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2)

2016062220:30



犧牲相對小的志向去贏得一個偉大的理想





    奧里森·馬登說:
“一旦你決心用盡全力掌握自己的生命和不惜任何代價發揮自己的作用,
決定犧牲相對小的志向去贏得一個偉大的理想,
並拋棄所有阻礙這一理想實現的事物,
決定孤軍奮戰,那麼你應該堅定你的目標。
不論發生什麼事情,你也要堅定上帝
在你心中播下的神聖的力量種子,擴展自己。
讓信念支撐著你生活下去,按照造物主賦予你的使命那樣工作,
完成他的計劃,你將無往而不勝

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阻礙你走向成功。”

    下面將要講述的奧克斯的故事生動地印證了這一思想的正確性。

    奧克斯出生在一個猶太移民家庭,生於1858年。
由於家庭生活艱苦,沒有機會進入正規學校讀書,
少年時僅在夜校讀過幾年書,12歲開始在藥店和雜貨店當童工,
14歲時又到《洛斯威利記事報》當雜工,16歲時當排字工人,
後又轉到一家地方小報當排字領班及記者,
17歲時進入《洛斯威利論壇報》當排字領班。

    奧克斯是位勤奮好學的青年,專注精神十分強烈,
就是這種精神,使他的事業獲取了較大成功。

    奧克斯從14歲進入報社當排字工人,從此專注於報社工作。
他進步很快,17歲當了領班。
他在19歲時,萌發了與人合作辦報的念頭,
於是與一位叫保羅和一位叫麥哥雲的人合作,
辦了一份《漆坦隆加快報》,結果只經營了幾個月就倒閉了。

    合夥辦的報紙失敗了,奧克斯卻沒有灰心,他反覆思考後,
決定利用報社的殘存機器和紙張發揮作用,
編印一本《工商指南》,相信從中可賺到一些錢。
根據這一思路,他走訪了許多工商界人士,
記錄了他們的地址、企業名稱及經營目錄、電話等等,
然後自己親自排字及開機印刷,裝訂成書,向工商界出售。
這《工商指南》實質是一本廣告,在當時還算罕見,
對工商界開展業務十分有利,因此非常暢銷,使他賺了一筆錢。
他順著這路子,編印了一些小冊子及承印一些宣傳目錄,獲得了不少收入。

    1878年,奧克斯20歲了,
他的專注精神使他又邁進了一大步,他決心自己獨立辦報。
此時正好有一家《查塔努加時報》又因經營不善而將告倒閉,
它正在廉價尋求買主,奧克斯以500美元買下了。

    奧克斯接辦了該報後,進行版面及內容的改革,
集中多報導社會大眾關心的問題。
同時,他對報社內部進行改組,精簡了三分之一人員。
他自己既當總經理,又兼當排字領班;
結果,不到兩年,發行量大大增加,獲利不少。
到1892年,《查塔努加時報》成為當地最有名氣的報紙,
奧克斯積累增多,他投資15萬美元蓋起報社大廈。
在19世紀末的15萬美元價值不少,
因此該大廈十分豪華,對這份報紙的信譽十分有利。

奧克斯的專注精神使他雄心勃勃,
他不滿足於《查塔努加時報》的成就,決心向全國性報紙進軍。
1896年,他發現米勒接手後的《紐約時報》面臨危機,他乘機插手,把它接了過來。

    奧克斯接管了《紐約時報》後,大膽進行了改革。
他與銀行取得了共識,對該報發行股份1萬股,每股100美元,
以2000股換回股東全部股份,
另發行債券40萬美元,以30萬美元還債,其餘當作周轉金。
這樣,奧克斯實際上沒有注入多少錢,通過擴股和發債券之手法,
使他掌握了《紐約時報》。
1896年8月13日,時報改組成功,奧克斯成為該報董事局主席了。

    奧克斯跟著對《紐約時報》的編排也進行改革,增加了金融新聞。
此時正是紐約市經濟起飛之時,城市人口增長很快,
這為《紐約時報》的銷售提供了有利時機。
奧克斯是排字工人出身,他在多年的排字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改革《紐約時報》中,他針對各競爭對手的報紙情況,
把《紐約時報》精心編印,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同時,他每到週末時又增刊「週末書評」,使得各出版界紛紛在其報紙刊登廣告。
更重要的一招,是把零售價從每份3美分,降價至每份1美分。
這樣雖然減少了發行費的收入,但報紙銷售量大大增加了,
而廠商們看到《紐約時報》發行量大,大家紛紛在該報登廣告。
這樣,《紐約時報》的收入反而增加了。

    奧克斯剛接管《紐約時報》時,其發行量只有9000份,
到1900年時,發行量已超10萬份,奧克斯的收入迅速增多。
1904年,奧克斯斥資250萬美元興建「紐約時報」大廈,
高為22層,在當時是少有的高樓大廈。

    1928年奧克斯70歲時,他仍精力充沛地主持著這份報紙,
當時另辦的一份《星期日時報》也發行40多萬份,
他靠這兩份報紙的經營,
每年盈利近3000萬美元,當時他已是美國的著名富豪了。

    凡是有專注精神的人,必定幹一行愛一行,
把專注之事視為快樂,忘掉了困難和苦澀。

如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失敗了上萬次也不灰心和動搖,最終獲得了成功。
所以說:專注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階梯。
可以說,成功的事業依賴的是執著的追求和埋頭苦幹的精神。

    威廉·皮特是目標專一、意志堅定的傑出典範。
當他還是一個孩子時,
就被教導只有成就一番赫赫偉業,才不會辜負他父親的期望。
這是他所受一切教導的主旨。
無論他身在何處,無論他做些什麼,不管是在上學、工作還是娛樂,
他從未忘記過父母賦予他的這一神聖職責——
他應該出人頭地,應該成為一個公正、睿智、有影響力的政治家。
這個觀念在他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生根發芽,
並鼓勵著他鍥而不捨、堅韌不拔地朝著這個明確的目標前進。
22歲那年,他就進入了國會;
在23歲時,他就當上了財政大臣;
而到25歲時,他已經成了英國首相。

    他在早期就朝著一個確定的方向接受了專門訓練,
誰能估計這樣做的巨大價值?
在大學畢業以後,他沒有像別人那樣浪費時間——
為了確定自己最好從事何種職業而瞻前顧後,
而是毫不猶豫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

    皮特的一個對手曾經這樣評價他:
「這個人既不會冒進也不會退縮,他一直都在飛翔。」

    開始,沒有誰能真正看清希望企及的目標,
就像馬拉松比賽一樣,即便是起跑以後,他所見的也只是前面不遠的道路。
他不是靠高掛在天空的星星引路,而是靠手上的火炬照亮腳下的路,
這樣可以使他信心百倍,毫不畏懼,一直跑下去。
儘管遠方的路籠罩在暮靄之中,但永不熄滅的火炬會讓他看清眼前的路。

    奧裡森·馬登告訴我們:
「一個人有希望,再加上堅韌不拔的決心,
加上持之以恆的努力,就能達到目的。」


   




無論你做什麼都要竭盡全力

    成功與失敗最大的不同不在於你已經做了多少工作,
而在於你已經做了多少有價值的工作。
很多最終失敗的人,他們付出的努力本來能夠使他們獲得相當多的成就,
但是他們將精力四處分散,在建設成就的同時又在破壞成就,
結果一事無成,沒有做成任何事情。

    奧里森·馬登非常欣賞這樣一句名言:
「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的人要好得多。」
在太多的領域內都付出努力,
我們就難免會分散精力,阻礙進步,最終一無所成。

    聖·裡奧納多在一次給朋友的信中談到他的學習方法,
並解釋自己成功的秘密。
他說:「開始學法律時,
我決心吸收每一點獲取的知識,並使之同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在一件事沒有充分瞭解清楚之前,我絕不會開始學習另一件事情。
我的許多競爭對手在一天內讀的東西,我得花一星期時間才能讀完。
而一年後,這些東西,我依然記憶猶新;但是他們,卻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了。」


    在對有價值目標的追求中,
堅忍不拔的決心是一切真正偉大品格的基礎。
充沛的精力會讓人有能力克服艱難險阻,完成單調乏味的工作,
忍受其中瑣碎而又枯燥的細節,從而使他順利通過人生的每一驛站。
在這個過程中,正是由於各種令人沮喪和危險的磨練,才造就了天才。
在每一種追求中,作為成功之保證的,
與其說是卓越的才能,不如說是對目標的執著追求。
目標不僅產生了實現它的能力,
而且產生了充滿活力、不屈不撓為之奮鬥的意志。

因此,意志力可以定義為一個人性格特徵中的核心力量。
概而言之,意志力就是人本身。
它是人的行動的驅動器,是人的各種努力的靈魂。
真正的希望以它為基礎,而且,它就是使現實生活絢麗多姿的希望。
西方有一句格言:「希望就是我的力量。」
這條格言似乎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對於年輕人來說,
如果他們的願望和要求不能及時地付諸行動和成為事實,
那麼就會引起他們精神上的萎靡不振。
但是,目標的實現,正像許多人所做的那樣,
不僅需要耐心的等待,而且還必須堅持不懈地奮鬥和百折不撓地拚搏,
就像在滑鐵盧擊敗拿破侖的惠靈頓將軍那樣。
切實可行的目標一旦確立,
就必須迅速付諸實施,並且不可發生絲毫動搖。

    阿雷·謝富爾指出:
「在生活中,惟有精神的肉體的勞動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奮鬥、奮鬥,再奮鬥,這就是生活,惟有如此,也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我可以自豪地說,還沒有什麼東西曾使我喪失信心和勇氣。
一般說來,一個人如果具有強健的體魄和高尚的目標,
那麼他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心願。」


    那些對奮鬥目標用心不專、左右搖擺的人,
對瑣碎的工作總是尋找遁辭,懈怠逃避,他們注定是要失敗的。
如果我們把所從事的工作當作不可迴避的事情來看待,
我們就會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將它完成。
即使是一個才華一般的人,只要他在某一特定時間內,
全身心地投入和不屈不撓地從事某一項工作,他也會取得巨大的成就。


    《聖經》上說:「無論你做什麼,你都要竭盡全力!」
奧里森·馬登經過調查發現,許多美國的百萬富翁,
把自己一生的成就歸功於「在一定時期不遺餘力地做一件事」這一信條的實踐。

  



持之以恆地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

    奧裡森·馬登非常喜歡這樣一段格言:
「即使最脆弱的生命,一旦集中精力為了一個目標去奮鬥,也能取得成功;
即使再強大的生命,如果將精力四處分散,也只能一事無成。
水滴石穿就是其中一例,
而那些湍急的河流從來都不會留下任何寶貴的痕跡。」


    多年前,美國一家報紙曾經刊登一則令人心跳的啟事:
一家園藝機構重金懸賞欲求純白金盞花。
其賞金額度之高,讓每個人都想躍躍欲試。此事在當地引起轟動。

    在自然界,金盞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
要地培育出白色新品種,那簡直就是上天攬月下海擒龍。
很多人一時衝動試過之後
,就把那則啟事拋至腦後:算了吧,什麼純白金盞花!

    20年後的一天,那個園藝機構意外地收到一件郵品,
裡面居然是100粒「純白的金盞花」的種子,另有一封熱情的應徵信。

    這些種子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謎底很快就揭開了,
寄種子的原來是個年逾七旬的老太太,她是一個真正的花迷。

    當年,她看到那則啟事後,就怦然心動,馬上動手操作,
雖然遇到8個子女的一致反對,她還是執著地干了下去。

    一年之後,等到金盞花盛開,她就從盛開的花朵中篩選出更淡的花去選種栽培。
次年,她又撒下這粒種子,然後,再從盛開的花朵中篩選出更淡的花去選種栽培。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在20年後的一天,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在花園裡,出現了一朵白色的金盞花,那個白呀,如銀似雪,美極了。

    至此,一個連專家都感到束手無策的大難題,
竟在一位對遺傳學一無所知的老太太手中自動破解,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奇蹟。

    奧裡森·馬登指出:
持之以恆地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成功的日子就會悄悄向你走來。

    再讓我們來看一則有關石匠的故事。

    你可知道石匠是怎麼敲開一塊大石頭的嗎?
他所擁有的工具只不過是一個小鐵錘和一支小鑿子,可是這塊大石頭卻硬得很。
當他舉起錘子重重地敲下第一擊時,沒有敲下一塊碎片,
甚至連一絲鑿痕都沒有,可是他並不以為意,
繼續舉起錘子一下再一下地敲,
一百下、二百下、三百下,大石頭上依然沒出現任何裂痕。

    可是石匠還是沒懈怠,繼續舉起錘子重重地敲下去,
路過的人看他如此賣力而不見成效卻還繼續硬幹,
不免竊竊私語,甚至有些人還笑他傻。
可是石匠並未理會,他知道雖然所做的還沒看到立即的成效,
不過那並非表示沒有進展。
他又挑了大石頭的另一個地方敲,
一錘又一錘,也不知道是敲到第五百下還是第七百下,
或者是第一千零四下,終於看到了成效,
那不是只敲下一塊碎片,而是整塊大石頭裂成了兩半。
難道說是他最後那一擊,使得這塊石頭裂開的嗎?
當然不是,而是他一而再、再而三連續敲擊的結果。
這個引喻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抱持持續不斷努力實現目標的決心,
就有如那把小鐵錘,它能敲碎一切橫在人生路途上的巨大石塊。

    目標可以吸引我們的注意,引導我們努力的方向,
至於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就全看我們是否能始終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從細節之處著手,每天做一點事情

    奧裡森·馬登說:
「專注而執著的人能夠完成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每天進步一點點,日久也能產生飛躍。」


    聰明的人,為了要達成主目標常會設定「次目標」,
這樣會比較容易於完成主目標。

許多人會因目標過於遠大,或理想太過崇高而易於放棄,這是很可惜的。
若設定「次目標」便可較快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能逐步完成「次目標」,
心理上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小,主目標總有一天也能完成。

    曾經有一位63歲的老人從紐約市步行到了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市。
經過長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她到達了邁阿密市。
在那兒,有位記者採訪了她。
記者想知道,這路途中的艱難是否曾經嚇倒過她?
她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我所做的就是這樣。
我先走了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再一步,我就到了這裡。」

    是的,做任何事,只要你邁出了第一步,
然後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會逐漸靠近你的目的地。
如果你知道你的具體的目的地,
而且向它邁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我們大多數人都聽說過,
寫下自己目標的人比沒有寫下目標的人會更成功。

    在目標設定方面,奧裡森·馬登建議我們,
應該採取小步驟進行活動,而不是邁開大步向前。
每個人都應該有偉大的長遠夢想和希望,
然而,對於目標設定,馬登建議人們做一個不太成功的人,
而不是過度成功的人——也就是說,採取初級步驟。
例如,如果你最終想減重50磅,擁有健美的身材,
他們會推薦你先減重20磅,
而不是試圖使自己向前邁出一大步,一下子減重55磅;
不是去健身房一個小時,而是只去20分鐘。
換句話說,設定一個不太成功的目標,然後迫使自己堅持它。
這樣你就不會覺得壓力太大,而是覺得能夠應付。
由於覺得自己能夠應付,你會發現自己渴望去健身房,
或做生活中其他需要你做或改變的事情。
總之,擁有宏偉的大膽的夢想,然後每天做一點事情,
也就是說,用小步而不是邁大步越過懸崖。
設定可達到的每日目標,這樣,當你實現目標後,
就會有一種積極的強化力量幫助你沿著通向遠大目標的道路不斷前進。

    奧裡森·馬登指出:
從細節之處著手,堅持不懈地進取和突破,是獲得進步和成功的最可靠方法。
成功者會把集中精力作為一種明智的生活策略。
畢竟,在一定時期內,一個人的資源和能量是有限的,
你無法同時做好數件同等重要、難度又都很大的事情;
更何況,還有那麼多瑣事會跑出來佔據你大腦的空間,消磨你的稜角!

    因此,奧裡森·馬登提醒我們,要奉行這樣的原則:
不值得做的,千萬別做。
因為不值得做的事,會讓你誤以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
你消耗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得到的可能僅僅是一絲自我安慰和虛幻的滿足感。
當夢醒後,你會發現該做的事一件都沒有做,而自己卻已疲憊不堪。

    一個朋友在離開他的公司時曾經寫下這樣一段話:
「我累了。在這裡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還要莫名其妙被人罵,我也受夠了。
我不要求別人感激我做的事,或者其他人把我的所做當作理所當然。
也無妨,但我要求應該有最起碼的合理對待。
我惋惜的是那些逝去的時光,我做了不值得的付出,還要忍受遭人踐踏。
該走了,該離開這個不再能給我精神振奮或新知養分的地方。
我不想自己的人生越來越狹隘,跟著某些人的心理仇恨打轉。
也不想花時間和心力在解釋上。
離開不是因為軟弱,不是因為想要被認同,而是追求我自己的勇敢。
那些沒有仁慈的人,對我所做的一切,只是讓我看清此地不值得久留。」

    不僅如此,不值得做的事還會賦予自己生命,
「一項活動的單純規律性會逐漸演變為必然性」。
一段時間之後,人們會說:
「我們不應該讓它消失,我們已經做這麼久了。」
這就像有的人明明不喜歡自己的戀人,卻還是要在一起,
因為在一起很久了,習慣使人不願再做別的選擇,
更何況這份感情的機會成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
須知,放棄和減少對其他成就的要求是一種成本,
而謝絕其他人的追求和放棄愛其他人的念頭,也是不可忽視的成本。
最終,一個人要為自己做了不值得做的事付出代價,
這件事情越耗時,牽扯面越大,「內容」越豐富,代價也就越大。

    從這種意義上說,一個比較明智的做法是,
在一些事情「做大」之前就及時拋開它。
一位著名的學者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慣,
他每隔一個季度就要把之前認為「還會用到」的書、講義、文章通通拿去回收,
那種感覺就像拋開一堆無用的桎梏,很開心的。
在他看來,每丟一篇,就跟一點一滴的過去告別,
也拋開一些無用的限制,既然知識提供的是不同的思考方式,
如果學會了,就沒必要把有形的文字霸著不放。
就這樣,他常常會丟掉一大堆書籍和大師的文章,把他們驅逐出心間。
這樣做其實是在節約自己的生命,擴大「呼吸的空間」。

    世界的開放性和信息的倍增,給集體選擇和個人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但也帶來了大量的精神渙散和疲勞。
選擇像一條河流,它變得越寬,就有越多的人淹死在裡面。
對現代人來說,不僅需要越來越強的游泳技巧,
更需要游向正確的方向,而後者似乎顯得更重要一些。










奧里森·馬登成功智慧思想全書
下週三同一時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