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你的直覺

2014061608:30


 


已逝的璜安.方吉奧(Juan Fangio)是賽車界的傳奇人物,
這位被稱為大師的阿根廷車手五度拿下F1世界錦標賽車手冠軍,
這項紀錄四十六年來無人能及,他的成功之道,
不止是靠一流的反應力跟高超的技巧,敏銳度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九五0年,離開賽車界多年的方吉奧決定要東山再起,
他懷抱熱情重返賽車界,決心再度成為大明星,
評論家認為三十八歲的他已經過了黃金時期,
不可能對年輕車手造成威脅,
什麼都不害怕的方吉奧到法國蔚藍海岸參加著名的摩納哥大賽。

比賽場地是迎著地中海海風的古老街道,
這是全世界難度最高的賽道之一,
觀眾可以近距離為他們支持的車手加油,在轟隆隆的引擎聲中大聲呼喊。

開賽後,方吉奧衝到前面,
取得領先,在第二圈時方吉奧有種奇怪的感覺,
雖然他看不到前方的轉彎處,
但他就是覺得不對勁,於是他憑著直覺踩下煞車。

方吉奧不知道在轉彎處後面,海浪將路面弄濕了,
導致九輛還在第一圈的車子打滑失控,方吉奧因為覺得不對勁緊急煞車,
避開了一場嚴重的連環車禍。

方吉奧說,有些小事引起他的注意,讓他快速下判斷。

首先他記得,加速進入市區時,他看了一下觀眾,
他注意到他們沒有在加油,大家都看著方吉奧的前方,
其次他記得那天稍早
他看過一張一九三六年賽道在相同的地方發生意外的舊照片,
雖然他當時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方吉奧腦中在整合資訊後,感到不安,
決定緊急煞車。那年方吉奧拿下摩納哥大賽冠軍。

在現代世界裡,每個人都形色匆匆—我們沒有大賽級車手的反應—
不靠直覺來做事,對我們而言非常辛苦。

我們每天都過著快速的生活,怎麼知道何時應該踩煞車呢?

答案非常簡單,放慢腳步,觀察身邊的訊息,
外來線索很重要,但內部線索一樣重要。

認知研究人員跟神經科學家
花數十年時間研究認知、直覺跟我們處理資訊的方式,
之前我們認為大腦能跟攝影機一樣捕捉訊息,加以儲存以便稍後使用,
但這麼簡單的理論被更為複雜的神經迴路發現所取代,
英國心理學家蓋.克萊斯頓(Guy Claxton)在他的著作
《野兔腦烏龜心:為什麼少思考會變聰明》裡研究直覺,
他證明多數日常知識
「不屬於意識層面,而是存在於背後看不到的大腦區域」。

克萊斯頓的「非意識智能」,是停止精神活動的意思,
當我們的大腦認可模式或收集資料,試圖了解複雜情況,
讓不是那麼明顯的事物擁有意義,
當那樣的資訊進入我們的意識裡,通常為以靈光乍現的形式出現。

世界級的餐廳老闆丹尼梅耶第一次上飛蠅釣法課時就有那樣的經驗,
他回憶著:「我對釣到魚沒什麼興趣,但我喜歡釣魚的過程,
如果你想知道要綁哪一種蒼蠅,你就要知道大自然裡發生了什麼事,
你得走進水裡撿起一塊石頭,把它翻過來仔細地觀察,
看看石頭底部有哪種蒼蠅的幼蟲。
如果你想釣到魚,
那就是你要用來做魚餌的蒼蠅,因為你是騙不了魚的」,
他在工作職場上也運用這項發現:
「你騙不了人,如果你不願意在乎小細節,有人會比你釣到更多魚。」

丹尼經營一家紐約市知名的餐廳。

他把釣魚時得來的體悟運用在經營餐廳上。

他不再只是歡迎客人,謝謝他們光臨他的餐廳,
他儘量地透過網路跟媒體了解客人,還會到桌邊跟他們聊天,
根據這些資訊來做決定,當我們在招待新客戶時,
我們知道丹尼不會將商場競爭對手安排在可以聽到彼此說話的範圍裡,
我們怎麼能確定呢?因為我們知道他懂得觀察細節。

因我們有五種感官是有原因的,
科學家估計我們的大腦每秒鐘接受十億個刺激,
每個刺激都跟我們的五種感官有關,當你走在市區街頭時,
或許在同一時間你聽到巴士的聲音,警笛響起,
有人大叫的聲音,還有咖啡的香味,某個生意人擦的麝香刮鬍水,
我們的感官在一秒內接收十億個刺激,
大腦只會選出一百個左右的資訊做進一步處理,
當你相信自己的過濾系統,跟隨它提供的線索行事,
你會發現通常你知道的事比你還多。

早在焦點團體跟市場研究蔚為風潮前,
琳達依賴她的直覺來選擇她的聰明廣告或點子,她笑著說:
「多年前我做柯達案時真的是背脊發涼」,
柯達廣告讓她覺得背脊發涼或是熱淚盈眶,她知道廣告會成功,
不是因為琳達有過人的觀察力,
而是因為她知道當情感強烈到會引起生理反應時,
這證明了你捕捉到內心深處的共同感覺,
即使已經推出無數成功的廣告,如果琳達在看廣告後起了雞皮疙瘩,
那代表我們抓到了廣告的感覺,「那讓我背脊發涼」
提供我們深度市場研究做不到的線索,
內心反應或許微妙不顯眼,但它們有無限大的力量。

在維吉尼亞州寬提科的聯邦調查局學院,
鑑識心理學家安東尼.皮尼佐托(Anthony Pinizzotto)
花多年時間傳授直覺辦案方法,年輕時在華盛頓特區當菜鳥警察時,
他就喜歡研究直覺在執法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他的一位巡邏搭檔在警局裡拿手的技巧就是他特別會認出被偷走的車子,
在勤務中心確認之前,他直覺展開飛車追逐,
皮尼佐托記得曾經問他:「你是怎麼辦到的?」
結果他的搭檔會在潛意識記住一些不為人注意的小細節,
譬如警車經過時駕駛避開了眼睛,
或是車牌掉了一、兩顆螺絲(車子曾被換過的線索)。

皮尼佐托跟我們說:「警察跟罪犯之間不斷地在交換訊號」,
他稱這些訊號為「微行為」。

教執法人員如何認知及對微行為做出反應,或許可以救他們一命,
皮尼佐托在研究一起臥底毒品查緝案裡,
以暴力攻擊警察的案例:
在華盛頓特區一個溫暖的夏夜,
緝毒組警官在露天毒品市場準備發動攻擊,
毒販跟買家四竄逃走,突然間一名警官指著在九公尺外的一個人大叫著:
「抓住那個紅衣男,他有槍」,看不出來他帶了任何的武器,
但警察抓到嫌犯時,他們的確發現他在腰間藏了一把槍。

剛開始,發現嫌犯的警官無法解釋他怎麼知道有槍,他跟他的督導說:
「我就是知道。」但直覺無法成為呈堂證供,於是他解釋,
微妙的線索讓他警覺到危險,警察抵達時嫌犯坐在路邊,
警官注意到他站起來時在調整腰帶,帶著槍的人會直覺地做出這個動作,
其次即使那晚天氣很溫暖,嫌犯穿著長袖襯衫,襯衫沒有紮進褲子裡,
最後警官回想嫌犯立刻將身體轉向一邊,避開警察的視線,
急著想要逃跑,那些微行為組合在一起,讓警官正確判斷嫌犯持有武器。

學習觀察環境,記住細節跟對微妙細節採取行動,
而非只在乎明顯現象,
是現代文化裡常被忽視的一種技巧,你常聽到別人說:
「現在就別在乎那些細節了。」但是如果你不立刻處理細節問題,
它們稍後會演變成大問題,你得逼自己專心思索細節問題,
而不是老將眼光放在遠大計畫上,
那些小細節或是容易被忽視的線索都是在暗示你,
這些訊息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作者:琳達.凱普蘭.薩勒、羅蘋.柯瓦爾
摘自:小的力量/晨星出版社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