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只管做它!

2018092612:30

「mindfulness」的圖片搜尋結果
第九章 只管做它!

吸進、呼出,就像這樣持續下去!即使有人頭上腳下倒立,也別在意。
只要持續將注意力放在入息與出息上。專注覺知呼吸,只管持續做它。

別管其它事,別想得到什麼東西,什麼都不要管,只要覺知入息與出息。
入息與出息,入息時Bud-,出息時-dho
如此專注於呼吸,直到你覺知入息與出息……覺知入息……覺知出息。
如此保持覺知,直到心平靜下來,沒有擾動與不安,只有呼吸的出與進。
讓心維持在這樣的狀態,你還不需要一個目標。這是修行的第一階段。

行、住、坐臥 都要保持覺知

若心是自在平靜的,它會自然地覺知。
當你持續這個狀態時,呼吸會變得愈來愈微細,
不只身體變柔軟,心也變柔軟了,那是種自然的過程。
你既不覺得單調,也不會昏沉、打瞌睡只是舒適地坐著,
心無論做什麼都自在,平靜不動。
然後當出定時,你對自己說:「哇,那是什麼?」
你回想剛才所經歷的平靜,且永遠不會忘記。

跟隨我們的是正念與正知的力量,無論或說或做什麼,
或去哪裡,托缽、吃飯或洗缽,都要清楚地覺知這一切。
持續保持正念,跟著心走。

當你修習行禪①時,選擇一條步道,例如從一棵樹到另一棵,大約五十呎長。
行禪和坐禪一樣,集中注意力:
「現在,我將專精於此,以強固的正念與正知,讓心平靜。」
專注的所緣因人而異,找出最合適你的。

有些人練習對眾生散播慈心,從右腳開始,以正確的步伐行走,
走路時配合念Bud-dho,持續對那所緣保持覺知。
若心變得不安,就停下腳步,讓心安定後再繼續走路。
持續自我覺知,覺知「道」的開始和每個階段,
包括它的初、中、後段,讓這個覺知持續不斷。

行禪的意義即來回走動。這並不容易,
有些人看見我們這樣走,以為我們瘋了,他們不瞭解行禪能產生大智慧。
來回地走,若累了就站住,保持心不動。
專注於讓呼吸順暢,當它相當順暢時,再次將注意力放在走路上。

姿勢自己會變,它們在行、住、坐、臥之間變換,
不可能永遠都只是坐著、站著或躺著。
我們必須將時間花在不同的姿勢上,
讓四種姿勢都變成有益的,只管持續地做它,不過這並不容易。

專心看呼吸 不要讓心溜走

這裡有個想像它的好方法。拿個玻璃杯,將它放在桌上兩分鐘。
當時間到了,就把玻璃杯移到桌子另一處,放兩分鐘。
然後再把它放回原來的地方,也是兩分鐘。

持續反復地做,直到你開始痛苦,直到你懷疑,直到智慧生起:
「那麼,我到底在做什麼,像個瘋子一樣來回移動杯子?」
心會用它習慣的方式思考。不要管別人如何說,
只要持續移動杯子,每兩分鐘,好嗎?――
不要做白日夢,兩分鐘而非五分鐘。
兩分鐘一到,就把它移回來。專注於此,這是行動的問題。

觀察入息與出息也是如此。
將你的右腿放在左腿上而端坐,吸滿空氣直到不能再吸為止,
當入息完成時,接著就吐氣,直到肺部淨空為止。

不要強迫它,無論呼吸是長或短或柔軟都無妨,只要適合你就好。
坐著看入息與出息,讓自己保持舒適。
不要讓心溜走,若它溜走就停止,看它究竟跑去哪裡,
為何未跟著呼吸,找到它後將它帶回來,讓它和呼吸待在一起。

只管持續地做它,就如你毫無所獲,或如不曾發生任何事,
或如不知是誰在做,無論如何持續地做就對了。
就像你拿出穀倉裡的稻子撒到田裡,猶如丟掉它一般,
將種子撒滿整片田地,你對它毫不在意,然而,當時間一到,
它就會發芽成長,你再移植它,
最後終於獲得香甜的青糯米飯。它就是這麼一回事。

禪修也是如此,只要坐在那裡。有時你可能會想:
「我為何要如此專心地看呼吸?即使我不注意它,它還是會持續地進與出啊!」

嗯,你總是會找到一些事來想,那是種固執己見的心。
忘了它!繼續努力讓心平靜下來。

不管生起什麼感覺 只管看著它

一旦心平靜,呼吸就會慢下來,身體會放鬆,心也會變得愈來愈微細。
它們會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
直到似乎沒有了呼吸,然而你完全沒事,還是活得好好的。當達到這點時,不要驚慌,不要以為已停止呼吸而起身離開。那表示你的心是平靜的,
無須做任何事,只要坐著專注於當下就好。

有時你可能會質疑:「咦?我在呼吸嗎?」這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
那是思考的心。無論發生什麼事,都順其自然,不管所生起的是何種感覺,
覺知它,看著它,但不要受到迷惑。持續做它,持續地做,經常做它。

進食之後,掛號袈裟便開始行禪,持續念Buddho……Buddho……
行禪時持續地專注於Buddho,直到所行的路徑都陷下去,
無論是深及小腿或膝蓋,只管持續地走。

那不是得過且過的溜噠,一路上胡思亂想,然後回到茅蓬,
看著睡覺的草席好像在向你招手!然後像頭豬一樣倒頭呼呼大睡。
若你那麼做,那就絲毫也得不到修行的好處。

若是放棄 永遠也達不到平靜

持續地做它,直到不耐煩,
然後就看那厭煩能持續多久,持續地看,直到厭煩結束。
無論經驗到什麼,在解決它之前,都必須親自經歷過一遍。
不是重複對自己念誦「平靜、平靜、平靜」,然後當坐下來時,
平靜就會像打開開關一樣出現,否則你就放棄。
若是如此,你永遠也達不到平靜。

知易行難,就如想還俗的比丘說:
「種田對我來說,並不那麼困難,我還是回去當農夫好了!」
他們對於乳牛和水牛、耙與犁等事完全一無所知,就開始種田。
他們將發現種田,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當實際去嘗試時,才知道有多困難。

每個人都會想以那樣的方式得到平靜。事實上,平靜確實已在那裡,
只是你還不認識它而已。
你可以跟在它後面,盡情地談論它,但並不知道它是什麼。

因此,去做它,跟著它,直到你覺知,與呼吸一致,
以念Bud-dho的方式專注於呼吸。
這樣就夠了,不要讓心遊蕩到其它地方,當下覺知,就這麼做。
只要學這個,以此方法持續地做。若你開始想「什麼也沒發生」,
別理它,只管繼續做。只要堅持做下去,最後你一定能覺知呼吸。

好了,試試看吧!若你這麼打坐,心抓到竅門後,
就會進入最佳狀態,一種「恰到好處」的狀態。
當心靜下來,正知自然會生起,然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徹夜打坐,
因為心正在享受它自己。當達到這種境界時,
你可能會想為朋友說法,讓他們也能同沾法喜,有時確實會這樣。

就拿老沙彌桑(Por Sang)為例,有晚他行禪過後,
開始打坐,他的心變得光明而澄澈,他想說法,且無法停止。
我聽到有人在竹林那裡大聲開示的聲音,我心想:
「是有人在說法,或是有人在抱怨什麼事?」它並未停止。
因此,我拿起手電筒,走到那裡瞧瞧。
沒錯,在竹林裡,在燈籠的照射下盤腿打坐的正是桑,
他說話的速度非常快,我完全跟不上。

因此我對他喊到:「桑,你瘋了嗎?」

他說:「不知道怎麼一回事,我就是想說法。
禪坐時,我忍不住要說法,行禪時也一樣,
我時時刻刻都忍不住要說法,不知它何時才會停止!」

我心想,當人們在修行時,各種想像不到的事情都可能會發生。

持續精進 不要放縱情緒

因此持續做它,不要停止。
不要放縱情緒,要對抗習氣,無論你感到懶散或勤奮,
不管坐著或走路,都要修行。
當躺下來,專注於呼吸並告訴自己:「我不會耽溺在躺著的舒適中。」
如此教導你的心。只要一清醒,立即起來,繼續精進。

吃飯時,告訴自己:
「我不因渴愛而食,
只是當成醫藥,以便有足夠的精力能繼續修行。」

入睡前、進食前,都要如此警惕自己,經常保持這樣的態度。
當準備站起來時,清楚地覺知它;準備躺下來時,也要清楚地覺知它。
無論做什麼,都要保持覺醒。
當躺下來時,右脅臥並注意呼吸,念Buddho直到睡著。
然後,醒來時,佛號就像都在那裡一樣,並未間斷。
隨時保持正念,平靜才會生起。
別看別人,別管別人的閒事,只要注意自己。

當坐禪時,要坐挺直,頭不要前傾或後仰。
就如佛像一樣,要保持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姿勢,
然後心就會變得光明與清晰。

疼痛自行生起 也會自行消失

在改變姿勢前,要盡可能地忍耐。若感到痛,就讓它痛,
不要急著改變姿勢,不要對自己說:「哦!我受不了了,我最好休息一下。」
耐心地承受,直到疼痛無以復加,此時再多忍耐一會兒。

忍耐再忍耐,直到無法念佛,然後就以痛處作為所緣。
「哦!痛、痛、真痛!」讓疼痛取代佛號,成為禪修的所緣,
並持續注意它,繼續打坐。當疼痛達到極限時,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佛陀說疼痛會自行生起,也會自行消失。讓它死去,別放棄!
有時你可能會突然冒汗,鬥大的汗珠像玉米粒一樣流到胸膛。
但若撐過疼痛的感覺,你就會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了。
持續做它,但也別太逞強,只要持續穩定地修行即可。

吃飯、睡覺 都要清清楚楚

當在吃飯時也要保持覺知,咀嚼、吞下,然後它跑到哪裡去了?
哪些食物適合或不適合你,你都要清清楚楚。
飲食要知量,吃飯時持續觀察,估計再吃五口就會飽時便停止,
喝一些水,那食量就是最恰當的。
而後無論坐禪或行禪,你都不會感到沉重,你的禪修將會進步。

試試看,看你能否辦得到。不過通常我們不是如此做,
當感到飽足時,會再多吃五口。
這是我們無始的貪欲與執著,與佛陀的教法相違背,
會讓我們愈陷愈深。
若非真心想修行,你就不可能辦到。持續觀察你的心。

睡覺時也要警惕,你必須有方法才能保持清明。
你們睡眠的時間可能會有不同――有時早睡,有時晚睡。
但試著如此練習:無論何時入睡,都只睡一回。
只要一清醒,便立刻起身,不要再睡回籠覺。

無論睡多久,都只睡一回。一醒來就下定決心,
即使還未睡飽,都得起身、洗臉,
然後開始行禪或坐禪,我們應如此訓練自己。
你不可能只聽別人說便知悉這一切,
必須從實際的修行中去瞭解,因此我告訴你們要修行。

屏住呼吸 心會乖乖回來

修心是困難的。當坐禪時,讓心只有一個所緣,
讓它停留在入息與出息上,如此心才會慢慢平靜下來。
若心是混亂的,它會有許多所緣。當坐禪時,會想家嗎?
有些人會想吃麵,剛出家的人肚子經常會很餓。②
你想吃、想喝,想念各種食物,心都快瘋了。
若事情是如此,就隨它去,當你克服它時,它就會消失。

只管做它!你曾練習過行禪嗎,感覺如何?妄想紛飛嗎?
果真如此,立即停下腳步,直到心回來為止。
若心經常出走,就停止呼吸,
屏住呼吸,直到肺好像快爆炸為止,它自己就會回來。
無論情況有多遭,若它四處亂跑,就屏氣凝神,當肺快爆炸時,心就會回來。

你必須加強心力,訓練心和訓練動物不同,心真的很難訓練,別輕易放棄。
若你屏住呼吸,就無法再想任何事,心自己會乖乖回來。

均衡持續地練習 正念將不間斷生起

那就如瓶中的水,當慢慢地地倒出來時,水會滴出來――
滴滴……答答……。但當我們將瓶子更傾斜時,水則會持續傾斜而出。
正念就像這樣,若我們加速精進,以均衡而持續的方式練習,
正念將像水流一樣無間地流出。
無論行、住、坐、臥,覺知都不會間斷,像河水一樣川流不息。

我們心的訓練就像如此。在片刻的正念後,
又會再度胡思亂想,它是不安的,而正念也無法持續。
但無論它想些什麼,都別在意,只管持續精進。
它會像水滴一樣,愈來愈頻繁,終至彙聚成一條水流。
屆時覺知就會無所不在,
無論行、住、坐、臥,不管你做什麼,覺知都會照顧你。

就從現在開始,試試看,但不要急。
若你只是坐在那裡等著看好戲,那麼你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因此要小心。若太勉強,你不會成功;
但若你完全不肯嘗試,也同樣不會成功。

[注釋]

①行禪(cankama):即是在行走時修習禪定,禪修者選擇一條步道,
來回緩步慢行,這樣修法能發展覺知的平衡性、準確性與專注的持久性。
它是由注意走路的每個步驟所組成,通常分成六個步驟:
(一)舉起腳;(二)伸出腳;(三)腳向前移;
(四)腳向下放;(五)腳踏在地面;(六)腳向地面壓下,以便接著跨出第二步。

②在阿姜查的傳統裡比丘與八戒女一天只吃一餐,在早晨托缽回來之後。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