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在念佛三昧
手結一法印,全然地覺知、放鬆、與放空,
祖師─「 大自在王佛」的光體由虛空自腦門遍及全身,
當下自性佛位與祖師的分身合一,心同法界自如如,
我即大自在如來,自他一如、身心不二,有體、有用,
法界即我身心,眾生即我理事。
老祖師大自在王佛是十大一如的境界,十大即十無量,
總體大自在王佛的體佈滿虛空,整個虛空都是他的體。
念佛的時候,修法要精簡,最重要的像你們初修的人,
雙手結印,打坐時,甚至站立也好,
雙手向虛空,向上一托,整個大自在王佛就顯現,
這時帶點觀想,若觀想不出來,就微微覺得是個光體在虛空
(光體不一定要有多亮,是什麼顏色這都錯了)就是亮亮的一個光體。
默念一聲聖號「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然後祂整個身體(光體),整個光從頂上罩下來,
由頭到腳,心淨、身淨,這時你通體一切都清淨了,
大自在王佛的法身一住入你本身,馬上你自性法身就顯現了,
身業、口業、意業、無始劫來一切貪、嗔、痴、身口意業通通都清淨了。
光等於水,完全把你從頭到腳脫胎換血,換成另一個人去了。
老祖師大自在王佛是總體,十大即十無量,
大自在王佛的體佈滿虛空,整個虛空都是他的體。
念佛的時候,修法要精簡,最重要的是初修的人,
打坐時,甚至站立也好,雙手向虛空,向上一托,
整個大自在王佛就顯現,
這時帶點觀想,若觀想不出來,
就微微覺得是個(光體不一定要有多亮,是什麼顏色這都錯了)
就是亮亮的一個光體。
默念一聲聖號,「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然後祂整個身體(光體),整個光從頂上罩下來,
由頭到腳,心淨、身淨,這時你通體一切都清淨了,
大自在王佛的法身一住入你本身,馬上你自性法身就顯現了,
身業、口業、意業、無始劫來一切貪、嗔、痴、身口意業通通都清淨了。
光等於水,完全把你從頭到腳脫胎換血,換成另一個人去了。
這時就看你是什麼道行,完全不一樣了。
有些人變成個空體,有些變成琉璃光體,
有些變成大身小身不一定,完全看你修到什麼程度。
這時你自性佛顯現,你自己本身就是個大自在如來,
你也住大自在佛位不敢稱王。
老祖師才是王,稱自己本身為大自在如來。
這時你住自性佛位以後,這裡面還有很多很多法要開,
但現在你們初修道行還不夠,不能用。
這一開,別的法就亂了。
你這時候住在無念之念,全身是一個光體,一念不動……
佛
乘宗修法的要點是「自他一如、身心不二」,
我曾據此揉合了禪、淨二宗的修法,
而開過高功課給你們,那就是“大自在念佛三昧”:
“大自在念佛三昧”
初學者,手持一法印,觀想祖師的光體由虛空自腦門遍及全身,
當下自性佛位與祖師的分身合一,心同法界自如如,我即大自在如來,
自他一如、身心不二,有體、有用,法界即我身心,眾生即我理事。
此修法的理事大致如此,至於平常的輔助功課,即是勤念老祖師聖號,
一但念滿百萬遍,功夫純熟之後,手印一捏心不起念,自然入於定境,
而戒定慧具足,定為慧之體,慧為定之用,如此體全用中,
日後自能轉識成智,智是靈力,識是腦神經,
腦神經動那是凡夫用,不可不知。
今日佛乘宗已開法門中,綜合運用三宗之長,
而使行者能直入第四個境界,
如第一加行祖師相應法中的禮佛拜懺文、五時念佛法等皆是,
當然在此之後,仍有更多、更高的法門。
佛教常有一語〝三大阿僧祇劫〞:
第一大劫「見思惑」:一切思想境界,無始劫來的錯誤見解,
至此完全淘盡,心內的一切雜染種子轉識為智。
第二大劫「塵沙惑」:此為初地菩薩到等覺菩薩的功課。
第三大劫「無明惑」:圓成佛果,智無一惑,無明永斷。
禪宗頓悟是不是當下開悟解脫而成佛?當然不是!
第二大劫「塵沙惑」:此為初地菩薩到等覺菩薩的功課。
第三大劫「無明惑」:圓成佛果,智無一惑,無明永斷。
禪宗頓悟是不是當下開悟解脫而成佛?當然不是!
禪宗所謂破三關,
第一關「初關」:破本參話頭,證法身,由凡位登聖位。
第二關「重關」:從初地菩薩一直到等覺菩薩的修行理路。
第三關「牢關」:破除根本無明,十大一如証佛果。
第二關「重關」:從初地菩薩一直到等覺菩薩的修行理路。
第三關「牢關」:破除根本無明,十大一如証佛果。
縱觀各宗的修法,皆是執理廢事者多,修德修理者多,
修智修事者少,理事不圓融,身心不一如。譬
如生理,只有密宗觸及於此─修中脈,
中脈是婆羅門教的修法,難修而且危險性大。
本門老祖師亦有開中脈的修法,不同於密宗,然而在我實修之後,
發覺中脈未比前、後脈好用,
因為對心臟影響太大了,稍有不慎,即易出事。
總括言之,修行的境界,在証法身之前任何人都必經此四種境界,
轉識成智,轉腦神經用為靈力用,世間一切緣生、緣滅,
不假思索,自然而知,此方為智用。
此四種境界若未能突破,則所証者僅是相似法身,而非法身。
是以精進不懈於修行,是成就道業的唯一路途。
所謂「業不重不生娑婆」,既生娑婆業障自不可免,
如此欲修行得力,應勤修“禮佛拜懺文”,
祈求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為自己也為眾生消業障;
寢臥餐飲間修習五時念佛法、淨食三昧法,為自己為眾生增福增慧。
行者於修道期間,難免有魔障、業障之侵擾,若修以上二法,
以自性法身相應於大自在王佛,「一心圓法界,感應遍十方」,
法界眾生皆能消災除障,同霑法益。
修智修事者少,理事不圓融,身心不一如。譬
如生理,只有密宗觸及於此─修中脈,
中脈是婆羅門教的修法,難修而且危險性大。
本門老祖師亦有開中脈的修法,不同於密宗,然而在我實修之後,
發覺中脈未比前、後脈好用,
因為對心臟影響太大了,稍有不慎,即易出事。
總括言之,修行的境界,在証法身之前任何人都必經此四種境界,
轉識成智,轉腦神經用為靈力用,世間一切緣生、緣滅,
不假思索,自然而知,此方為智用。
此四種境界若未能突破,則所証者僅是相似法身,而非法身。
是以精進不懈於修行,是成就道業的唯一路途。
所謂「業不重不生娑婆」,既生娑婆業障自不可免,
如此欲修行得力,應勤修“禮佛拜懺文”,
祈求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為自己也為眾生消業障;
寢臥餐飲間修習五時念佛法、淨食三昧法,為自己為眾生增福增慧。
行者於修道期間,難免有魔障、業障之侵擾,若修以上二法,
以自性法身相應於大自在王佛,「一心圓法界,感應遍十方」,
法界眾生皆能消災除障,同霑法益。
佛乘宗是即生成佛的殊勝法門,修行之理事,要而不繁,
不似密宗在儀軌及修法上,均極其繁複,
其實在密勒日巴傳裡,亦並未如此,
密勒日巴掌握諸修行法要,分別從生理、心理及氣功三方面著手,
功夫日深,自然証道,所以修法貴在專精,萬勿龐雜。
在因地修行的四個境界裡,最難修的是第三個境界─幻覺的境界,
當然,第二個境界─睡中的迷惘境界,亦非易事。
總之,滴水可穿石,修行貴在持之以恆,法輪常轉,
最低限度要能突破這四個階段,否則載沈載浮,何境界之有呢?
你們祇要循規蹈矩,將祖師相應法中之禮佛拜懺文、五時念佛法、
大自在念佛三昧等法,如實修行,人人自受用,慢慢地就能修上路了。
至於禪宗那「不思善、不思惡」的修法,是六根不用,不假言詮,
不落分別,要記住其原則,再參考對照佛典,不可率爾從事,切記!
不似密宗在儀軌及修法上,均極其繁複,
其實在密勒日巴傳裡,亦並未如此,
密勒日巴掌握諸修行法要,分別從生理、心理及氣功三方面著手,
功夫日深,自然証道,所以修法貴在專精,萬勿龐雜。
在因地修行的四個境界裡,最難修的是第三個境界─幻覺的境界,
當然,第二個境界─睡中的迷惘境界,亦非易事。
總之,滴水可穿石,修行貴在持之以恆,法輪常轉,
最低限度要能突破這四個階段,否則載沈載浮,何境界之有呢?
你們祇要循規蹈矩,將祖師相應法中之禮佛拜懺文、五時念佛法、
大自在念佛三昧等法,如實修行,人人自受用,慢慢地就能修上路了。
至於禪宗那「不思善、不思惡」的修法,是六根不用,不假言詮,
不落分別,要記住其原則,再參考對照佛典,不可率爾從事,切記!
文章來源:佛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