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的真實究竟義/金法藏
“成佛的法華”,被佛推為“經中之王”,
乃天臺宗或法華宗建宗立派的主依佛典,
祖師大德譽其為圓頓終教的極唱。
法華經內因緣比喻的故事,在學佛人中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對於念佛淨土行者,具有極大的鼓舞感召力;
八歲龍女當身成佛,對於希冀即身成佛的大心行者,具有非常的激勵示範力;
觀音普門感應,對於祈禱除災得福的廣大民眾,具有非凡的信仰崇拜力;
如是等等。
法華經中除了開示悟入、十如是和會三歸一等少數論理的部分之外,
其餘大部分是佛菩薩的本生因緣故事,
佛菩薩的神通威德,譬喻故事等等,
加之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得文字流暢,是故大家喜聞樂讀。
法華經看似易懂,其實非常難懂,
許多聲聞證果者都不解其奧妙,何況一般的學佛人呢?
佛門中主要將法華作為教下巨著來弘揚,
其實本經從頭到尾都是宗門公案和見性境界,
為暢世尊宣說法華之本懷,又限於本書的篇幅,僅能擇要作教門宗說。
本文僅拈提舉唱法華方便品的部分經文,作為悟入佛知見的入門考題和禪機。
在本品中,世尊舉例開示成佛道的法門:
1.六度成道,2.建塔成道,3.造像成道,
4.供佛成道,5.禮佛成道,6.念佛成道,7.聞法成道,等等。
學佛人都會以為,這些都是資糧位的因行,
是為以後見性開悟成佛道打基礎的階段。
殊不知,見性成佛道的時節因緣就在這些看似平常的佛門行為中
,此乃“如是因”和“如是果”的最好說明。
楞嚴經中世尊說:因地發心應與果地覺相應,
本部分就是要說明此因心與果覺的相應之道。
下面僅選擇禮佛成道和念佛成道來解說之。
1.禮佛成道
或有人禮拜 或復但合掌
乃至舉一手 或復小低頭
以此供養像 漸見無量佛
自成無上道 廣度無數眾
入無餘涅槃 如薪盡火滅。
我們日常面對佛像,禮拜、合掌、舉手、點頭都有,
再以香燈花果淨水等恭敬供養佛;
漸漸看見網路書籍光碟圖片的無量佛,就是看不到自佛世界中的恒沙佛;
自成六道輪回億無一失,自成無上道卻億中無一;
廣度無數眾實在談不上,自未能度而度別人腳骨發軟、心裡發虛;
逝世後如薪盡火滅則不無,入無餘涅槃卻是久遠前的傳說。
末學如上所言是否是現實的寫照,相信讀者都會心知肚明。
那麼經中之王如是說,必有其玄機密意所在,且聽下面分解。
其實,這段偈既能唯識明心又能禪宗見性,
但唯識明心者只能見到無形無色之佛,
若說“自成無上道”,心裡多少有些發虛。
若人在禮拜合掌舉手點頭之際,
見到臨濟“黑豆”發芽,趙州“石筍”破土,
“兔子長角”,“鯉魚點額”,“鱉鼻蛇”露頭,
“仰山拔鍬就行”,克勤“金鴨”生煙,雲門“目機銖兩”,
“子湖狗”兒咬腳,“丙丁童子求火”,
如此才是見性成道的境界,方能見到恒河沙數佛,
觸目菩提無上道就展現在面前,
十方微塵諸佛涅槃門就在自己的眼前,
如此度眾腳踏實地、心安理得。
先說禮拜佛像,這是佛門四眾的常規性儀軌,
已經習慣成自然,一般人不會覺得有什麼奧妙之處。
但在明心見性者看來,卻是大有講究,
下面舉出一則祖師禪公案,發起我們的參究疑情。
“報恩禮拜”公案。
報恩懷嶽禪師,問:「如何是目前佛?」師曰:「快禮拜。」
[《五燈會元》卷7]
報恩懷岳是青原系禪師,乃雪峰義存祖師的法嗣。
學人問:如何才能觸目見到天真本來佛?
報恩禪師回答:趕快禮拜就是了。
見佛有幾種:一是見到無形無色的法身佛,此見不是真的眼見,
而是親自體悟觸證的意思,這是唯識宗證見第八識的明心見處;
二是見到法報化三身佛,是指在自身的正法眼藏內見到自性佛,
無形無色與有形有色的都能見到,這是見性者的真空妙有不二之見地。
宗門所問的大多是見性的境界,禪師令學人禮拜,
利根者當下就能觸證到第八識心,從而明如來藏心開悟;
特利根者馬上能見到正法眼藏性相,從而見性開悟。
正因為如此,法華經中有“常不輕菩薩品”,
講述世尊在因地時,專修禮拜讚歎忍辱,後來見性開悟之事。
大家天天做功課時都會禮佛,為何卻不能明心見性呢?
大家需參究,說禮拜者,則非禮拜者,是名禮拜者。
何為禮佛?禮佛的是誰?參!
下面再舉出祖師禪公案一則,來說明合掌恭敬中的機鋒密意。
“僧人合十”公案。
昔有一僧,在經堂內不看經,每日打坐。
藏主曰:「何不看經?」僧曰:「某甲不識字。」
主曰:「何不問人?」僧近前,叉手鞠躬曰:
「這箇是甚麼字?」主無對。[《五燈會元》卷6 ]
此禪僧乃無名氏。
大家且參究,此僧不看經只打坐,合掌叉手點頭鞠躬問何字?
若人識得“叉手鞠躬問字”的玄機,
就明白本經中禮拜、合掌、舉手和點頭能見無量佛的禪機,
就能悟入佛知見的向上菩提路,
於是就能逐漸品出法華經王中的無上醍醐法味了。
2.念佛成道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念佛人乍看此偈,心裡得到極大的鼓舞與安慰。
因為實實在在說,大多數人只有散亂心念佛的本事。
據黃念祖大德說,他一生努力修行,
最多時一天一夜念佛十四萬聲,
到晚年也只是具有念佛數十句一心不亂的功夫。
難得難得,黃老在末法時代還能作如是誠實之語!
但是念佛人細想之後,又覺得心裡很不踏實。
因為,淨土要典無量壽經雲: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阿彌陀經云:一心不亂或一心繫念一日乃至七日。
又聞法師大德說,如今念佛真正往生極樂者,也就是萬中二三而已。
可是淨宗六祖永明延壽禪師又說: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
到底聽誰的才是,到底信誰的才對?
這恐怕是目前念佛人最大的困惑和最大的煩惱。
本段文中最令人費解的是,散亂心念佛一聲,“皆已成佛道”。
可是大家的修行經驗卻是,一生努力專心念佛,
都未必能有把握往生極樂成功。
這該如何解釋才好呢?大家要明白,
此四句偈是引導見性開悟的禪機語,下面逐句加以解說。
“若人散亂心”,不是指我們的意識心散亂,
而是指楞嚴七處征心中的“心目”,表處於臣位的“人”或“心眼”。
若人會得六祖慧能的“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之心,
或會得“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之心,
就明白此“散亂心”隱含的玄機密意了。
“入於塔廟中”,一般人大多又往身外的佛寺中理解了。
下面舉出祖師禪公案一則,大家來對照體究。
“趙州殿佛”公案。趙州從諗禪師。
問:「如何是佛?」師曰:「殿裡底。」
曰:「殿裡者豈不是泥龕塑像?」
師曰:「是。」曰:「如何是佛?」
師曰:「殿裡底。」[《五燈會元》卷4 ]
趙州從諗是南嶽系禪師,乃南泉普願祖師的法嗣。
學人問:如何是本來天真佛?
趙州祖答:就是佛殿裡的那尊。
學人進問:佛殿裡的那尊是泥龕裡塑像,可是我問的是本來自性佛呀!
趙州答:就是那尊。學人再問一遍:如何是佛?
趙州依然答:就是佛殿裡的那尊。
大家若看懂此祖師禪案,就明白本句“入於塔廟中”的如來禪機鋒了。
讀者需參究一下,趙州祖是答非所問、文不對題,還是有切實為人之處?
問題的焦點是,趙州祖句句說的都是身自內證的自佛世界內的如幻法境界,
“殿裡的”是指本身自佛世界內法藏殿裡的自性佛;
可是學人卻句句往身外土木建築的大殿佛龕裡領會,
結果就產生風馬牛不相及的現象。
套用金剛經的三段式就是,趙州說殿裡佛,即非殿裡佛,是名殿裡佛。
會嗎?若人會得趙州的“殿裡的”,就明白佛說“塔廟中”為何物了。
“一稱南無佛”。
大家多半將此句理解成,用口稱念一聲佛號。
其實,只有參透“念佛是誰”的禪和,才真正明白此句的機鋒。
那麼參透此句者是什麼境界呢?
此見性者,能在自佛世界內,見到自性行者盡形壽地念而無念地念佛,
無論散亂心或專一心總是法爾自然地那麼念。
“皆已成佛道”。
見性者稱念佛或憶念佛時,觸目菩提道就展現在面前,
並有佛的白毫光照耀在菩提道上,此為見性成佛道的境界相。
此時才真正明白觀無量壽佛經所說“一一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的密意。
順便說說,淨土經典也同樣充滿了禪機密意,
佛是三句不離本行,在大乘經典中處處開示佛之知見,
亦即明心見性的大事因緣。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學佛人而言,是很難契入開悟境界的。
淨土行者即使沒開悟,照樣可以往生極樂,
只要仰信佛言誠實不虛,記住一個樸實的道理:
佛言不信,誰言可信;
不生淨土,更生何處。
於是不聽任何動搖自己念佛往生信念的話,
也不自贊貶他、說是說非,以免正眼未開、誤造罪業而影響往生,
一心老實念佛求生極樂就是了。
見了阿彌陀,何愁不開悟。
若人真正心領神會上述佛祖公案了,
就有能力進入下一步見性禪觀的境界。
本文摘要于《正法眼藏通錄》第三章法華禪要,原文出處: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e63d000100wqt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