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100個古村鎮(二)

2014110818:30
 

中國最美的100個古村鎮(二)

   《中國最美的100個古村鎮》,甄選了100個古樸的村鎮,將帶領讀者游目騁懷,神游中華大地。您可以體悟徽派建築的儒雅,可以觸摸江南水鄉的溫柔,可以領略西北院落的質樸無華,也可以感受湘黔領地的秀逸,揭開一段段被塵封的歷史記憶。
 

(二)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上)





一、楓涇

 楓涇古鎮,地處上海西南,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楓涇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00年歷史。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楓涇古鎮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楓涇鎮成市于宋,建鎮於元,是一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楓涇鎮以橋多、廟宇多、名人多、里弄多為特色,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佈,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楓涇鎮古鎮周圍水網遍佈,河道上船隻往來, 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眾多,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歷史最悠久的是南大街旁的致和橋,建於元代,古樸蒼勁,橋身石縫長出了青苔,兩頭橋堍下都築有石階水碼頭。從橋上望去,兩岸綠樹翠叢,古屋河埠,前有虹橋平臥,後有石橋橫跨,處處小橋流水人家。

 





二、朱家角

 朱家角鎮位於上海市青浦區中南部,緊靠澱山湖風景區,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鎮區36座古橋,古樸典雅,9條長街臨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築,古風猶存。尤其是橫跨於漕港上的明代建築五孔石拱放生橋,造型優美,極為壯觀,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古鎮西北有馬氏課植園,亭臺樓閣,風格各異,佈局稀疏得體,有望月樓、五角亭、逍遙樓、宴會廳、打唱台、書城、書畫廊等建築。還有城隍廟、珠溪園等處勝跡。鎮區還建有一批現代化旅遊設施,澱山湖畔建有亞洲最大的水上運動場、設施先進的上海國際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大澱湖旁建有現代化旅遊度假區,是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熱門旅遊度假地。歷史上許多富貴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園造宅,全鎮古宅建築有四、五百處之多,風火牆、石庫門、牆門人家隨處可見。“三泖漁莊”、“王昶故居”、“福履綏祉”,還有席氏廳堂、陸氏世家、陳蓮舫故居、仲家廳堂等數十處,還有無數沿街明清建築,飛簷翹角,黛瓦粉牆,明清風格組成一幅明清水墨畫卷。

 





三、周莊

 中國第一水鄉古鎮,處在上海、蘇州、杭州的中心位置,距蘇州52公里。周莊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周莊的水道有的可以直接通到宅院,主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上船。周莊的古橋比較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無疑就是“雙橋”,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在這聽一首昆曲,嘗一回阿婆茶更是別有韻味。從高處俯瞰周莊,湖水恰將周莊環抱入懷。湖水潺緩,雖沒有河流的湍急、大海的善變,卻有它獨特的味道。偶爾湖上劃來一支櫓船,搖櫓人有力的臂膀、櫓船發出的節奏分明的吱吱聲與湖水交織成一曲動靜互融的戀曲,粉牆烏瓦和小橋流水構成的周莊,船的梭織連成的周莊,是一種禪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家園,總讓人有一種安寧和平的感覺,讓人隨便想想些什麼就想到什麼,讓人散開心中的積鬱。

 





四、千燈

 千燈鎮隸屬昆山市,離蘇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鄉,又是昆曲的發源地。千燈原名“千墩”,名出吳越爭霸。鎮上保留著堪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行,明清石板街為“江南一絕”,是江蘇省內保存最長、最完整的石板街,綿延長達2公里,“足踩青石板,頭頂一線天”。古鎮千燈鎮上有七座建於明清時期的拱形環龍石橋橫跨與鎮中河道千燈浦之上。古鎮白牆黑瓦,昆韻盎然。重要景點有顧炎武故居、顧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峰塔及、顧堅紀念館。秦峰塔塔下有延福禪寺、玉佛殿。玉佛殿中躺著一尊來自緬甸的世界第一大玉臥佛,被載入吉尼斯紀錄大全。景區還有三橋邀月、少卿苑、大唐生態園等景點,此外,千燈還是江南絲竹的發源地。

 




 

五、同裡

 同裡鎮,江南六大名鎮之一。位於江蘇吳江市東北,距上海80千米,距蘇州20千米,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典型水鄉風格的古鎮。同裡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鎮內由15條河流縱橫分割為7個小島,由49座橋連接。鎮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明清民居,鱗次櫛比;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同理鎮區被川字形的河道及縱橫交叉的支流分割成7個小島,像一顆珍珠鑲嵌在同裡、葉澤、南星、龐山、九裡5個湖泊之中,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贏得“東方小威尼斯”的美譽。同裡以“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特色聞名於海內外,著名景點“退思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同裡處於澤國河網之中,歷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災,古建築保存較多,是江蘇省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水鄉古鎮之一。因水成園,家家連水,戶戶通船,構成層次錯落有致的優美畫卷。自古以來,詩人墨客對此讚美不絕。

 





六、錦溪

    錦溪位於江蘇省昆山市西南,是一個有著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原有一溪,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爛若錦帶,所以得名錦溪。如今,擁有眾多名勝古跡的錦溪,仍然以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吸引著無數遊客。若隱若現的陳妃水塚,風鈴悅耳的文昌古閣,蛟龍臥波的十眼長橋,以及“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傳說,全國首創的古磚瓦博物館,都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錦溪是我國一個著名的旅遊佳地。錦溪的著名建築物十眼長橋,走進錦溪便可以看到密佈的精緻橋樑,長橋密度在國內是非常的罕見,著名的十眼長橋主要建立在明代的時候,與美麗的古蓮池、莊嚴的文星閣、深邃的長堤回廊、秀麗的桃園由此勾勒出典雅的古蓮景旅遊區域。錦溪的橋達到九個柱十個孔,整個全長達到了52米,其外觀造型非常的古樸其別致多樣,也是做為水鄉中罕見的橋,也被人們稱之為“小寶帶橋”,從而便成為了在您觀看湖水賞著月的最佳之地。

 





七、甪(音路)直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位蘇州市東南部,小橋流水,古宅深巷,人文薈萃,文化積澱深厚,北靠吳淞江,南臨澄湖。甪直鎮作為神州水鄉古鎮的佼佼者,的確名不虛傳,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歷史。特別是她的古老文化,名勝古跡、古橋、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令人讚歎不已。當人們進入古鎮,就會感悟到一種舒適感,一種甪直古鎮特有的新奇感。鎮上河水清清,環境幽雅,名勝古跡星羅棋佈,歷史景觀,鴨沼清風、分署清泉、吳淞雪浪、海芷鐘聲、浮圖夕照、漁蓮燈阜、西匯曉市等被先人們概括的“甫裡八景”雖然歷經歷史的磨難,大部分已經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們當年的恢宏的風采。水多、橋多、是甪直鎮的另一個特色。甪直歷來享有江南"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存41座,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古色古香。很多有識之士都感慨的說,看了甪直,實際就等於參觀了一個古代橋樑的博物館,其橋樑的密度,遠超過義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八、木瀆

 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僅五公里,乃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之一,是江南著名古鎮。背倚“秀絕冠江南”的靈岩山,香溪、胥江二道吳越名水穿鎮而過,其依山而築、傍水而居的獨特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作為園林古鎮,木瀆的園林自然不能不看,這裡有氣派豪華的嚴家花園、乾隆下江南時的“民間行宮”虹飲山房,還有雕刻精細的古松園與榜眼府第,每個園林都古樸典雅,集蘇州園林之大成。而木瀆的水與園林一樣,也頗具靈氣。遊木瀆的最佳方式,自然就是搭乘著烏篷船順水而行,一路走一路看,看遍古鎮上的人家加上四周的風景,讓人如同進入了一幅寫意的水墨油畫裡,情不自禁陶醉其中。 走過“瑞門入勝”牌坊,循下塘河棚西行百余米,眼前兩座石橋一橫一斜。橫的是邾巷橋,斜的自然叫斜橋。源于太湖的胥江和來自光福的香溪成犄角之勢,一左一右匯合於斜橋下。左面胥江河岸,有榜眼府第、南街民居和廊橋等景點,右面香溪河畔山塘街上,依次為木雕館、古松園、虹飲山房、明月寺、永安橋和嚴家花園等。

 





九、陸巷古村

    位於蘇州後山太湖邊的陸巷,是目前江南建築群體中品質最高、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陸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間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曾連捷解元、會元、探花,其門人唐伯虎稱他為“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王鏊母親姓陸,其村因此得名。該古村位於山塢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東有寒穀山、西有箭壺,今稱鞏俐島,同太湖西山遙遙相望、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村內保存的明清古建築有三十多幢,面積達上萬平方米。村民依山而居,村中築有六條直通湖畔的巷弄。走進長長的巷子,幽幽的長弄,仿佛走進悠悠的歷史長廊。順著王鍳故居往後山走是滿山遍野的桔林,這裡就是《桔子紅了》的拍攝地。陸巷古村源於南宋,距今逾千年,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村中有明代老街、三元牌樓,各種廳堂鱗次櫛比。陸巷古村名人輩出,被譽進士搖籃、教授之鄉。村北的寒穀山、低而秀麗,每當夕陽西下。一輪紅日緩緩西沉,紅火閃耀,無比壯觀。

 





十、光福

    光福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是江蘇歷史文化名鎮,距蘇州城西25公里,地處太湖之濱,鄧尉山麓。它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島。光福的名勝古跡星羅棋佈,人文資源又十分豐富。主要景點有銅觀音寺、司徒廟、聖恩寺、石嶁庵、香雪海等,更有光福核雕等一批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光福山水如畫,花果遍地,南朝梁大同年間九真太守舍宅為寺,取其“光福”兩字,故名。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沉積,為這裡增添了迷人的典故和神秘的傳說,而光福則在撲朔迷離之間愈加顯得魅力無窮,令人神往不已,是中外客商投資開發的熱土。 光福自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稱,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享有“魚米之鄉”,“四季有果”之美稱;光福是傳統工藝之鄉 ,蘇繡的發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藝巧奪天工;光福人文景觀,名勝古跡密集,吳文化內涵深厚,形成了多層次的旅遊專線,是國家太湖名勝風景區之一。古鎮時時給人以恬靜的美感,鎮河則像一條白色的綢帶,由西向東,緩緩流過。漫步光福鎮上,仰面可見山,俯首可見水,誠如明代畫家沈石田所描寫的:屋上有山屋下水,開門波光眼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