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功法篇 —— 八段錦、易筋經

2015020706:30
氣功功法篇 —— 八段錦、易筋經



八段錦 ——
相傳由唐代道士鐘離權所創,後發展為多種套法,並分文、武兩種。
 
文八段為坐式,坐式八段錦見於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
包括寧神靜坐,手抱昆侖(即腦後枕骨粗隆),指敲玉枕,
扭頭頻頻,推摩腎俞,手轉雙輪(手向前像車輪轉動),
按摩攀足,任督慢運(意念引氣沿任督二脈運行)八節。
  武八段包括
“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
  五勞七傷往後瞧,撐臂蹲襠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身腰,
攢拳伸臂增氣力、背後七顛把病消”。
 


易筋經 ——
相傳天竺和尚達摩為傳真經,隻身東來,一路揚經頌法,後落跡于少林寺。
達摩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彩圖六)。
達摩會議後,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是《易筋經》。
《洗髓經》為內修之典,歸慧可,未傳於世。
《易筋經》為外修之書,留于少林,流傳至今。
然而現代考古資料證明,《易筋經》,實為明未天臺紫凝道人所創。
 
“易”是變通、改換、脫換之意,
“筋“指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

《易筋經》就是改變筋骨的方法。
按原來的功法要求,須先練一年左右內功:
達到內壯後,方可練《易筋經》,進而再練《洗髓經》。
在此期間,還要內服外塗佐功藥,約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
由於整個練功過程長,按原法修煉者不多,近代流傳的《易筋經》多隻取導引內容,
且與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種樣式。
而流傳較廣的是經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易筋經十二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