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的身心2014101806:30 禪修的身心/釋繼程法師 修禅或止觀如果是從解脫道的目標著手, 那是一個極大的身心調整過程, 要將世間的粗俗染著的身心, 調和為出世間的深細及超越, 沒有經過大幅度的調整及更變, 如何可能, 故其過程中也必會出現種種障礙及狀況、反應。 修行的道路是很長遠的, 修行的過程也不會是平坦順利的, 不是掌握了方法, 確定了目標就已經解決了;乃至上路了。 漸修漸進時,也還是有著不少的問題及障礙會出現的。 在止觀法門的教導中, 老師的責任並不是在教導一個方法而已, 對於修學者在修學過程的種種身心狀態, 以及各種身心在調整及修練的過程所出現的反應, 都應有一定的了解,乃至協助學員會處理這些問題。 專精而深細的身心磨練 修行止觀是一種專精而深細的身心磨練, 調整、改變、提升乃至開悟的法門。 因此此法門中種種方法的應用上, 都不可能一蹴而成, 間中也必須克服及解決許多問題及障礙, 才能漸次完成目標。 我們的身心在平常的狀態, 也已有了粗與細的不同。 一個身體狀況粗的人,即是身體健康較有問題, 心理較粗的狀況則顯示了情緒上的不穩定、 心智的幼 稚、思考上的膚淺、 行為及言談上的粗俗,還經常喜歡胡思亂想、 妄念多而雜等等。 身心較細者則生理較健康,心理平衡、 穩定、深細思考,心智成熟。 但無論如何, 平常的身心狀況真正從修道角度來看, 仍然還是較粗的,即使是身心較細者, 因其思考層面及資訊來源仍然從外在的種種境界, 通過五根的接收、傳達而來, 故若不能讓心調得更深細,其狀況仍然是不夠細的。 何況在平常身心即呈現為粗狀況者。 修行禅定方法即是在將粗調至細的一個過程, 並將身心在調整後能安住於較細較深的境界, 並依此身心狀態來面對生活,處理種種的事務。 在調整的過程中,從粗至細,層層深入, 間中會有種種因身心的狀況在調整中出現的反應。 這些反應有正也有負, 正面的反應顯現了修行深入的順暢及進步, 負面的反應顯示了身心種種障礙, 包括了病況,潛伏性的傷、病, 及內髒的種種問題,心理上的不平衡、 壓力及種種惡性心理作用及 以往惡業造作而潛留下來的力量。 正面的反應使我們在修持時更進一層, 或增強信心,但也切不可貪染於此, 否則也將形成境界上的障礙。 因染於此則不捨,不捨則不能再向前進了。 因此即使是如此好的反應,也當在明覺後, 將之捨下,而求更進一步的提升。 障礙出現未必是不好的 負面反應顯示出是障礙, 那是身心因某種問題的存在, 故使調和身心的過程無法順暢進行, 但並不意味著此障礙的出現便必然是不好的。 這種狀況出現只告訴我們身心的問題, 只要我們懂得方法來處理這些問題, 等問題處理好或解決了,禅境便可能再進一層了。 因此這種類似逆境者,對行者而言, 並不是嚴重的破壞,問題是看在禅者如何去處置它。 一般上,對修 行止觀法門的完整概念及方法的掌握, 對於克服這些反應上,是有決定性的作用的。 身心在出現各種反應時, 有些是內在的,只是從體內及內心裡產生, 並沒有顯現為外在的作用。 如此反應則當事者才會較清楚的知道與感受, 但對於狀況,也許還不會明白, 或如何處理。因此需要與有經驗或知識的老師溝通, 從中去明白其狀況,並以方法處理或調整。 有些反應則會從外在的現象顯現出來, 如身體的擺動,體內某些部位疼痛、 絞痛、劇痛,在經行時不能控制地快走或不停的走, 也會有大哭大笑類似發洩的行動。 這些情況對於沒有這種經驗及知識者, 容易成為一種心理上的恐慌及疑惑, 不只行者本身如此,他人也會如此。 但對於有過經驗及明白此狀況者, 便會以平常心對待。 因為在身心整個專精鍛練的過程中, 任何狀況及反應雖然因人而異, 但都是可能出現的。 對於類此情況,老師如有經驗及明白, 便會施以適當的手法來協助禅眾安定並處理。 有時會讓禅者先順著身心反應的狀況而發動, 才漸漸的將此動況靜止下來, 有時則即刻安頓之,這皆視情形及需要而定。 以觀念安頓各種身心反應 一般上在處理身心反應時, 要從觀念上去安頓,讓禅眾明白身心反應的可能性, 故在出現時,內心清楚而穩定, 消除種種不良心理,如恐懼、疑惑、猜測、亂想等。 然後進一步看出反應出自何種原因, 生理上的,或者心理上的; 是正面或負面; 是內在的或者顯現於外的, 接著 才應用方法調整、處理或解決。 總之任何反應都應正視之, 不以之為奇為不正常,並不受其干擾, 才能正確的安頓。 有些人以為修禅定或靜坐, 就是靜靜的,不應有任何的反應或動作, 其實並不全然如此。 有些修禅者因本身沒有類此經驗, 便以為這種現象是「著魔」, 是不對的,不應有的。 禅行者在修行中不發生此狀況, 可能是此人身心健康、狀況良好且平衡, 而且宿世慧根深厚,故能在修持上, 穩穩上路,間中不遇阻礙及反應。 但類此禅者,對於禅修過程及其他禅者 的反應及狀況,應會有正確的認識的, 並能以其豐富的知識來指導他們處理。 也有一些禅 者因本身在功夫上未能專精及深入, 故身心還是處於沒有進一層的調練過程, 故沒有出現反應,若沒有真正明白, 便可能會視此等反應為反常或魔境了。 在種種內外在、身與心,正與負的反應中, 並不都是非以發洩式的方式顯現而不能控制的。 有些是因為生理狀況太差, 體內的自體治療作用通過氣的引動而運作, 由於身體健康不好,故阻礙大, 氣在引動而運行時, 受到了大的阻礙便得大力的沖之, 以期能通過而療治之。 此時便不易控制身體的搖擺動作了, 但如果心調得好,心力提起, 還是可以制止並控制的, 但若是氣在絞通體內器官及部位時, 那就只能任由其發作了, 心只是更專注於方法上, 讓此作用自行運作並結束。 至於心理上的壓力及不平衡, 有時藉著大哭大笑的方式,能發洩並調整。 有時候則是心理從粗 、剛的狀態調至較細、 柔的過程反應,不過在適當的時候也還是 要去控制的,而且不能經常如此, 否則便不是身心的自然反應, 而是慣性了,是慣性便會形成進步的障礙了。 多親近善知識、參閱資料 幾乎大部份的人在修禅時都應該會有身心反應的, 因為我們身心的粗狀態及各種問題都還是存在的、 潛深於身心的,但有些則因所學的方法, 著重於思想上的觀想而不注重生理與心理的調和; 有些則因本身的身心皆處於較粗的狀態, 在用功時又不能深入; 有些則因本身身心已較深的調和, 或處於較細的狀態; 也有一些則因個性偏重於理性、 故對於直覺的體會非其所長所重, 且心力也較強、較能穩定,故在禅修時, 明顯的身心反應,尤其是外在的,便少發生了。 但有些則較明顯、直接,甚至強烈的。 修禅或止觀,如果是從解脫道的目標著手, 那是一個極大的身心調整過程, 要將世間的粗俗染著的身心調和 為出世間的深細及超越, 沒有經過大幅度的調整及更變, 如何可能,故其過程中也必會出現種種 問題出在我們是否懂得正視之而處理、解決。 因此禅修中,多親近善知識、 老師,多參閱有關的資料, 並從佛法的正知見為整個修行 之基礎的建設及目標的確立, 在整個身心以禅修方法的鍛練、調整中, 漸漸的深入,而達到淨化身心、 澈見本性、解脫自在的境界。 (一九九四年十一 月七日山城般若巖) (摘自《人生雜誌》第144期) 相關文章 茶禪一味---身心一如 奧修的十 誡 收攝身心的音樂~梵音精選50首! 哀悼所有空難亡者─祈禱您們速離苦厄-身心安住! 所說出的話~就是所修的路 我要留言 建築奇葩 ─ 福建土樓 打開你的直覺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