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想的要領總輯9-5 ─《定慧初修》

2018101808:30
觀想的要領總輯-南懷瑾大師




9-5《定慧初修》※



  觀想念佛,先要將小品《彌陀經》所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
以乃《無量壽經》所說的境界,
乃至《法華經》中佛所說的奧秘,作基本的認識。
  觀是心觀,想是心想。老實說,修行就是造業。
不過不造五濁惡世的惡業或無記業,
而是造善業,進而修造成佛的菩提大業。
觀想就是轉業的方法,因為觀想也是“見”“思”的境界。
在凡夫的“見”“思”上,未曾明道,
一切皆在無明雜染中亂起“見~思”,所以叫做“見思惑”。
明道以後的“見”則轉為般若智的見地;
“思”則轉為“正思惟”的觀照成就。
一念之間,轉識成智的關鍵即在此,只要將此一念轉過來就行。
可是多少修行人,最難得的便在此無可著力的一轉啊!
  觀想念佛有許多方祛,將來如有機緣,
再作詳細講述,現在先簡略說~容易做到的方法。
  
首先,應請一尊莊嚴相好的佛像。
或雕、或塑、或畫、或磁造、或銅質都可以。
修習者,自身或立、或坐---跏趺坐,須面對佛像。
但佛像的頭面,必須略高過於自己的頭額,
佛相的雙目與自己雙目平視而略高些許。
自己看著佛的眉間,或清淨妙目,這樣長留影像。
不管他是真身佛或塑造畫像的佛,
初步只須存念觀想清清明明習慣性所見的影像,
“系心一緣”,念念不忘。但是佛有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剎那間是不容易觀起來的。
因此,初修者,或者只觀佛像眉間的一點亮光,或觀佛的清淨妙目也可。
這樣也就是“繫心一緣”的念佛法門。
但有人看見佛的雙目笑了.自己也笑了,這卻不可以。
因為,動了散亂心念。
此時仍應一心不亂,系心一緣的觀想下去。觀好以後。
有了深刻印象,不須太加著意,漸漸的,
隨時隨地,都有“阿彌陀佛”一點亮光的深刻印象現前,
而此心念中的“阿彌陀佛”,念念不忘。
乃至觀佛全身,以及極樂世界的淨土境界,
一一歷歷分明.這樣便是初基的觀想成就。

在開始修觀的時候,
也可以直接觀佛的全身,或觀佛像胸前的“卍”放光。
  在修此觀想念佛的法門中,真的看見“阿彌陀佛”現前時,
切莫亂動歡喜心,或種種散亂心,這只表示你觀想對了。
所以這時,不要歡喜,也不要恐懼,只是澄心止意,
一念不亂,我在佛的心中,佛也在我的心中,了了分明,無有差射。
但也不是說好像投胎一樣,投在佛的身中,
而是覺得我心與佛合而為一,佛我一如,了無分別。
既不我慢貢高,也無歡喜也無悲,一心清淨自在,一念“阿彌陀佛”。
所謂“萬年一念,一念萬年。”如此即可。
  
如果有時候觀到自己身體內外充滿光明,
心中不要起分別,不要問此光是真是假,是佛是魔。
是真的佛光也很平凡,是魔光也沒有什麼可怕,即使放光動地也不希奇。
這些境界,都是自性心光的偶然顯露而已。
一切眾生,本來就具備了這些功能,
現在只是回復了白性心光,不希奇、不執著就好。
如果一生執著之心,就自起魔障了。
有時觀想念佛下去,自己頭頂會呈現光明。
但要注意,頭頂放光,同樣也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見的。
如果是用眼睛看見的,則兩眼必已上翻,那樣會影響眼神經與腦神經。
凡是念佛念得好的人,外面的形貌,
更顯得慈祥、可親、活潑、和藹、清淨、莊嚴。
心身更健康,頭腦更清楚。
是一個活活潑潑的平凡人,慈悲喜捨的平凡人。
稍有怪異,即不是佛,而是糊塗的“糊”了。
所以說,頭頂放光,身體內外放光,都是自己觀照而知的,不是肉眼所見。
肉眼看見的光影,必須小心求證,是否是眼病現象。
如在靈明中,見一片光明,常時修習,永不退轉,
將來臨命終時,從頂囟門蓦直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就有把握。
但年紀大的人,平常日子念佛觀想,如無真正定力功夫,
切切不可隨便就觀想頭頂,否則,很容易走掉,或者引起血壓升高。
所以密乘傳法時,往往同時傳授藥師佛的長壽法,
觀想藥師佛的法門,是從頭頂下降,不致虛脫。
強健的人也可以修此法門,因為年青人壽元充沛,
未來的日子還長的很,須知一個人求生不易,
求死也很難,所以要真能修到來去自在,可不容易。





 



明天同一時間見~~

 
 
 
觀想的要領總輯─南懷瑾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