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

2014110606:30

 


在日本,任何遊方僧人
只要在法戰(辯論佛法)上贏得方丈的認可,
便可以掛單寄宿,否則只好另覓他途了。

日本北部某座小寺院,只住著同門師兄弟二人。

師兄博學多識,權充方丈;師弟卻根機遲鈍,且一目失明。

一天有位遊僧前來投宿,依例要進行法戰。

但這天方丈師兄讀經太多,感覺疲倦,
便令師弟以"無言禪法"來應付對方。

所謂"無言禪法",就是無論對方如何提問舉動,
我一句也不答,全然不去理會。
方丈師兄的想法是由師弟稍微應付一下,
然後讓對方住下來就是了。

豈知一會兒之後,那位遊僧便來辭行,向方丈說道:
"大師的師弟果然是位法將,學人已他被擊敗,特來告辭。"

方丈非常奇怪,他對師弟太了解了,知他根機遲鈍,
如何會戰勝對手成了法將呢?

方丈於是說道:"你們法戰的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來僧回答:"我先豎起一指,表示佛陀世尊,人天無二;
他就豎起兩指,表示佛法為二,一體兩面,合二而一。
我又豎起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寶和合,缺一不可;
他就在我面前握起拳頭,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
至此,我已技窮,無法再戰,只好前來告辭。"
來僧說罷就走了。

方丈這下對師弟也佩服起來,
心想原來師弟並非根機遲鈍而是大智若愚啊。

剛想到此,只見師弟氣喘吁吁跑來問道:
"師兄,剛才那個禿驢躲到哪裡去了?"

方丈回答:"他說法戰被你擊敗,已經告辭而去了。
恭喜師弟法戰取勝。"

師弟回答:"我沒贏,我想揍他一頓。"

方丈一驚忙問:"這是怎麼回事?"

師弟回答:"哼!他侮辱我們。
法戰開始,他只向我瞧一眼,
就豎起一指,諷刺我只有一隻眼睛。
因他是來客,必須禮貌,所以我就豎起兩指,
表示他非常幸運,有兩隻好眼睛。
誰知禿驢無禮,竟又豎起三個指頭,
說我們兩人只有三隻眼睛,你說氣不氣人?
因此我豎起拳頭,正想好好揍他一頓。
豈知他是個膿包,拔腿就跑了。"

這個故事到此算是結束了。


那位師弟雖不是故意騙人,
卻與沈默大師一樣收到騙人的功效,
可見禪法自有禪法的弊端。

本來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
禪宗認為語言不足以表達事物的實相,
因此經常使用機鋒棒喝等動作語言。

然而既然語言都容易造成誤解,
那些動作語言又怎能準確地讓人理解呢?
誤會自然更多了。

臨濟宗曾認識到這個問題,
因而建立過"四賓主"的評判辦法。

所謂「主」,指禪師或悟了禪理的人;
所謂「賓」,則指參禪者或不懂禪理的人。

「四賓主」是"賓看主、主看賓、主看主、賓看賓"。

"賓看主"指參禪者掌握了禪理,
而被參禪師不懂裝懂,裝模作樣。

"主看賓"指禪師掌握了禪理、而參禪者不懂裝懂。

"主看主"指雙方俱通禪理,便是真正的禪門應對。

"賓看賓"指雙方都不懂禪理又裝腔作勢,
那便是一派胡言亂語了。

理論雖有了,但如何判斷賓主關係呢?
這仍是禪宗的一大問題。

如果不懂的人不承認自己是"賓",
而是像沈默大師那樣故意騙人,
或像那位師弟那樣歪打正著,
恐怕很難讓人識破他們的廬山真面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