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100個古村鎮(一)

2014110118:30
 

中國最美的100個古村鎮(一)

   《中國最美的100個古村鎮》,甄選了100個古樸的村鎮,將帶領讀者游目騁懷,神游中華大地。您可以體悟徽派建築的儒雅,可以觸摸江南水鄉的溫柔,可以領略西北院落的質樸無華,也可以感受湘黔領地的秀逸,揭開一段段被塵封的歷史記憶。

(一)徽派民居——大家風範




一、宏村

    宏村位於安徽省黃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裡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個村落占地30公頃,枕雷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裡的鄉村”之美稱。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從整個外觀上說,宏村是古黟桃花源裡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裡的鄉村”之美譽。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閒庭興步其間,悠然之情濃烈得讓人心醉。全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著名景點還有:南湖春曉,書院誦讀,月沼風荷,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古樹,雷崗夕照等。樹人堂、桃源居、敬修堂、德義堂、碧園等一大批獨具匠心、精雕細作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美。宏村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的皖南鄉村,且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它背倚黃山餘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經常雲蒸霞蔚,有時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因此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




 
二、西遞

    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西遞村,是黃山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她地理位置適中,位於安徽省南部。她群峰連綿,風光秀麗,至今仍然保留著明清古民居300餘幢,其中保存古樸完整的還有124幢,素有“桃花源裡人家”之稱。 西遞村是一個古樸典雅,底蘊深厚的古村落。她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築藝術,又有濃郁內涵的人文景觀,從而形成了底蘊深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的顯著持征。村前矗立明萬曆陸年胡文光刺史牌樓,全用本地黑色[黟縣青]建成,雕琢精絕,巍峨高聳,為我國石坊建築中之瑰寶。漫步村中,隨處可見那粉牆青瓦,鱗次櫛比,青石鋪路,巷貫街連,鑲嵌漏窗,鏤空門罩和那層層疊疊的飛簷翹角,突兀多資的馬頭牆。民宅廳堂雕樑畫棟,描金飛彩,攔板斗拱,窗扇、菱花門全是精美細做的木雕佳品。天花板上飾有絢麗的彩繪,廂房板壁配有典雅的書畫。廳堂掛有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聯,不僅予人以美學之享受且曉人以處世哲理。還有那具有徽派特色的前庭後院。全都綴以花壇水池,隔以低牆漏窗,飾以磚石雕刻,植以花木盆景,琳琅滿目,絢麗多姿。




三、盧村

    盧村位於安徽省黟縣,又名雉山村,地處交通要道羊棧嶺南側。距世界文化遺產地--宏村以北約1千米,參觀完宏村順道去一次盧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盧村靠山臨水,村西小溪名下門溪,村東小溪稱前街溪,至村南匯合而成豐棧河。村東民宅依溪而建,臨水一側多挑出,建有敞廊,別有一番情趣。一級級青石抬階,一座座小木橋,使人感覺身處山村,卻又似在水鄉。盧村古民居群是清朝道光年間四品朝議大夫盧幫燮所建。其中最聞名遐邇的“木雕樓”為徽派藝術中的極品,主要包括至誠堂、思濟堂、思成堂、玻璃院等宅院。由當時的主人雇傭2名工匠花費近20年的時間精雕細刻而成。其木刻雕功之精細、藝術成就之高,都令人歎為觀止。曾經引起很大反響的黃梅劇《徽州女人》就是以木雕樓為場景而搬上舞臺。

 




 
 四、塔川

    塔川隸屬於黟縣際聯鎮,又名塔上。它位於黟縣桃花源著名旅遊景點--宏村到木坑竹海景點途中,距宏村僅2公里,是黟縣小桃源眾多美麗富饒的自然村落中一個獨具魅力的山間村落。 塔川,背倚高聳雲端的黃山西南余脈黃堆山,遙對碧波蕩漾的十裡奇墅湖。  從巨集村出發、沿巨集泗公路不出兩公里,便可來到塔川村。來到村口,映入眼簾的是數棵巨大古樹,它們分別是樟、榧、楓等樹,這裡便是塔川第一景“五樹參天”。歷經數百年的參天古木,每株是有數人合抱,斑駁的樹身,仿佛在向人們敘述著塔川村那滄桑歷史,那露出地面的粗壯樹根,有的向巨掌,支撐起一柄柄遮天巨傘。塔川,背倚高聳雲端的黃山西南余脈黃堆山,遙對碧波蕩漾的十裡奇墅湖。粉牆黛瓦,飛簷翹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層層迭迭,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座巨型寶塔,藏身在山谷之間,掩映在濃蔭叢中。



五、查濟
    在黃山山脈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著一個令人稱奇的古村落——查濟。它的規模之大,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敗頹廢的滄桑之美,能讓人看見中國鄉村時代輝煌的歷史。查濟村位於皖南涇縣城西60公里處,明清民居古建築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10裡,現存有明代建築80處,清代建築109處。查濟青山環抱,綠樹成蔭,三溪穿村(許溪、石溪、岑溪),四門三塔相映。古民居鱗次櫛比,古建築成群,經過長期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整個村子呈長條形,綿延十裡。一座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鱗次櫛比的古民居,莊嚴肅穆的祠堂,巍巍聳立的寶塔,飄逸的涼亭,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古樹,閒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發著古樸典雅氣息的古村落,以其獨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靈。查濟是一個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歲月的浸潤使它變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環繞著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煉千年的珍寶。說查濟是深山碧玉,僅僅把它作為一件物什來看待的。而把它看作一位恬淡隱忍的老者,也是可行的,他虛懷若谷,不與世俗爭鋒,只願獨守家園。轉念一想,我又覺得查濟是一名款步而行的少女,她的青春無處不在,鮮活的臉龐蕩漾著生命的韻律,青山是她的外衣,白雲是她的衣袖,林泉是她的血脈,而那千年而下的淳樸敦厚民風正是她純潔的心靈。



六、南屏

    南屏,位於安徽省黟縣西南,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是一座有千年歷史、規模宏大的古村落,因《菊豆》、《臥虎藏龍》等多部著名影片在此拍攝,被稱為中國影視村。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築,村中有36眼井,72條巷,從村頭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條中軸線上,至今保留這八個大小祠堂,這種祠堂群在全省也是僅此一家。這個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築,沿著72條巷弄分佈排列,組成了一個如迷宮似的飄蕩。不要說古祠堂、古民居,單就這些層層疊疊、回還往復的巷弄,就要迷倒無數遊人。南屏是皖南古村落中以幽深街巷、祠堂群和古民居群組合構成、獨具特色的村落建築景觀典型代表。南屏村山水秀美,人文薈萃,古風依舊,民風純樸,是穿越歷史時空,解密古徽州幾百年徽商人家興衰、解密古徽州宗法制度、解密古徽州村落佈局風水原理的必去之地,也是走進鄉村、回歸自然、體驗古風的好去處。



 

七、關麓

   賞不盡的古韻,道不完的關麓。關麓位於南屏以西2公里處。地處武亭山麓、西武嶺腳,因西武嶺有“西武雄關”之稱,而該村居雄關之東麓,因此得名。 古村內,古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被稱為"關麓八家"的八幢古宅。又因過去黟縣通往祁門、安慶、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驛道經過村嶺,故別名“官路”。還因這裡古稱“塹下”,地勢非常隱蔽,此地建村可免戰亂侵擾,俗稱“官路下”。關麓村環境優雅,村前一小溪,清泉淙淙來自武亭山麓,故名武水。村口有一人工塘,面積達3000平方米,狀似彎月,稱月塘。該村有一片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建築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八幢,被稱為“關麓八家”。這八幢古宅,建於清中葉,是一戶汪姓徽遍商八個兄弟的住宅。八家相對獨立為八個單元,每一單元自成一體,各有天井、廳堂、花園、小院,但又互相通聯,屋樓上下皆有門戶將其串結,形成一個整體。


 

 
八、唐模

    唐模位於黃山南麓,始建于唐,盛於明、清,是徽州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的文明古村。田園風光幽雅別致,水口園林碩果僅存,亭坊街橋古韻悠悠……諺雲:“唐模棠樾,餓死情願”,足見其風俗之淳、屋宇之精、景色之美,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確認的歷史文化保護區。唐模居於眾山環抱之中:紫霞西聳,飛布東橫,天馬南馳,靈金北倚。筠谷和陳村二溪在村西彙聚,合為檀幹,穿村而過。風水理論認為,水象徵時間和財富。具有“水口”園林特色的唐模,被譽為徽州盆地上最美麗的村莊,其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千年銀杏之茂、造湖娛親之孝、鏡亭碑刻之精和同胞翰林之譽,至今傳誦不衰。歷史上因經濟活躍、民風純樸,而被譽為“唐朝模範村”,是徽州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的文明古村。 該村位於黃山之口,毗鄰歙縣牌坊群。檀幹溪穿村而過,全村夾岸而居,村內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及“一村三翰林”之譽而聞名中外。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蘊十分濃厚,擁有人文特色和古園林特色,被遊人譽為“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美譽。

 

  

九、棠樾

    “慈孝天下無雙裡,錦繡江南第一鄉”。世所罕見的歙縣棠樾牌坊群位於由黃山市市區前往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途中,離屯溪約26公里,離歙縣縣城約5公里。棠樾牌坊群是古徽州人倫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現;“棠”指棠樹,“樾”為兩樹交蔭之下,“棠樾”意為棠蔭之處,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落,自宋元以來已經綿延了八百餘年。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道理的概貌。其中一座明代牌坊,橫匾上鐫刻“禦制慈孝裡”幾個大字,為皇帝表彰徽商鮑壽遜父子而建。棠樾村以牌坊群而聞名於世,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建築風格混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棠樾牌坊群座落在歙縣城西10多華里的棠樾村頭大道上,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在歙縣眾多的牌坊之中,這種“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與經濟互為融貫的密切關係屢屢可見。棠樾牌坊群雄偉壯觀,全國罕見。



十、三河

    三河鎮位於肥西縣南端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豐樂河、杭埠河在此匯合,經新河向東流約15公里入巢湖三河鎮,地處合肥、六安二市交界處,與舒城、廬江縣相鄰。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鎮內河環水繞,五裡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歷來以其古老、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是鑲嵌在巢湖岸邊的一顆明珠。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賈雲集之地。有“裝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譽。三河鎮以水鄉古鎮為特色,薈萃了豐富的人文觀景,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家雲集之地。它清澈透明,晶瑩如鏡,俯瞰水面,水中游魚,岸邊垂柳,水地雲頭,皆歷歷在目。自小南河碼頭乘遊船,順流泛舟,你可以一邊品著香茗,一邊悠閒地欣賞錯身而過的兩岸風景,盡情享受“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光,洗去都市的塵埃。三河鎮上連片的古民居飛簷翹角、雕樑畫棟,是皖中地區少見的晚清建築群。白色的馬頭牆,小青瓦敷蓋的雙坡屋頂。梁檁椽柱雕花彩繪,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於門楣上的八角玲瓏的掛燈,深幽的一人巷長滿的青苔,無不透溢濃郁的古風神韻。身臨其境,不禁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十一、理坑

    理坑位於婺源縣城56公里的沱川鄉。建於北宋末年,村人好讀成風,崇尚“讀朱子之節,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明代崇禎年間廣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廳”,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清代順治年間司馬餘維樞的“司馬第”,清代道光年間茶商餘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雲溪別墅”,園林式建築“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這些古建築粉牆黛瓦、飛簷戧角、“三雕”工藝精湛,佈局科學、合理、冬暖夏涼,是生態文明的綠寶石,是建築藝術的博覽園。理坑處於婺源縣東北面的山旮旯裡面,一條小路彎彎曲曲載著當地鄉親和外地遊客進出。歷史上,婺源也隸屬于古徽州,理坑與黟縣就隔著那道山。理坑的建築等自然也就是徽派的建築風格了。然而山這邊的宏村、西遞可謂開發的紅紅火火、甚至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錄。然而仔細對比起來,理坑自有她的那份野趣與雅致。也就是這一點,吸引著一批一批的人一次一次的前去,尋找那種曾經的家園的感覺。




十二、漁梁古鎮

    漁梁位於歙縣縣城徽城鎮東南1.5公里,村落占地8.2公頃,人口1770人。該村建于唐,約在乾元二年(西元759年)姚姓遷居漁梁,並發展為村落,其形態似漁。故漁梁在唐代即已具雛形,漁梁的名稱由壩而來,漁梁整體格局保存完整,漁梁壩和水運碼頭是村落最有特性的要素。古街的盡頭是漁梁壩,它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整個壩長約百余米,斜面長五十米,均用一至兩噸重的雪白晶瑩的花崗岩石砌成。由於壩的落差較大,加上壩下亂石嶙峋,練水到此,經溢洪道飛流直下,濤聲不絕,聲震數裡,煞是壯觀,為古歙八景之一。古村落內現存傳統古建築430處,占古村落建築總數的65%。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有320處。漁梁是因經濟、水路交通等因素興起而發展的,在古徽州為數不多,反映了依託江河發展的商業性聚落的歷史風貌痕跡,村落特色主要體現在自然環境景觀,村落形態空間格局,多種類型的歷史建築及鮮明的人文特色。

 



十三、許村鎮

    許村位於婺源縣西南部,毗鄰瓷都景德鎮、 許村鎮,位於歙縣西北部,許村傍溪而設,沿溪為一條綿延數裡的古街。鎮內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錯落有致,猶如一座浩瀚的民俗博物館。在眾多的古跡名勝中,以元高陽橋和明大觀亭最為突出。高陽橋上亭榭勾欄,大觀亭飛簷高翅,與村鎮四周的青山綠水相互輝映,渾然天成一幅絕妙的風景圖畫。許村是一個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鎮,歷代名人對她情有獨鍾。“十裡沙灘水中流,東西石壁秀而幽”是李白對她的讚譽。王安石、文天祥、朱熹、董其昌等都在此留下了頌美的詩文。許村村落採用傳統的“風水”理論,整個村落佈局保留著“臨水而建,雙龍戲珠,倒水葫蘆”的基本風水態勢。輝煌的歷史為許村留下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種類多樣,佈局嚴謹,工藝精湛,在建築、歷史、學術、環境、人類學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價值。許村是一個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鎮,歷代名人對她情有獨鍾。“十裡沙灘水中流,東西石壁秀而幽”是李白對她的讚譽。王安石、文天祥、朱熹、董其昌等都在此留下了頌美的詩文。



十四、呈坎
    呈坎位於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黃山風景區的南麓,距徽州區政府駐地--岩寺鎮15公里。呈坎地處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呈坎自宋代以後徽商興起,文化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在徽州文化歷史發展中獨樹一幟。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東、背靠大山、地勢高爽、選址完全符合“忱山、環水、面屏”的古代風水理論;兩條水圳引眾川河水穿街走屍,現仍發揮著消防、排水、洩洪、灌溉等功能;眾種河繞村而過,故而呈坎村橋多,古村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以山為本,以水為魂的山水田園特色顯著。呈坎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在村落建設上,按先天八卦圖主四卦佈局形成:詮釋了水火相克生萬物,天地容萬物的先哲理論。同時呈坎村內古老的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過,形成八卦陰陽魚的分界線;村落周邊矗立著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成了天然八卦佈局。人文八卦與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佈局,使呈坎成為中國古村落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