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高效率人士的七個習慣(9-2)

2015111718:30




第六篇
高效率人士的七個習慣(9-2)


 



◎必須根除依賴心理

性格的獨立性,是相對于人們在智力活動和實際活動中
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準而言的。
在這一品質方面,具有獨立性格的人,遇事總喜歡自己思考,
自己動手,能夠標新立異,自圓其說,
對傳統的習慣、陳腐的觀念採取懷疑和批判的態度;
而具有依賴性的人,則總是循規蹈矩,人云亦云,缺乏自立和主見。
具有獨立性格的人,必然也具有創新意識。
他們重視書本,但並不迷信書本;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
而那些缺乏獨立性的且具有依賴心理的人,
都缺乏自信,極少冒險,不肯探索,也不喜歡變更與回饋。
他們在簡單的工作中表現或許還可以,但是,

他們是永遠不可能獲得高峰體驗的,也體會不到巨大成功的喜悅。

心理學家指出,由於人自身的惰性和不自信在作怪,
每個人都有某種程度上的依賴心理,以及附和傾向,
而這是發揮創造力的最大障礙,所以,如果你不甘平庸,
那麼你就要努力去抑制自己的依賴心理,而去培養獨立的性格。

  培養獨立性其實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獨立思考
這些說起來很簡單的話真正行動起來卻並不容易。
有許多人往往並不真正瞭解自己能做什麼,對於自身的潛能一無所知,
於是,在困難面前不知所措,要麼畏縮不前,要麼尋求
外援
克服依賴性、培養獨立自主的習慣至關重要。
為此,你必須要從現在做起,
爭取全面地認識自己,並且更好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以下是關於如何擺脫依賴的一點建議:

  (1)從身邊小事做起,磨煉自己的意志。
生活中要求自己獨立處理日常事務,安排自己的生活。

  (2)勇於嘗試,發掘自身的潛能。
制定計劃,每週做幾件以前想做、但因各種原因而沒有做的事,
如:騎車郊遊,應聘某一職務等。

  (3)定期反思自己,學會獨立思考。
一段時間的忙碌之後,靜下心來,審視自己近期的言行,
參照過去加以評判,考慮一下今後一段時間的生活。

  (4)逐步決定自己的事,檢查培養效果。
慢慢學會獨立處理與自己關係重大的事,
並以自己日常生活中處理問題的能力來評判自己獨立性發展的情況。

  
提倡獨立性,並不是否定生活、工作中的合作精神,
相反,現實中我們應力爭更好地依靠並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

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只有更好地借鑒、吸取他人的經驗,
我們才更有可能在今後的人生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其實,培養獨立性的實質在於,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中磨煉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不只是隨大流,盲目地跟著別人走,這種盲從常常導致我們個性的迷失,
從而使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

  



樂觀自信的習慣

快樂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有一個人,日子過得煩悶而無趣,他要去找那些快樂的人,問問快樂的秘訣。
他想,國王尊貴而富足,一定快樂。
他見到了國王,國王卻說:

我一天要面對那麼多要處理的事,我還要時時操心王位是否牢固,
我晚上覺都睡不安穩,哪有快樂可言
?”
他又想,流浪漢一天無憂無慮的,一定快樂。
但流浪漢卻說:
我連個天晚上到哪兒睡覺都沒著落,我哪會快樂?”
這個人搞不懂了:世界上真沒有快樂的人了嗎?我上哪裡能找到快樂的秘訣?
這時一個老者告訴他,國王也可以快樂,只要他不被權力和金錢迷住了心靈;
流浪漢也可快樂,只要他不被貧困壓倒。
快樂不快樂,就在你自己,關鍵是你從什麼角度看待問題。

  
有一位遭受癌症折磨的女青年,曾寫下這樣的詩句: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

  正是這種對生活的認識,使她能坦然地應對死神的威脅,認真而快樂地生活。
  
再讓我們看看明人陸紹珩的話:
辛勤耕作的田園生活,是有真正的快樂的,
但你如果沒有瀟灑的態度,你就會成為苦不堪言的忙人。
讀書學習是有真正的樂趣的,但你如果不懂得玩味,你就會覺得枯燥而無味。
一山一水都有可以賞玩的情趣,但你如果不會領會,你也就只能辜負它的妙處而瞎玩。吟詠詩歌可以有真正的心得,但你如果不能體會理解,就只會把它看做是無聊的套話。

  可見,生活得快樂不快樂,全在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和理解。
  
清朝人金聖歎是一個對生活永遠持樂觀態度的人,
他瀟灑達觀,十分懂得玩味和領會生活的樂趣。
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共住,屋外下了
10天雨,對坐無聊,
他便和朋友一件件地說日常生活中的樂事,
一共列出了
30多件不亦快哉的事。比如:
  夏七月,天氣悶熱難當,汗出遍身。正不知如何時,雷雨大作,
身汗頓收,地燥如掃,蒼蠅盡去,飯便得吃
——不亦快哉!
  獨坐屋中,正為鼠害而惱,忽見一貓,疾趨如風,除去了老鼠——不亦快哉!
  上街見兩個酸秀才爭吵,又滿口之乎者也,讓人煩惱。
這時來一壯夫,振威一喝,爭吵立刻化解
——不亦快哉!
  飯後無事,翻檢破箱,發現一堆別人寫下的借條。
想想這些人或存或亡,但總之是不會再還了。
於是找個地方,一把燒了,仰看高天,萬里無雲
——不亦快哉!
  夏天早起,看人在松棚下鋸大竹作為筒用——不亦快哉!
  冬夜飲酒,覺得天轉冷,推窗一看,雪大如席,已積了三四寸厚——不亦快哉!
  推紙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還債畢——不亦快哉!
  讀唐人傳奇《虯髯客傳》(一部俠客小說)——不亦快哉!
  ……
  在金聖歎眼裡,平凡的生活處處充滿著快樂。
這恰好印證了牛頓的一句話:

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愉快的思想又是由樂觀的個性產生的。
  樂觀的人就是這樣看待生活和問題的,他們總向前看,他們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能主宰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

  的確,你自己不但可以創造財富,而且你自己還是這些財富的指導者。
生活是你自己的一切,選擇快樂還是痛苦都在你自己。

  



要善於發現人生光明面


  要想贏得人生,就不能總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消極的東西上,
那只會使你沮喪、自卑,徒增煩惱,還會影響你的身心健康。
結果,你的人生就可能被失敗的陰影遮蔽去它本該有的光輝。

  悲觀失望的人在挫折面前,會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樂觀向上的人即使在絕境之中,也能看到一線生機,並為此而努力。

  有兩個窮困潦倒的人,手裡都只有一元錢了,悲觀的一位說:
咳,只剩這一元錢了!”
  而另一位則樂呵呵地說:嗨,我還有一元錢呢!”
  要看到光明的一面。一個年輕人對他的牢騷滿腹、愁眉不展的朋友說。
但是,沒有什麼是光明的。他的朋友心事重重地回答。
那就把不光的一面打磨一下,讓它顯出光亮不就得了!”
  這個世界應該更加光明、更加美好,如果人們懂得保持快樂是他們的責任,
懂得開開心心地完成自己的職責也是他們的責任,
那麼,這個世界就會美妙多了。
每天都快樂地生活,也是讓別人幸福的最好保證。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快樂開心的人在我們的記憶裡會留存很長的時間,
因為我們更願意留下快樂的而不是悲傷的記憶。
每當我們回想起那些勇敢且愉快的人們時,我們總能感受到一種柔和的親切感。

  19世紀英國較有影響的詩人胡德曾說過:
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後一天,
我也要像太陽一樣,總是面對著事物光明的一面。

  到處都有明媚宜人的陽光,勇敢的人一路縱情歌唱,
即使在烏雲的籠罩之下,他也會充滿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跳動的心靈一刻都不曾沮喪悲觀;不管他從事什麼行業,
他都會覺得工作很重要、很體面;即使他穿的衣服襤褸不堪,
也無礙於他的尊嚴;他不僅自己感到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

  千萬不要讓自己心情消沉,一旦發現有這種傾向就要馬上避免。
我們應該養成樂觀的個性,面對所有的打擊我們都要堅韌地承受,
面對生活的陰影我們也要勇敢地克服。
要知道,任何事物總有光明的一面,我們應該去發現光明的一面。
垂頭喪氣和心情沮喪是非常危險的,
這種情緒會減少我們生活的樂趣,甚至會毀滅我們的生活。

  




要養成快樂的習慣


  美國國立博物館的爾墨·格提斯教授是美國有名的發明家,也是一位公認的天才。
他每天都練習
喚起愉快的回憶,他相信這對工作大有幫助。
他說:
一個人如果要改造自我,就讓他喚起那些難得的更大的仁慈吧。
讓他按時做練習,好像練習啞鈴一樣。
讓他漸漸增加種心理體操的練習時間,一個月以後,就會有驚人的改變。
他的行為和思想會很明顯的改變,他的品德也會比從前高尚得多。

  
那麼,如何才能夠養成快樂的習慣呢
?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習慣是什麼。
習慣
(habit)一詞在英文中本來的意思是外衣,
今天英文中仍舊用到
ridinghabit(騎馬服裝)以及habiliments(衣服)。
這使我們可以透視習慣的性質。
我們的習慣其實是個性所穿的衣服,當我們想要養成新的好習慣時,
我們的自我影響可以除去舊習慣,形成新的模式。

  每當提到改變行為模式以行動表現新的行為模式,
直到變成自動
時,有人就顯得很畏縮,
原來他們把
習慣沉溺混為一談了。
沉溺使你不能去做任何事,並且引起嚴重焦慮。

  從另一方面來說,習慣只是自動表現出來的反應,用不著考慮決定
我們幾乎有
95%的行為、感覺和反應都是習慣性的。
  鋼琴家並不考慮要彈哪一個鍵,舞蹈家也不考慮哪一隻腳要移到哪兒。
反應是自動的,無需經過思考。

  我們的態度、感情和想法,也很容易養成習慣。
我們已經知道某些態度、感覺和思想方式對於某些情況是
適當的
現在,每當遇到
同樣的情形時,
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用同樣的方式去思想、感覺和行動。

  我們必須瞭解習慣可以糾正、改變或逆轉,
只要你認真決定了,然後練習新的反應和行為。
鋼琴演奏家如果願意,他可以任意決定彈一個不同的調;
舞蹈家也可以
決定學習新舞步——一點都不勉強。
在學習新的行為模式之前,需要經常注意和練習。

  要養成快樂的習慣,你必須牢記以下幾條思想原則:
  (1)盡可能愉快。
(2)盡可能對別人客氣一點。

  (3)我要對於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儘量包涵:
對於他們的作為,儘量往好處去想。

  (4)我的儀態要儘量表現得不能不成功,並且好像我已經變成理想中的那種人。
我要練習
行動感覺兩方面都像自己理想的那個人。
  (5)我絕不以悲觀消極的想法來面對事實。
  (6)我一天至少要微笑三次。

  (7)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要儘量冷靜和理智。
  (8)對於無法改變的負面事實,我統統要拋在腦後。

  
很簡單是不是
?
但這些習慣性的行動、感覺和想法,
對於你的快樂習慣的形成確實有莫大的好處。

  穿鞋也是一種習慣。
你習慣于先穿左腳,再穿右腳,或者相反。
現在請你決定,往後的
21天以內,要養成一種新習慣,先穿另一隻鞋。
然後,每天早上穿鞋時,讓它提醒你改變以往舊的習慣性思想、行為和感覺。
當你穿鞋時要說:
我正在用美好的方法,開始新的一天的生活。
並且默誦一遍以上的八條原則。
堅持練習
21天,看看你的憂慮有沒有減少,你的快樂有沒有增加。


  





延伸閱讀:第六篇 高效率人士的七個習慣(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