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妳說喔,我好愛、好愛妳。

2012082820:00
 

 


「跟妳說喔,我好愛、好愛妳。」



小天使布萊恩

「跟妳說喔,我好愛、好愛妳。」

布萊恩年僅三歲,是一對年輕夫婦的獨生子,

年紀小小,卻患了白血病。

為了治好小寶貝的病,

父母遍訪名醫,想盡一切辦法。

他們是如此地疼愛這個孩子,

完全不能忍受要和小寶貝分開,

一家人好像是一個愛的合成體。

三歲的布萊恩,有著超齡的智慧和幽默,

父母給他的愛,他會盡可能地及時回報回來。

 

他正處在「三歲貓狗嫌」的年紀,

也和其他同齡小孩一樣,讓大人傷透了腦筋。

 

但是他那雙明亮閃動的眼睛,

卻可以消彌大人一切的煩惱。

這個可愛與可惱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對我來說真是個解不開的謎。

 

布萊恩常常坐在母親腿上,

雙手緊緊摟住母親,一遍遍地說著:

「跟妳說喔,我好愛、好愛妳。」

聽見這話,他母親總是透過淚光微笑著。

 

她也全心珍愛著布萊恩,

無法接受他即將離去的事實。

她不太相信死後的世界,

也不確定是否有來世,

因此對她來說,失去便是失去了。

但是,之後的經歷,讓她擺脫了這個想法。

 

不管出現在哪裡,

布萊恩總是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他純真的笑容、頑皮的眼神、小小的堅持,

讓每一個和他接觸的人──

包括家人、朋友、醫師、護士,

無不為他折服,真心喜歡上他。

 

他也是個聰穎的小孩,

對人、對事都有著超齡的早慧。

幼稚園的老師曾經佈置了一項功課,

要三歲的孩子們製作一本食譜,

把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分享給大家。

布萊恩的食譜上寫著:

「第一,先把椅子拉到桌邊;

第二,想盡辦法站上椅子;

第三,拿起話筒,打給達美樂披薩。」

不用說,這本食譜很搶手。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

這反映出布萊恩的個人特質,

以及他對周遭人們特殊的吸引力。

 

布萊恩深愛著他的父母,

好像把一生的歡笑、眼淚、關愛和依戀,

通通濃縮在短短的三年裡。

他養了一隻狗和兩隻貓,

分別取名為:伙計、小跟班、小甜心,

只可惜寵物的體型稍大,不能帶來醫院陪他。

 

布萊恩知道我家的狗帕基尼斯剛生了小狗狗,

我便答應他找一天帶小狗狗來給他看。

 

有天晚上,我把小狗狗藏在手提包裡,

悄悄帶進了醫院。那時布萊恩已經睡了,

我把小狗塞進他的臂彎裡,

讓小狗的頭依著他的脖子,

他一手緊緊抱住小狗的頭,

另一手摸索著握住狗狗搖晃的尾巴。

閉著眼睛的他笑了,

這張睡夢中的笑臉讓我一生難忘。

 

「掰掰,把拔。」每回父親過來看望他後,

要離開去工作時,他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說再見。

道別的話語,在此時有著特殊的意義。

 

在醫院的一個晚上,

布萊恩要爸爸把剛剛送來的氣球束

送給走道對面的女孩,她剛被確診為白血病。

 

有些模型車用膠帶固定在天花板上,

布萊恩也讓爸爸取了幾輛下來,他一一想好,

哪部車該送給哪一位醫院裡的小朋友。

 

最後,他送走了全部的汽車和卡車玩具,

好像冥冥之中已經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了。

一天晚上,布萊恩躺在父母的懷裡,

就這樣安靜地走了。

 

他留給父母的傷痛簡直是沒有邊際,

在這個時候,

也只有這對年輕夫妻之間深厚的情感,

才能幫助他們相互扶持著走下去。

 

布萊恩讓這個世界瞭解到什麼是單純的愛,

什麼是單純的快樂,只可惜他走得太早了。

在他過世一周年的紀念日,

我送了紅玫瑰給布萊恩的母親,

現在我們已經成了好朋友。

 

她來電致謝時,提到前晚她做的一個夢。

在夢中,她在深及大腿的沙地中走著,

放眼所及都是黃沙一片,腳下是步履維艱。

然後她看到了遠處小小的光亮,

於是她便朝光亮處走去。

愈走愈近時,沙變淺了,

淺到只是在腳下有些流沙,

光亮處依然遙遠,但是她看得出那裡是一處帳篷

(就是露營會用的那種)。

她說,走到帳篷面前時,

她掀開了帆布簾,朝裡頭望了望。

「妳猜我看到什麼了?」布萊恩媽媽問。

 

在我還沒來得及回答之前,她就繼續說道:

「一位漂亮的女人懷裡抱著一個孩子,

女人滿足地笑著。」

 

之後我們聊起了猶太文化習俗,

在希伯來聖經裡,帆布帳篷就是神的居住之地。

透過她的傳統文化系統,神讓她瞭解到,

她的兒子被安頓得很好,這讓她得以寬心。

 

布萊恩的母親說,兒子過世後,

她看過很多書,聽過很多人的勸,

沒有一樣像這個夢境一樣給了她平靜與安慰。

 

「小布萊恩現在很安全,也受到疼愛。」

她非常確定地說。

 

看著孩子受到病痛折磨,之後又是喪子之痛,

這其中的傷痛是難以訴說,

也是外人難以瞭解的;

而這個特別的孩子,

他留給身邊每一個接觸過他的人的,

也是同樣難以細數。

 

他幼小而短暫的生命,

讓每一個曾經與他相處的人,都有所受益。

他也讓我們心懷謙卑地想,

當有一天我們離開人世,

留給這個世界的有沒有比他短短三年留下的更多。

 

作者:茱蒂.荷莉絲/摘自:最後的40堂奇蹟課/啟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