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成功學”之“吸引力法則”

2017090408:30

「牧羊少年」的圖片搜尋結果

魔鬼成功學吸引力法則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當我們在思考某件事情的時候,
往往會不經意間發現這件事情居然發生了。
比如,我們每天七點按時醒來,可是如果第二天有事,
我們想五點醒來,於是,
第二天即使沒有鬧鐘我們也會在五點起床。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神奇的吸引力法則,
其實在你的身體當中,
蘊涵著一股神奇的力量,
足可以讓你吸引你成功需要的一切。


  在人們祝福別人的時候,
總是會說願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我們都把這些當作願望和吉祥語,認為不必信以為真,
於是,我們就放棄了對美好願望的關注。
最終導致了萬事如意和心想事成
就真的變成僅是一句祝福話語。
我們對自己希望發生的事情並不是時時放在心上。

  然而在西方,人們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
即通過人的意識堅持不懈地關注心中的某個想法,
行動就會不知不覺地向所想的方向去發展。
比如:你想要獲取成功,
你的這個想法就會吸引你成功所需要的條件,
甚至吸引成功的到來。
也就是說,心想事成是有根據的,
只要不停地將你想要得到的成功默念在心,
然後拿出行動,成功就會到來。
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有一種說法是世界上大約96%的財富掌握在1%的人手中。
如果真的如此,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
導致1%的人能夠擁有96%的人的財富呢?
你認為那只是意外嗎?
這是因為這1%的人知道某些事情,他們明白某個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如何運用吸引力法則來為自己吸引財富。

 

關注什麼,就會吸引什麼,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的發現

  2006年,美國Prime Time公司推出一部名為《秘密》的紀錄片,
該片堪稱成功學、財富學的經典之作。
四個月中該紀錄片的DVD銷量就達到了200萬張。
《秘密》中所揭示的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
這部紀錄片幫助不少讀者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
達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成功。
那麼,吸引力法則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吸引力法則早在萬古之初就開始存在並運行了。
西元前三千年,它就被記載在了翡翠石板上。
隨後,這個法則通過各種形式被記錄下來並流傳了好幾個時代。
歷史上一直有許多人覬覦這個法則,
也有許多人試圖讓世人知曉這個秘密,
但是當知道這個秘密的人在自己取得成功以後,
就立刻將秘密隱藏起來。
然而,不管他們如何隱藏,
這個秘密都一直存在並且被繼承了下來。

  吸引力法則早就存在,
只是有的人意識到它的存在,而有的人意識不到而已。
一直以來,它就在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意識到的人能夠根據吸引力法則行事並取得了成功,
但有些人把吸引力法則用在了反面,從而導致了失敗。

  早在20世紀初期,美國一些心理學家證實了吸引力法則的存在,
在這一領域,很多研究者都是
當時聲名顯赫的成功學家、心理學家、思想家等。
在這些人物中,最神奇和出色的莫過於查理斯·哈尼爾了。
查理斯·哈尼爾在《矽谷禁書》等系列著作中
最核心的一個思想也是吸引力法則。

  那麼怎麼理解這個法則呢?

  吸引力法則可以簡單定義為—“關注什麼,就吸引什麼
這個意思就是說,
你所關注的事情往往最有可能出現在你的生活當中,
也就是你的意識和想法會吸引那些你所關注的事物。
比如,我們每天七點按時醒來,可是如果第二天有事,
我們想五點起床,
於是第二天即使沒有鬧鐘我們也會在五點起床。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日本首富孫正義的故事,
他的成長經歷說明:如果我們帶著信念和夢想上路,
吸引力就會發生作用,成功就可能更容易到來。

  孫正義兩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一再告訴孫正義:
你是天才,你長大以後會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企業家。

  在孫正義六歲的時候,他就這樣跟別人做自我介紹:
你好,我是孫正義,我長大以後會成為日本排名第一的企業家。
孫正義每一次自我介紹都加上這一句話,
直到他後來成為日本首富。

  孫正義給自己制定的個人藍圖:

  19歲規劃人生50年藍圖。

  30歲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光宗耀祖!

  40歲以前,要擁有至少1000億日元的資產!

  50歲之前,要作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60歲之前,事業成功!

  70歲之前,把事業交給下一任接班人!

  他是這麼規劃的,也是這樣實施的,
並且最終這位後來的日本首富成功做到了。

  吸引力法則並不是魔法
你肯定不能僅僅通過幻想就得到物質財富、實現個人理想,
你還需要實際的行動。但在付出同樣努力的情況下,
如果你善於運用吸引力法則,
那麼實現你理想的未來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你所關注的,在很大程度上就可能變成一種現實。
意識總是在所要發生的生活之前產生,

從而吸引我們關注的生活的到來。]

 

 

  在生活當中,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快樂、富有,
可是有時候雖然我們的願望很虔誠,
吸引力也沒有辦法讓你把所有的願望都實現。
但這並不意味吸引力法則失效了。
吸引力法則的作用在於它會增加讓願望變成現實的概率,
如果不懂得方法,概率就會下降。

 

  我們很多人有很好的願望和夢想,
但是為什麼他們的理想少有實現呢?
夢想成真為什麼離我們會有距離呢?那是因為:
很多有夢想的人往往關注的不是他們的夢想,
而是關注夢想的背面,
或者說關注與夢想不相關的東西,
他們的這種夢想只是一時的想法。
所以,他們就依然過著自己難以滿意的生活。
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吸引力法則的正確性。

  如果我們換種做法,改變對自己夢想的態度,
或許我們就會驚奇地看到自己期望的東西正在如願實現。
例如:你始終關注你如何獲得健康、如何變得美麗、如何獲得快樂,
那麼你的生活會逐漸聚集你關注的事物,
你實現願望的可能性會更大。

 

曾經有位記者在鄉下遇到一位正在山坡放羊的少年,
於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記者:為什麼要放羊?

  放羊娃:放羊為了賣錢。

  記者:為什麼要賣錢?

  放羊娃:賣錢為了娶媳婦。

  記者:為什麼要娶媳婦?

  放羊娃:娶媳婦為了生個娃。

  記者:為什麼要生個娃?

  放羊娃:生個娃以後好接著放羊啊!

 

也許看完這個故事大家都會會心一笑,
笑這個孩子和他的下一代都是周而復始地生活。
沒有大志向,也沒有改變自己生活的想法。

  從這個角度來說,由於他生活在條件艱苦資訊閉塞的農村,
他所關注的主要是放羊,於是就吸引了他所關注的條件,
使其變成現實,他的生活也就墜入了這樣一個循環。
俗話說煎餅再大也大不過烙餅的鍋,
這個孩子生活在那樣一個環境,
他的想法就大部分都是圍繞著放羊。
他基本上不會有成為籃球明星去打NBA的想法,
更不會有成為電腦專家去研發晶片的理想,
因為他每天關注的是哪裡草多好放羊,
哪天天氣不好要去打草。

  這個故事從反面說明,你所關注的,
在很大程度上就可能變成一種現實。

  如果沒有人去打擾,
放羊娃也許會繼續過著他所說的理想中的生活:
放羊、賣錢、娶媳婦、生娃、讓娃接著放羊。
他的這個關注很容易實現,而且也很容易墜入一個循環。
但是如果這位元記者告訴他,山的外邊不再是山,
還有更多夢想,
那麼這個孩子就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他想變成的人,
過上他所希望的另外一種生活。由此可見,
意識總是在所要發生的生活之前產生,
從而吸引我們關注的生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