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圖》是舉世聞名的繪畫傑作,
北宋風俗畫作品,一級國寶。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宋代畫家張擇端,山東人,
早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學習繪畫,後為北宋畫院畫師。
雖然有關他的記載很少,但這幅了不起的作品,使後人永遠地記住了他。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絹本設色長卷,高248釐米,長528釐米。
圖中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時節的繁華熱鬧的景象。
清明上河是當時的民間風俗,如像今天的節日****,人們藉以參加商貿活動。
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大致分為三個段落:
第一段是市郊景畫,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內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農民在田裡耕作,有錢人掃墓歸來。
路上,馱隊、挑夫、騎馬坐轎的人物正匆匆進城。
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
汴河上的拱橋如一道彩虹,橋上行人如潮,
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橋下舟楫相競相爭。
許多細小情節刻劃得極有情趣。
如橋頭一匹驚馬造成險情,毛驢被驚嚇,好奇的人在圍觀。
接著又描繪汴京的街市。汴京作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城中官府衙門、民居宅院、作坊店鋪、茶肆酒樓,屋宇錯落,
林林總總,街上車水馬龍,九流三教,應有盡有,百業興隆,熱鬧非凡。
畫面又展開一幅從容的景象,有張有馳,形成有趣的對比和節奏感。
畫家通過對汴京城內建築、商貿、交通、運輸幾個方面的描繪,
再現了北宋都城的繁華和發達。
《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五百五十餘人,各種牲畜六十多匹,
木船二十多隻,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
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
可貴的是,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
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
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
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藝術修養和表現能力。
《清明上河圖》既是一件偉大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珍品,
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
交通工具等豐富的形象資料,因此,它還具有歷史文獻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