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神明手冊 – 做你自己的實驗

2018043018:30

「e.s.p ESP & Psychic Powers」的圖片搜尋結果

實習神明手冊 – 做你自己的實驗

你可以自創很多實驗。舉例來說,試試看叫一個人待在另一個房間裡,
在紙上
畫一個簡單的物件或符號。
然後,試著畫出一模一樣的物件或符號。
可以很多人一起參加這個簡單的實驗。永遠要做紀錄。
用意指原始(original)的I 或
0 ,或是用能任何會保持清晰紀錄的名稱,為原始的圖畫編號。
而且別忘了你的筆記簿。
對於你不了解的每一件事,拒絕接受巧合為唯一的解釋。
在你的筆記簿裡寫下這種事件。
舉例來說,你的信是不是好像常常和別人的信在郵寄中途交錯而過?
如果你在週三寫信給一位朋友,
你是不是常常在他
收到你的信之前的週四就收到了他的信?
或者這是不是只是你的想像?
保持紀錄並為你自己找出答案。別把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

試著不用電話或比較平常的通訊方式聯絡一位遠方的親友。
如果你跟著做這些實驗,
如果你花時間和力氣檢視內我,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真的能做到。
以下摘錄的賽斯資料,是賽斯概括地討論心電感應,
以及思想從發送者(甲)傳遞給收受者(乙)的方法。

 

摘自第一三六節

我曾經說過,沒有複制品(duplicates)這回事。
然而,你可能會說,有些思想不是複制品嗎?
變化可能真的很細微,但變化永遠都在。
甲有意無意地傳遞出去的一個思想,
到了收受者乙那裡的時候,已經不是完全一模一樣的思想了。
原本由甲持有的思想仍然留在甲那裡,
但是一個似乎雷同的思想卻傳到了乙那裡。
甲並沒失去任何東西。也就是說,
在試圖送出思想、試圖複制思想的時候,甲仍然保有這個思想。
那傳給了收受者乙的又是什麼?這一點相當重要,
因為對於經常發生在心電感應通訊上的歧異,
一個解釋會很能說明原委。

不論發送者是不是有意傳遞這個明顯的複制品,
在傳遞的瞬間,發送者創造了
應該會複制原始思想的電子脈沖喋喋輕語(patter)。
但就我所知,在任何一種
實相當中都不可能有這種一模一樣的複制品。

附帶的一點是:舉例來說,同卵雙胞胎也不是一模一樣的。

一旦企圖複制思想,我們就會發現那企圖本身會繃緊和拉緊;
那脈衝會有微細或較大程度的改變。我想講的重點是,
任何想要複製的企圖其實是在強迫各個脈衝用一種不同的模式排列。
當乙收到一個思想時,它已經是一個新的思想,
雖然和原來的思想非常相像,但它並不是原來的思想。
主要的身分(identity)無法複製。精確的複製永遠是知識不足造成的結果。
在某些例子裡,兩個思想也許會顯得完全一樣,但不管能不能透過檢查證明,
這樣精確的複制是不可能的事。現在,當收受者乙收到一個傳遞過來的思想時,
他可能對類似原始思想的那一部分思想起反應並加以詮釋。
另一方面,他可能對不相似的那一部分思想起反應並加以詮釋。
他可能對相似性或歧異性起反應並加以詮釋。
他的反應視幾種情況而定,其中包括構成思想的電子脈衝的強度,
以及他自己對特定範圍的強度起反應的內在能力。
基於我先前解釋過的種種理由,個體習慣設定他們能夠處裡的整體頻率。

所以,在某種頻率之內運作,個體會覺得比較自在。
原始思想被當作喋喋輕語,
用來創造也許是或也許不是針對任何收受者的一個新的電性實相。
顯然,複製的企圖是存在的:要不是有這種想要複製的企圖,
任何個別身分之間的相似性就會少之又少。
乙收到的思想是什麼性質,決定因素很多。
我們只考量其中的幾個,包括甲擁有的思想原本的強度;
甲盡可能複製該思想的能力;甲創造的電子思想單位的相對穩定性;
任何設定的收受者對於構成該思想的頻率範圍熟悉與否。
一般而言,收受者會了解和詮釋他自己慣用的強度範圍。
有一些或一部分被傳遞的思想可能落入他的範圍,有些則否。
他可能收到那個思想當中與原始思想相似的部分,
這樣的話,就可以取得一些科學證明。
不過,落入他熟悉的特定範圍內也可能是相異之處,在這種情形下就不會有足夠的證明。

我告訴過你們,情感也擁有一個電性的實相。
由於情感的電予脈衝本身的奇特本質,
在情感的脈動範圍內形成與送出的思想往往會成功。
它們有一個特別強大的電子質量。基於我們現在不會討論的理由,
它們通常也落入強大的強度內,在強烈情感推動力之下形成的思想更為生動,
並具有更大的複製傾向,比較會被成功地詮釋。
還有,因為情感存在於電性強度之內,
所以每個個體都熟悉情感,也習慣對它們起反應。
整個過程發生在瞬間。不過,現在這個思想只是原始思想的一個近似物,
事實上有它自己的身分-那個思想又再度被收受者本人改變。
他並不是真的詮釋了思想本身,他詮釋其意義而形成一個新的思想身分。
在我們上一節裡,我告訴你們這個。
行動,傳遞這個行動本身,就改變了思想本身的性質與電性實相。

再重複一次:我們虛構的發送者甲並沒有傳遞一個特定的思想,
甚至沒有送出一個精確的複製品。
收受者也並沒收到同樣情沈的思想,原來的思想保留在甲那裡。
甲產生一個盡可能幾乎一模一樣的思想,將它傳給了乙。
但乙無法接收現有狀況的這個思想,因為收到一個思想的行動也改變了它。
他盡可能構成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思想並加以詮釋。
行動永遠無法與看似接受行動的東西分開考慮,因為行動變成結構的一部分。
行動始於內在,是所有實相天生具有的內在活力造成的結果。
行動並非單獨的一個東西,也不是一個身分。
行動是一個存在的次元(a dimension ofexistence)。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