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三十三化身之第二相─龍頭觀音

2013061606:30

觀音2.jpg

法像:

   乘坐龍頭之上的觀音龍是獸中之王,譬喻觀音威德力。
也有的法相是右手持楊柳,左手持淨瓶作瀉水狀,
呈雲中乘龍之像,故又稱「乘龍觀音」。
然而,佛教之龍在具象上又無異於中國民間傳說之龍,
所以稱龍頭觀音。
現代也有一新名稱騎龍觀音。

願力:

   據正法念處經卷十八畜生品載,龍王攝屬於畜生趣,
乃愚癡、瞋恚之人所受之果報,其住所稱為戲樂城,
分為法行龍王、非法行龍王二種。
法行龍王有七頭,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羅等諸龍王,
瞋恚之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故不受熱沙之苦,
以善心依時降雨,令世間五穀成熟。
非法行龍王有波羅摩梯、毘謀林婆、迦羅等龍王,
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婆羅門之故,
常受熱沙之苦,以惡心起惡雲雨,令一切五穀皆悉弊惡。

    在古代佛教的石像和繪畫中,亦常有行法龍王之像。
又《佛光大辭典》釋"水天 " 云:梵名 Varuna。
音譯作…… 縛樓那、婆樓那、伐樓拿。
觀音所踏的龍頭像,當有源於對佛教的行法雨龍。
乘雲中之龍,
以龍譬喻觀音之威德,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天龍身。

    按龍在梵語中稱 「那伽」,
長身無足,又譯 「龍象」,
形容諸阿羅漢中修行最勇猛的。
因為在水中龍力最大,在陸上象力最強,
所以以此為喻觀音威力。
龍在中國古代神話的出現,由來已久。
《禮記》載有 「麟、鳳、龜、龍」四靈之說,
《左傳》記有 「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說文》說龍 「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是謂龍乃神物。
《韓非子》中的「飛龍乘雲」,
《易經》中的 「雲從龍」、」召雲者龍」,
都說明龍具降雨功能。這與《華嚴經》說: 
「有無量諸大龍王,即如毗樓博義龍王、婆竭龍王等,
莫不勤力興雲佈雨,令諸眾生熱惱消滅」,如出一轍。
觀音與龍的因緣,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載:
釋迦指定普陀山 為觀音道場,對觀音說:
「越國南海中間普陀巖,是汝去處。
吾代乎地龍化一座蓮臺,渡洋而去」。
這可能是龍作為觀音坐騎的緣起。
 據此,龍頭觀音所乘之龍,
當是佛教所謂護法神龍之屬,或謂天龍。

   古印度的說法,相信觀世音菩薩,是水神之神濕婆神演進而成,
語波濕水神阿難陀女神,貌合又神合,所以油水神演生的。
觀音乘在龍神上的法像,是承襲太古時代的思想。

小故事:
   相傳東海有一種頭像龍身像龜的怪物經常危害人間。
觀音菩薩知道後,大發慈悲之心,決定為民除害,
便來到東海將怪物降伏,並躍上龍頭怪物的背上現出寶相。
於是,從此過上了太平日子的百姓便塑了
一尊腳踏龍頭怪物的觀音菩薩像供奉起來。
表示觀音菩薩法力無邊,樂於為民除害,保佑眾生安居樂業。
這故是有點像是鰲頭觀音的故事,可以互相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