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沉香,何懼浮世

2013052718:30
 


  最近瘋狂地迷上了品讀林清玄作家的散文,
每一篇都細細欣賞,慢慢回味,直覺如獲至寶,欣喜不已。

他的散文充滿了哲理,富有內涵,看似尋常平淡的文字,
卻彰顯著無以倫比的智慧,閃爍著灼灼光華。

  那一日,不經意讀到一篇名為《沉水香》的文章,全文摘抄如下:
“朋友從印度回來,送給我一塊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顏色黑得像黑釉。
有一種極素樸悠遠的香,連綿不絕地從沉水香中滲出,飄流在空氣裡。
最特別的是,那沉香木非常沉重,遠非一般的木石可比。



  朋友說:“這是最上等的烏沉香,由於它的心很堅實,
丟到水中會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

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斷從內部散出來,永遠也不會消失,
這一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
還是和它從前在森林裡時一樣的香呀!”

  沉香能夠供佛、能夠靜心、能夠去除穢氣,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是沉香作為佛法的象徵,需要更深的感受,
像有著堅實的心,像永遠散放木質的芬芳,
像沉定的心情,謙虛如同在水底一樣。




  沉香最動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靜內斂的品質;
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
沉香不只是木頭,也是一種啟示,
啟示我們在浮動的、浮華的人世中,
也要內在保持著深沉的、永遠不變的芳香。

  浮世是水,俗木隨欲望水波流蕩,無所定止。
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樣沉靜,一樣的香。
一個人內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懼浮世。”





全文寥寥數百字,卻恰如珍珠,
經過歲月的沉澱累積,包裹侍奉,終至大放異彩,光芒萬丈。

試想,在這個浮世如水、世態炎涼的時代,
一個人的內心如果擁有了沉香,
那麼他便對世間萬物百態,擁有自己的主見,
自己的方向,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他懂得審時度勢,心似明鏡,自然不會輕易隨波逐流。

  心擁沉香,便有靜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的恬淡;
有面對別人的抵毀、妒嫉時不焦不躁的淡定;
有面對別人讚賞、欽慕時含笑不語的大方;
有面對是非論斷時自己的觀點看法。
這樣的人,會自然而然氤氳出一種豁達大度的氣場,
有著不為他人所撼動的氣勢,
是巍峨高山般的雄偉,是靜如止水般的平靜。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稱,而對於是非曲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這其中往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然是非自有公斷,
作為局裡人,若表現得不亢不卑,沉穩自重,
假以時日,所有的一切定會有水落石出的一日;
且清者自清,若一個人行得正、立得直,
自不必多作無謂的解釋,更不必多做徒勞的掙扎。
在謠言四起、風刀霜劍的戰場上,
有的時候,先發治人、來勢洶洶者並非就是真理的持有人,
而淡定從容,漠然置之者也許是正確的一方。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當事人,往往需要擁有沉香定石之心,
淡看風起雲湧,不言不語自是一種氣魄。



  擁有沉香之心的人,在我看來,
還是敢於承擔、勇於面對現實的人,
也唯有如此,才更能夠正視自己的內心,
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
去看待所有的是是非非,風風雨雨;
能夠正視自己的所作所為,懂得捫心自問,
歡喜美好的,同時也寬容醜陋的;
更能夠在狂風暴雨中依然保持微笑,心平氣和。

在生活中,我們做過的事,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是非自有公斷,若胡攪蠻纏,一味狡辯,
反而失了人心,沒了風度,令人生厭;
而淡定自若、知錯就改、勇於承擔之人,
無論如何,都會為自己贏來欽佩、豔羨與讚譽。




  外表光鮮,並不代表內心就一定澄澈,
在這個浮世如水的年代裡,擁有一顆金子般閃亮發光的心,
或許比珠光寶氣的外表更能夠吸引人,更能夠體現人的價值吧。

外表的光鮮與靚麗是衣帽可以改變與襯托的,
而內心的純淨卻是言行舉止間悄然流露的,
任你衣冠楚楚,若行事猥瑣,不那麼光明磊落的話,
照樣讓人覺得此人金玉其外,敗絮其內,
不過只是虛有其表,道貌岸然之人罷了。




  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人,
心有沉香,何懼浮世,
在這個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爾虞我詐的社會,
但若果我們的內心澄明,又何苦深陷於一些無謂的戰事,
何苦掙扎於紅塵苦海裡?
人,對得起良心,無愧於天地,浩然正氣在胸,
自不必懼怕塵世的風煙,會迷了自己的眼睛。




心有沉香,是一種境界,是大地不語自寬闊,
是山河不言自深沉,是高山靜默自巍峨。

浮世如水,人恰似水裡的浮萍,
有的時候會因為風浪的侵襲迷失了方向,
在名利財富的巨大誘惑面前,難保偶爾會令自己的心不那麼寧靜,
一味追求鮮豔奪目,但其實,我們應該懂得外在的美麗,
並不代表了內在的沉積,我們更多時候需要充實我們的內涵,
讓我們的內心如懷沉香,散發著無以倫比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