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

2014092018:30
 

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

一、廈門鼓浪嶼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 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島的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是一個讓人挖掘記憶的地方。鼓浪嶼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島上岩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裡,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鼓浪嶼是“音樂家搖籃”,只要你漫步在各個角落小道上,就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美的歌聲,加以海浪的節拍,環境特別迷人。音樂,已成為鼓浪嶼的特別絢麗的風景線。 建築是“凝固的音符”。鼓浪嶼不僅有曼妙的建築音符,還有“音樂之島”和“琴島”的美譽。當舒緩地漫步于小巷時,不經意間就有優美的鋼琴聲從一些滄桑而優雅的老房子裡流淌出來,在小島上空飄蕩,讓人仿佛置身於海上仙山。凝固的音符和流淌的音符,在此時此地盡情融匯。


 二、蘇州老城


 

  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譽的蘇州,位於江蘇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平原,東靠上海,南界浙江,西瀕太湖,北臨長江。蘇州古城區至今仍落在原址上,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跡名園”的獨特風貌。古城遺址至今依稀可尋。城內府衙、兵營、庫房、作坊、市場、民居、和娛樂地佈置井然。古城面積約為14平方公里,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整體呈長方形雙棋盤式。街道兩旁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蘇州是中國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35千米的河道在蘇州古城區蜿蜒穿行,河上架著1153座橋,在這河與橋的環繞中,還有69座古典園林,著名的有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等。蘇州園林造詣之高,世無倫比,小橋流水、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畫棟雕樑……所有這一切,代表著昔日中國人的生活理想,體現著人的“詩意的棲居。 蘇州現有69座古典園林,其中網師園、拙政園、留園和環秀山莊最著名。蘇州園林藏而不露,為退避塵囂的場所。它們揉合了道、釋、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築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縮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蘇州園林藝術充分代表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其造詣之高,世無倫比。


三、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是由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澳門歷史城區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評價是:“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 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四、青島八大關 

 


 
 

  青島八大關,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匯泉東部,是我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餘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為八大關。解放前,這裡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八大關進行了全面修繕,使其為我國重要的療養區之一,許多党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這裡下榻。八大關特點之一是有眾多的各國風格建築,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這裡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麥式,希臘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

 

 

 

 

 

  八大關把公園與庭院融合在一起,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十條馬路的行道樹品種各異。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甯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為“花街”。“八大關”的建築造型獨特,風格名異,色彩雅致,造型莊重美觀;加上一幢幢別具匠心的小別墅,使八大關有了“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

 


五、北京什刹海地區

 


 
 

  什刹海地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北部,由什刹海(又名前海)、後海和西海(積水潭)三個相連的湖泊組成。什刹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這裡是寺廟林立的地方,素有“九庵一廟”之說,所以這裡也得名為“什刹海”。元代,這裡曾是南北大運河北段的起點,水域寬闊,景色優美。大運河上的船隻,可以經過通惠河直達積水潭。當時船運業繁盛的景象,史載“盛況空前”。東部銀澱橋橫跨湖上,架於前海和後海的交接處,站立橋頭北望後海,可見水天一色,亦可飽覽西山勝景,故有燕京小八景“銀錠觀山”之美稱。什刹海區是北京城內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於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區。

 

 

 

 

 

什刹海地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歷史上本地區曾建有王府、寺廟多達30餘座。現代保存比較完好的有恭王府及花園、醇親王府、廣化寺等十多處。什刹海地區的民俗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北京傳統建築的典型特徵。什刹海風光旖旎,三海一水相連。暢遊在這個被稱為“老北京最美的地方”,在享受自然景觀風景的同時,您又能增長歷史、北京古建築、北京地方民俗的知識。“先有什刹海,後有北京城”,什刹海歷來是老北京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因其環境優美,且民俗風韻十足,兩百餘年來吸引了眾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來此或修府第,或建廟宇,更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