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定慧
(作者簡傳) 阿姜查
阿姜查·波提央(Chah Phothiyan)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七日,
出生在泰國東北部烏汶省瓦林姜拉縣吉靠村,一個有十個孩子的富裕大家庭中。
九歲時離開學校,在父母親的允許下出家成為沙彌,三年後還俗回家幫忙農務。
然而他還是比較喜歡修道生活,因此一到二十歲,
又在村落的寺院出家成為比丘,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受比丘戒。
他早年的僧侶生活較傳統,研習佛教教義、閱讀泰文教典及巴厘經文。
第五年時,父親因重病去世,人命的脆弱和不確定,
促使他深思生命的真正目的,厭離感開始在心中生起。
經過六年的寺院教育之後,一九四六年阿姜查通過了最高級的正規佛學課程考試。
從那時起,他放棄學業,開始托缽行腳,走上另一段尋師訪道的旅程。
阿姜查走了四百公里抵達泰國中部,沿途行乞於村落、睡在森林。
之後追隨幾位元寮語系統的師父修學,過著傳統的叢林苦行生活。
他聽說了備受推崇的阿薑曼,渴望能見到如此一位有成就的老師,
於是,花了一段時間的尋找,才在一九四八年遇見阿姜曼並受到教導:
「如果看到在內心生起的每件事物,當下便是真正修行之道,」
當時阿姜曼七十九歲,翌年便逝世了。
雖然阿姜查只與阿薑曼相處兩天,但阿姜曼所授的法門卻非常受用。
簡潔而又直接的教法是很大的啟示,改變了他修行的方法。
往後幾年,阿姜查經常選擇在有野獸出沒的森林中修行。
住在老虎和眼鏡蛇成群之處,甚至叢林墳場,
來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並洞察生命的真正意義。
一九五四年他受邀回故鄉,
在烏汶省他出生村落旁的巴蓬(Phong Pond)森林裡住了下來。
那裡熱病橫行、鬼魅出沒,他不顧瘧疾的困境、簡陋的住處以及稀少的食物,
追隨他的弟子卻愈來愈多。巴蓬寺於是應運而生。
阿姜查的教導不強調任何特別的打坐方法,
也不鼓勵人們參加速成內觀或密集禪修課程。
他教人先觀出入息以調心,等心安住了,繼續觀察身心的變化。
保持生活簡樸、自然的生活態度以及觀察心念是他的修行要領,
以培養一種平衡的心境,既無所執著也無我。
無論是靜坐或日常生活作息都是修行,只要耐心觀照,智慧與祥和便自然產生。
一九八一年,阿姜查的健康逐漸走下坡,但他以「正見」如實覺知自己的病情:
「如果它可以治癒,就治癒;如果不能,就不能。」
他不斷提醒人們,要努力在自己心中找到一個真實的皈依之所。
當年雨安居結束前,他被送往曼谷做一項手術。
幾個月內,他停止說話,並逐漸失去四肢的控制,終至癱瘓臥床。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六日,上午五時二十分,阿姜查在巴蓬寺,
在隨侍的比丘們面前,安祥地離開人間。
(轉載自阿姜查(森林中的法語))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皈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