能夠應物處世,自己不迷失本來清淨的本性。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自然回來的,氣自然定了。

「氣回丹自結」─
氣住脈停,久而久之就定,佛家講得定,道家講結丹了。 

「壺中配坎離」─
人的身體,道家比方像葫蘆,密宗拿兩重寶蓋代表這個肉體。
坎離是卦名,「配坎離」其實就是水火既濟。
這樣定久了,身體上起變化,就會脫胎換骨。

「陰陽生反复,普化一聲雷」─
整個氣脈自然震開了,一陽來复,地雷复卦。
雷是震卦有震動的現象,佛經常說大地有六種震動,
並不一定是講這個地球物理的地震,有時候是形容身體上六種震動,
沒有說八種震動,這也是六根轉化。
一般密宗、道家修氣脈的,這個時候,氣脈一下子自然都開了。
所以一脈通百脈通,就是講中脈一通,百脈自然都通了。
當時的境界,「白雲朝頂上」,這是道家的形容,
就是從頭頂開始身心內外一片白光,是有相的光明。 

「甘露灑須彌」─
頭頂上自然有一種甘露流下來。
這裡頭還帶有道家天元丹的意思。
在佛家《禪秘要法》,
白骨觀第十六、第十七觀裡頭都提到過天元丹。
佛也說,修持到這個境界加上虔誠的恭敬心,
有成就的天人,自然會給你灌頂。
連釋迦牟尼佛都吩咐,到這個時候特別要注重營養,
要吃好的飲食,而且避開一切人的困擾。
到了這一步,要入密室,在不通風的地方,
甚至到沒有鳥雀聲音的地方,一切聲音都沉寂了。
這個階段才是道家所講的,得到天元丹的境界。
到這個時候,「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佛家講是解脫了。
「坐聽無弦曲」,就是觀音圓通的境界,沒有弦哪裡有音樂呢?
這個音樂是天樂,莊子所謂的天籟之音,不是地籟,也不是人籟。

 「明通造化機」─ 
這個宇宙生命的根源,萬有的根源都知道了。

「都來二十句」─ 最後這兩句湊成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這是唐末宋代的土話,
現在用白話來說,就是講真的上天梯了。
也就是說,這個人可以昇華,超越這個現有的生命。

——節錄: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我說參同契》





「meditation」的圖片搜尋結果


道家出了呂純陽,等於禪宗出了一個六祖。
如何煉得健康長壽,可參考呂純陽的《百字銘》,
這是釋、道、儒三家最好的東西,也是學佛最好的東西。

《百字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复,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養氣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功夫。
降心出自《金剛經》:降伏其心,為而不為,有意降心就著相了,
自性本空,所以為而不為,見地、功夫都告訴我們了。
動靜二句,把觀世音菩薩圓通法門放進去了,動靜二相,
了然不生,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亂,
自己能夠做得了主,空得了,不要另外找個方法。
對人處事,自己要能不違背本性,這裡都是講功夫。
不要做什麼功夫,心氣合一,心物是一元的,真正念頭空了,
「氣自回」,自然會氣住脈停,達到二、三禪。
這裡講丹,並非肚子裡真有個東西,古代道家形容,
丹就是像月亮一樣,圓圈中間一點,代表圓滿自覺靈明的一點覺性。
壺代表身體,自己的氣脈起變化作用。
只要做到氣住脈停,它自然會起變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後,
「普化一聲雷」,轟的一下,身體所有氣脈都打開了。
這時候,正如莊子所講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與宇宙一體,這時中脈真正打開了。 
「白雲朝頂上」,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頂,諸佛菩薩智慧光明灌頂。
 「須彌」是講頭部,頭部的大樂輪震開了。
這時候,長生不老絕對有,此乃世第一法。 
「無弦曲」就是觀世音菩薩以聞、思、修入三摩地。
這二十句話,一句五個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銘。
這二十句由普通人開始,修到長生不老,乃至超凡入聖,都說完了。
每一句都是功夫,都是見地。
比如開始大家都想得定,為什麼做不到呢?
就是第一句話做不到:「養氣忘言守」,
養氣功夫做到一點都沒有妄念,誰做到了?
念頭多得很,守也守不住。
「降心為不為」更做不到,這個做不到,下面的話更談不上了。
靜中打打坐還有一點影子,下了坐什麼都沒有,根本不能知宗祖。
動靜知宗祖很重要,心中一天到晚都在靜中,沒有事,誰做到了?
靈明覺性經常在,氣自然回,並不是叫我們做功夫。
丹「自」結,那是自然的,是我們生命中本來就有的。
大家不要用宗教界限觀念來看這首《百字銘》,
(呂洞賓)他本來也是禪宗的大護法,是黃龍南真正得法弟子之一。
如想健康長壽,照他的話去做,絕對夠了。

——節錄:南公懷瑾先生 講述《如何修證佛法》


「meditation」的圖片搜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