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 coach skills 教練技術“三節奏”

2018011212:30

「nlp Meta-Model」的圖片搜尋結果

Step(一):建立親和感

1.先跟後帶法

先跟後帶是教練技術中用的最多的技巧,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技巧,
它可以看作是“上堆下切法”的特例,運用該技巧的要點是在“上堆”時,
重複對方的意圖、肯定對方的正面動機等,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
在“帶”時候,要提出一個讓對方一定回答“是呀”之類的問話,
然後,通過下切的方法,將對方帶到你想要他去的方向。

比如,你女朋友跟你說:“我認為敷面膜很重要,
所以我每天都會敷一次,因為這樣我的皮膚會保持潤滑。”你可以回答:

“小豬認為敷面膜重要?”(是呀)——重複她的話。

“我想小豬每天敷了面膜以後,臉部一定覺得很舒服吧?”(是呀)——肯定她的情緒。

“敷面膜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肌膚的光滑,是不是?”(是呀)——肯定她的動機。

“你是說:因為敷面膜可以讓你皮膚嫩滑,所以小豬選擇每天都敷一次?”(是呀)——
從她的角度作出肯定。

2.情緒敏感與反射

在與對方建立親和感的過程中,快速有效的處理對方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
要做到這點,首先要求我們對別人的情緒敏感。
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講述情緒敏感與反射技巧。

一位學生會的秘書向你抱怨說:
“這算什麼嘛!我花了整整一個月才調查完報告的,
學生會都沒啥反應,而張三臨時從網上複製黏貼的居然學生會還表揚他了,
據說還要提拔他當副會長,你說學生會那些幹部是怎麼當的呢?
簡直沒有標準嘛!我太不爽了!這個怎麼回事嘛!”試看下面的不同反應:

反應一:不會的,學生會一定有他們的標準,
雖然無法百分之百公平,但一定儘量公平,你誤會他們了。

反應二:你不應該先抱怨不公平,你應該先檢討自己,
一定是哪裡不好,學生會這麼看待你的報告一定是有道理的。

反應三:你不要太難過,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
不公平的事太多了,
只要你認為自己報告得好就行了,不必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反應四:你知道張三的報告內容如何嗎?
和你的報告有什麼不同嗎?也許你要先弄清楚,才對以後寫報告有幫助。

反應五:你認為學生會對你的報告的不重視感到不公平,所以你很生氣。

上面的5種反應,在溝通過程中都很有道理,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
但是如果是從建立親和感的角度去比較,則大有區別。

反應一顯然是站在與對方相反的立場,維護學生會的立場,
而沒有去體會對方的感受,易使對方感到不被信任。
反應二則是批評對方,不相信對方。
以上兩種反應容易使對方更氣憤而發生爭論,對問題的瞭解造成阻礙。
而反應三是在做安慰的工作,但對方的情緒仍被壓抑著;
反應四則是給建議,在問題未弄清楚、情緒未處理好之前就給建議,並無效用。
反應五則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去體會對方的感受,
並表達出來,使對方感受被瞭解和被接納,不但能建立親密關係,
而且能鼓勵對方繼續澄清,是五種反應裡最適宜的方式。

3.理解層次

對方在與我們溝通時,
他的話語裡所反應的理解層次代表了他要表達的重點意思,
顯然,快速抓住對方要說的內容重點,是建立親和感的極佳途徑,
這也許就是常說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知音感覺。
另外,通過對方語言中的理解層次的層級,
我們可以知道他在哪一層級與我們互動,
這對於我們調控他的狀態非常有説明。
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對別人所說話語的理解層次敏感的能力
。下面是一個顯示各個層級的例子:

你的女朋友學習十字繡。

她說:現在,許多女生都在學習十字繡。(在環境層次)

她說:我在做十字繡。(在行為層次)

她說:我會十字繡了。(在能力層次)

她說:十字繡可以陶冶我的生活情趣。(在信念與價值觀層次)

她說:十字繡能表達出我內心的情感。(在身份層次)

你可以注意你的女朋友是怎麼微妙地表示出她現在在哪個層級上的。

如果你和女朋友住在一起過,你有沒有和她陷入過下列的這種爭執?

你:“這房子太髒了,小豬,你怎麼不打掃一下呢?”(環境)

她:“你就會說,我早上才清理過呢!”(行為)

你:“可是你並沒有清理得很好啊!你看,多髒!”(能力)

她:“我有!假如你知道打掃起來多麼累人,你就會體諒些。”(信念)

你:“什麼!你認為我是個不體諒人的人!
你還是不是我的小豬啊!”(身份)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我們很快就可以由對環境的有意見,
提升到對自我認同的危機,造成親和感的迅速缺失,
所以提高對理解層次的敏感性是很必要的。

在理解層次的各個層次中,身份層次對人的影響最大。
因此,通常的,我們在身份層次與別人建立親和感。
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肯定別人的價值觀,在信念價值觀層次建立親和感。
或者,通過模仿別人的肢體動作,在行為層次建立親和感,這些也都很有效。
大家可以在實踐中慢慢體會,我不多講了。

Re-Framing: How to Change the Way You Look at Things

Step(二):重塑信念

第一步:換框

1.教練技術的核心信念

首先,從教練技術的核心信念出發,我們看前半句,
即對方有一個“認為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信念系統,
這個信念系統在對方看來就是他的真實。
比如,某人想追一個女生,他認為,“追她的人這麼多,
競爭這麼激烈,我是沒希望了。”,
這就是一個限制性信念,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既成的無法改變的事實。

此時最好的換框法就是提醒對方,這只是他的世界觀而已,並非事實。
由此引出的換框法叫做世界觀換框法,還是用上面的例子,
此時這樣換框,在對方的限制性信念之前加上“你認為”,
並把他肯定的陳述句變成問句,
變成,“你認為追她的人多,你競爭不過,是嗎?”。
對方聽到這句話,他的潛意識就會收到一個資訊:
這只是他的一個想法,並不是事實。
這就為後面破除這一信念打下了一個基礎。

現在看教練技術核心信念的後半句,即對方反復堅持無效的行為,
既然是反復堅持無效行為,那自然就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了,
這就更加讓他相信限制性信念了。
基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帶領他去看信念反面的例子,
這樣他就能看到另外一種可能性,那麼,限制性信念就會不攻自破了。
由此引出的換框法叫做反例換框法,即通過發問,
讓對方從反面找出一個可能性,比如,
“每個漂亮的女生周圍都有很多男生在追求她們,
在這麼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有沒有一些做得比較好的男生呢?”

更進一步的,比反例的威力更加厲害的是,
直接用限制性信念來攻破限制性信念本身,這有點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味道,
稱作反擊自身換框,比如,我們可以問對方,
“當你繼續這樣認為的話,你認為你還能追到這個女生嗎?”

2.下切法

我們已經讓對方明白了自己的信念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僅僅這樣還不能動搖這個信念在他頭腦中的地位,
接下來,我們還需要找出是什麼支援著對方如此的相信這個信念,
即需要通過發問,找出支援這一限制性信念的證據,然後一一動搖,
很顯然,這是下切法的一種運用,此時的換框法叫做事實策略換框,
你可以問他,“是什麼讓你覺得你追不到這個女生呢?”通過這一問話,
他一定會向你展示很多的證據,
當你找到了限制性信念的支援證據,你就可以用其他換框法去破解。

下切法的另一種應用是從信念系統的角度出發,
對方被限制性信念所限制,一般是停留在信念層次,
而不會去規條層次看看,即使到了規條層次,也往往只有一種方法,
這也是導致他不能突破限制性信念的原因之一。
基於此,我們可以帶領他去看一些具體的方法,此時的換框法叫做具體方法換框。
比如,我們可以這麼問,
“在這麼多男生追一個女生的情形下,什麼人才能追到她呢?”,
“在競爭這麼激烈的環境中,用什麼辦法才能得到她的青睞呢?”,等等。

上面只是下切法的極小應用而已,之所以這麼說,
是因為,在教練技術裡,檢定語言模式是一種特殊的下切法,
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檢定語言模式是針對語式進行下切的。
對任何一種語式的任何一種檢定模式,都是一種換框。
比如,這麼問他,“有哪些人在如此激烈競爭的環境中,能追到這個女生呢?”
就是把對方的信念看成是歸納類語式中的“以偏概全”語式來檢定。
又如,這麼問,“你做了些什麼,使你追不到她呢?”
這屬於檢定歸納類語式中的“能力限制式”。
由此例,我們可以看出檢定語言模式給換框法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而且,事實上,很多種特殊的換框法,都是可以從檢定語言模式中推導出來的。
具體的可以參考相關的教練技術著作。

第二步:先跟後帶

1.上堆法(先跟)

當對方明白這是一個局限性信念後,我們就需要調動他已有的資源,
讓他認識到他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取得突破。
而上堆法在取得別人的共鳴方面很有效果,
結合上堆法來使對方意識到他已有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換框模式。
此時的換框法叫做上堆能力換框,方法是,
只需要把限制性信念後面所隱藏的那份能力告訴對方就足夠了,
比如,“你能意識到這一點,證明你對男女關係有著充分的思想準備,
這對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上堆法除了取得別人的共鳴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那就是尋找信念背後的正面動機。
顯然的,一個人之所以抱著一個限制性的信念不放,
一定是這一信念會給他帶來了好處,所以,要改變一個限制性的信念,
必須要保留這一信念帶給他的好處。
此時的換框法叫做上堆動機換框,在這一模式裡,
我們需要幫助對方找出限制性信念後面的意義和正面動機,
比如,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會給追求她帶來什麼好處?”

這樣的問話,對方往往不好意思直接回答,
比如,在這個信念裡,事情帶給他的意義是消極的保護作用,
既然競爭激烈,追不到這個女生,那麼自己最終沒有追到她,
那就是理所當然,無可責備的了,這種意義,對於他來說,
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這種保護作用卻是消極的。
由此,我們可以直接在上堆動機模式的問話之後這樣說,
“競爭激烈才可以鍛煉一個男人的素質嘛!”
由此引出來的換框法就叫做意義換框法。

2.隱喻法(後帶)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信念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只要是人,他的潛意識系統必然會有保護機制。
也就是說,當你直接告訴對方新的信念時,往往會遭到他的抵觸。
此時我們就要用上隱喻的技巧,這是一種平行技巧,
目的是讓對方從被打破局限性信念順利的過渡到重獲能力走出困境,
即此時的隱喻發揮的就是一種後帶的作用。
在這個案例裡,我們可以這麼說
:“是的,這麼多人追求她,
確實好像不容易獲得她的青睞。
現在的你就像小溪流裡的一滴水,距離大海是那麼的遙遠,
好像永遠得不到大海的包容。
只是今天的水,會變作明天的雲,飛過天空,
飄向大海,下降為雨,終將與大海融為一體,不是嗎?”

「nlp resource」的圖片搜尋結果

第三步:重獲資源

要讓對方重獲資源,
我們可以先讓他回到過去承擔責任,然後再回到過去拿資源。
比如,回到過去承擔責任,可以這麼說,
“假設讓你有從來一次的機會,你會做些什麼改變,
今天追求這個女生的結果會不一樣?”。
回到過去拿資源,可以這麼說,“在你以往的經驗裡,
有沒有一次曾經在追求某個女生中取勝的經歷?”

與上面的對應著看,一個限制性信念,最大的危害就是對未來做成限制。
所以我們先要把限制停止在目前這一刻,
然後帶領他到未來看看這個信念會帶來什麼後果,最後讓他從未來拿資源。
比如,把限制性信念停止在當前這一個,
我們可以在他的限制性信念前加上“到現在為止”,然後把陳述變成問句,
變成,“你的意思是說,到現在為止,你認為很多男生在追求她,
競爭太激烈了,所以你追不到她,是嗎?”
然後帶他到未來看看後果,可以這樣問他,
“如果你不改變這一想法,十年之後,
你會變成什麼樣,你有什麼樣的家庭和人生?”
最後帶他到未來拿資源,可以這樣說,“當你的孩子長大成人,
遇到和你一樣的問題的時候,你想有什麼樣的心得分享給孩子呢?”,等等。

「nlp anchoring」的圖片搜尋結果

Step(三):鞏固行為

1:心錨只使用一種的時候,效果一般不太大,
最好是配對著一正一反的使用,即所謂的雙重心錨,
亦即,在強調正面情緒形成心錨的同時,也能讓對方想起對立面的壞處,
這樣對方接受錨定的概率會更高。

比如,當你的朋友笑的很開心的時候,在她的肩膀上設下一個心錨;
然後,當她不同意你的觀點的時候,在她的手腕設下另一個心錨。
接下來,當你建議和她一起打網球的時候,你就可以用心錨增大她同意的概率。
你可以先觸發她肩膀上的心錨;如果她有點不答應的傾向,你就輕拍她的手腕說:
“沒關係,你先忙完你的事情吧,反正今天天氣會一直很好,很適合打網球。”

第二點建議:在設置和啟動心錨的時候,關鍵是不要讓對方的意識有所覺察,
只需要提示對方的潛意識產生反應。
此時密爾頓艾瑞克森的的“暗示語言模式”
可以派上大用場,
它可以將語言組織的更加具有模糊性,從而對方會自動搜尋類似的經驗,
反應也就開始初步形成,這時你就可以繼續提示和誘導,
讓情緒強度提高,此時心錨會更有用處。

關於心錨和策略怎麼使用,用文字很難描述清楚,並且也容易產生誤會。
 

關於教練技術的經驗體會就總結到這裡,
以上的例子各位可以模仿著使用,但是不要拘泥於其中。

「nlp Meta-Model」的圖片搜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