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藝術----唐卡欣賞(Tangka)

2013112110:30


 

“唐卡”是藏語譯音,是用彩緞裝裱的一種卷軸畫。
它和藏族壁畫同為藏畫藝苑中的兩顆璀璨的明珠,
在藏族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唐卡一般長1米左右,最大的有數十米。
如按唐卡的繪畫內容來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類顯教類唐卡:
密教稱其他佛教派別的教義皆為應身佛釋迦牟尼公開宣說(顯)之教,故稱之為顯教。
也就是說,除密教外,華嚴宗、天臺宗、律宗、淨土宗、曹洞宗、臨法宗等皆為顯宗,
是主繪佛祖釋迦牟尼、彌勒佛、十八羅漢等反映顯宗特點的唐卡,
這在西藏各寺廟中均可看到。
這也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吸收漢族文化和顯密兼修的重要特點。
  
第二類密教類唐卡:
(密教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秘密傳授“真實”言教,故稱密教。)
是主繪形象怪異、兇猛無比為主要特點的密宗佛像。
其中不少形象為雙身像。常見的畫像有怖畏金剛像、樂勝金剛箱等。
  
第三類是印度唐卡:
其特點表現為佛像袒上身,身軀扭曲,腰細臀肥。
畫像以安祥、和善為主要特色。
  
第四類是女神類唐卡:
藏傳佛教多女神形象,這與漢傳佛教幾無女性形象形成鮮明對照。
唐卡中常見的女神有度母像、吉祥天母像、尊勝佛母西藏唐卡除上述4類內容外,
還繪有民族風情、風俗、藏醫、歷史故事等。
  
唐卡材質
唐卡按材質分為:布繪唐卡、刺繡唐卡、緙絲唐卡和堆繡唐卡等幾類。
  布繪唐卡是指在土布或麻布上繪畫的唐卡。
因布料質地較粗,所以要用瀝粉與動物膠做底,
用卵石打磨光華後,再以填色、勾勒、描金等方法繪成一幅幅精美的畫面。
這種傳統製作唐卡的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西藏寺院裡的大多數唐卡應屬布繪唐卡。
  
刺繡唐卡製作精細,一般為西藏重要佛寺所收藏。
北京雍和宮中也有數量較多的刺繡唐卡,多為西藏喇嘛進貢皇上的珍貴禮品。

  緙絲唐卡是一種用絲織成的高級手工藝品。
其花紋與刺繡大致相同。緙絲唐卡製作難度大,
存世量少,多為我國江南絲綢之鄉製作,是唐卡中的精品,藝術價值極高。
  
堆繡唐卡是最具藝術風格的唐卡。
它是用幾白塊甚至數千塊大小不等的綢緞堆繡出來的。
這是一種將漢地藝術與西藏內容融為一體的唐卡。
北京雍和宮裡有一幅堆繡綠度母唐卡,長175釐米,寬115釐米,
是乾隆皇帝紐枯祿氏和丫環們用700多塊大小不等、
顏色各異的綢緞堆繡而成的,為唐卡藝術中的極品。
像、葉衣佛母像等。


珍珠唐卡
極為罕見。
西藏乃東昌珠寺內保存著一幅“觀音憩息圖”最為著名。
這幅唐卡是元末明初由乃東王后出資製作。
唐卡長2米,寬1.2米,共用珍珠29029顆,鑲嵌鑽石1顆,紅寶石2顆,藍寶石1顆,
松石185顆,珊瑚1997顆,黃金15.5克,可算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唐卡了。
  
  唐卡最具有懸掛和收藏方便的特點,
如今這一古老的吐蕃藝術越過寺院的高牆,
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庭,預計不久的將來,
會走向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


唐卡的功能
唐卡推測是應弘法需要而生。
因為藏民族游牧的生活習慣,居處時常變動,
所以唐卡這種可以移動的神像就因而產生,
便於弘法的僧侶隨身攜帶,宣揚教理傳達佛法。
兩者互為緣起,唐卡帶動了佛法的流布,弘法也促成唐卡的日益盛行。

此外,早期藏僧注重修密法,常到荒野處靜修,
繪製可攜帶的佛像,也能滿足觀想修行的需要。
而現在一般的信眾通常依據上師的開示選定自己所屬的本尊,
在家進行觀修,端坐畫前禪定,
藉由觀看、冥想、禮拜佛像,以期參悟佛理,早修正果。

另外,一些功德主往往以佈施的心情,聘請畫師,
精心繪製唐卡,然後奉贈給寺院,以積功德。
所以有些唐卡上會畫有功德主的圖像(通常在圖面最下方一排)。

唐卡的題材

唐卡的繪製,無非是為了教化大眾與宣揚佛法,
或是作為個人修行之用,因此選用佛本生及傳奇故事來說明宗教的教義,
比如釋迦牟尼的誕生、成道、初轉法輪與涅槃的故事。
密宗義理的傳達則以五方佛像為主,藉由圖像的象徵意涵傳達教義。
此外,菩薩、羅漢、金剛、護法及藏族的聖者與歷史人物也是常見的題材,
例如蓮華生大師、宗喀巴大師與歷屆喇嘛的畫像。

唐卡的宗教本質

就藏傳佛教而論,行門有「智慧」、「功德」兩種資糧,
信徒可經由學習五部大論獲得智慧,
經由繪畫雕像的製作、經咒頌詩的寫頌刻印、塔寺的建造等獲得功德,
此三者亦被視為是一種修行,可以用藝術的型式來呈現。
也就是說,藏傳佛教視文字圖像和教理為一體之兩面,可互相說明。
利用文字和圖像為傳播教義最直接的途徑。

研究西藏藝術的先軀,義大利學者杜齊(TucciGiuseppe)曾說:
「西藏藝術的職責,是用視覺形式,傳播同樣的宗教內容。」
充分說明了西藏藝術與宗教密不可分的特點。

畫家即修行者 

唐卡是西藏藝術的瑰寶,那麼畫藝優秀的唐卡畫家
是否一如達文西、梵谷般,享有盛名、流芳百世呢?答案是否定的。
藏傳藝術中,無論是繪畫或是雕刻,作者一般都不署名,
因為對於畫師而言,作畫或雕刻的過程就是一種修行。

一個傳統的畫師,除了本身的興趣與天份外,
他必須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且須受過正統而嚴格的宗教訓練,
除了繪畫的專業技法外,還需要背誦經書,
熟記各種經典中的教義、儀軌、圖像及度量,
所以唐卡製作者通常也是「畫僧」,具備專業畫師與宗教修行者的雙重身分。

由此可知,一個唐卡畫師,
對於畫中主題的構圖、形象、比例、顏色等都不能隨意創造,
一切必須遵守圖像與度量的規定去作畫,
這也正是唐卡藝術的限制所在,它的形式並不自由。
然而,這一點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
因為唐卡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追求美的本身,而是服務於宗教的工具。

同樣地,畫家之所以匿名,也是因為在這樣的宗教本質下,
畫家原來就不是以個人創作為目標,
而是將繪畫視為一種奉獻、膜拜的行為,這同時也意味著個人主義的否定。

如何欣賞唐卡?http://www.atlaspost.com/album-1007775.htm

唐卡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是透過符號象徵來描述主題
抽象的宗教精神及深奧的義理有時後並不是很容易了解,
於是,圖像便成為非常重要的解說工具。
它不僅僅是圖畫,圖像的背後還含有特殊的的義理,
就像我們見到骷髏頭標誌,就知道它是在提醒我們這是有毒物品一樣。
在唐卡中,圖像象徵的技巧大量的被運用著,
使深層的佛理透過具體圖像,更有效的被傳達。
而這些符號語言,也被嚴密地規定著,有一定的規則可循。
因此,在欣賞唐卡之前,首先必須要了解各圖像象徵的意義。

 

 

圖像的運用可分為幾個部分:手印、坐姿、持物、座騎、膚色等。

唐卡 (6)
唐卡製作-草稿 (3)
唐卡製作-草稿 (4)
唐卡 (5)
唐卡製作-草稿 (2)
唐卡製作-草稿 (1)
唐卡 (4)
唐卡製作-草稿 (5)
唐卡 (2)
唐卡 (3)
唐卡 (8)
唐卡 (9)
唐卡製作-Pic-13
唐卡製作-Pic-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