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調象圖』與宋朝普明『牧牛圖』對比

2022091808:30

藏秘唐卡『調象圖』

藏傳佛教『調象圖』與宋朝普明『牧牛圖』對比

練象心

 

安迪·韋伯的禪修之路
 

(藏文:Chi.nae) 這幅畫代表一位有志的禪修者,
他正在走由禪修階段組成的道路,
最終達到安住的心,開始修行內觀。
下面我們看到大法弟子一手拿繩子,
一手拿鉤子,追著一隻猴子牽著的大象。
大象代表禪修者的心;
一頭野生或未經訓練的大象可能很危險並造成巨大的破壞,
但一旦受過訓練,它們就會服從並努力工作。
頭腦也是如此。我們現在所受的任何痛苦
都由於心就像一頭野蠻、未經訓練的大象。
大象的腳印也很大;這些象徵著我們的精神污染。
如果我們努力改善我們的思想,內心的平靜將是其回報。

在道的起點,大象是黑色的,代表初禪者的心遲鈍或沉淪。
帶領大象的猴子代表紛亂的心。
猴子一刻也不能保持安靜—
它總是喋喋不休或坐立不安,並且覺得一切都很有吸引力。
就像猴子在前面帶領大像一樣,我們的注意力被
味覺、觸覺、聲音、嗅覺和視覺等感官對象所分散。
這些以食物、布料、樂器、香水和鏡子為像徵。
大象身後的人代表試圖訓練心的禪修者。
禪修者手中的繩子是正念,而鉤子是覺知。
使用這兩種工具,禪修者會嘗試馴服和控制他的心。
沿著路徑的不同點顯示火,以代表集中所需的能量。
請注意,在平靜的十個階段中的每一個階段,
火都會逐漸減少,因為集中註意力所需的能量更少。
在第十一個階段,當我們開始修習內觀時,它會再次爆發。

一開始,就像大象跟在猴子後面,
不理會追著它的人,修行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心。
在第二階段,幾乎已經追上大象的練習者
能夠將繩索扔到大象的脖子上。
它回頭看;這是第三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心可以被正念控制一點。
這裡一隻兔子出現在大象的背上,象徵著微妙的遲鈍,
這在以前似乎是一種專注的狀態,
但現在可以看出它是一種有害的因素。
在這些早期階段,我們必須更多地使用正念而不是意識。

在第四階段,大象的心更加順從,
因此不需要用正念的繩索來約束它。
到了第五階段,大像被繩子和鉤子牽著,猴子跟在後面。
在這一點上,我們並沒有被分心的注意力所困擾。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必須使用意識而不是正念。
畫中描繪了修行的第六階段,
大象和猴子都乖乖地跟在修行人的身後,連看都不看一眼。
這意味著修行者不必一直專注於控制心智,
而兔子的缺席表明,
在第三階段出現的微妙昏沉現在已經消失了。

到了第七階段,大象就可以自行跟隨,猴子離開;
練習者不再使用繩子和鉤子—
注意力分散和遲鈍只是偶爾輕微地發生。
在第八階段,大像已經完全變白,跟在修行者身後;
這表明心是順從的,沒有下沉或散亂,
儘管仍然需要一些能量來集中注意力。
在第九階段,練習者實際上可以坐禪,
而大像在附近安詳地睡覺;
在這一點上,心可以不費力地長時間
集中注意力—幾天、幾週甚至幾個月。
第十階段,我們看到禪修者坐在大象的頭頂上,
這意味著真正的安住心的證悟。
在最後,第十一階段,禪修者拿著劍坐在大象的背上。
在這一點上,練習者開始了一種新的冥想,
稱為“更高的視覺”或內觀冥想,
他試圖通過這種冥想來了解現實的本質。

描述由羅布林卡研究所提供。




皮亞坦朝聖者的精進

在金剛乘對修行者在靈性道路上的進步的描述中,
發現了一個類似於 Mahā Gopālaka Sutta (M 33) 明喻的教義。
然而,Vajray vna 模型是一個歷時的模型,
即是,它描繪了發展的漸進階段。
它被描繪為由僧侶(冥想者)、黑象和黑猴經過十一階段的路徑。
大象代表心智,它的黑色是“心智的沉淪”或
麻木(Tib jingwa,Skt nirmagnata,Pali middha)。
野象很危險;未經訓練的頭腦也是如此。
大象的腳印很大,在這裡代表心的煩惱。
黑猴(“心散亂”或躁動:
Tib gopa、Skt auddhatya、Pali uddhacca)引領大象:
當我們的心追逐世俗事物時,就會產生躁動。

 

藏傳佛教調象圖比喻解釋如下:

(1)
一個僧人(禪修者)左手拿著繩子(正念)
(Tib denpa;Skt smrti ,Pali sati),
右手拿著一根刺(全知覺),追著一隻猴子牽著的大象。 .
在這裡,禪修者無法控制他的心。

 

(2)
他幾乎追上了大象。

 

(3)
僧人在大象的脖子上套上繩索,它回頭看;
心開始被正念抑制。
大象背上的兔子代表麻木,此時已經變得微妙。

 

(4)
當大象(心)變得更聽話時,繩子(正念)需要更少的拉動。

 

(5)
大像被繩子和鉤子牽著,猴子跟在後面。
現在躁動減少了;主要是使用全意識。

 

(6)
兩個動物都跟在後面,和尚不必回頭
(他的注意力不斷地集中在他的思想上);
兔子(微妙的不安)消失了。

 

(7)
大象自行操作,無需繩索或鉤子;
猴子請假。麻木和躁動—都是輕微的—在這裡只是偶爾發生。

 

(8)
大象現在完全是白色的,跟在男人身後;
心是順從的,沒有麻木或不安,
但仍需要一些能量來集中註意力。

 

(9)
和尚坐禪,大象睡在他腳下;
心能夠長時間不費力地集中註意力,並且有極大的喜悅與平靜。
飛僧代表身體的熱情和輕盈。

 

(10)
僧人坐象;他現在找到了真正的平靜
(Tib zhine、Skt samatha、Pali samatha)
並且需要更少的精力來集中註意力。

 

(11)
在最後階段,象背上的比丘持劍(證悟空性,sunyatā),
斬斷代表正知障(jñey'ā varana )和污障( k les'ā varana )
ā varana 一詞是 n ívarana(精神障礙)的同義詞
(D 1:246, Sn 66 1005, Nc 379, Divy 378)。
比丘在這裡培養內觀
(Tib lhagthong,Skt vipa syanā ,Pali vipassanā ),
並在通往智慧的完美之路上。

火出現在路徑的不同階段。
這代表了冥想所需的能量。
它在平靜階段逐漸減弱,因為需要較少的精力來集中註意力。
它在比丘修行觀智的最後階段再次爆發。


https://terebess.hu/english/oxherd27a.html

buddha-weekly-you-have-the-love-you-need-teacher-yoko-dharma-buddhism -  Buddha Weekly: Buddhist Practices, Mindfulness,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