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心靈──心的訓練

2018102412:30





開展心靈─心的訓練

相關圖片




就像從樹上掉下來一樣,在我們明白怎麼回事以前
「碰!」我們已經撞地了。(不清楚摔的過程)
這跟十二因緣一樣。我們直接所經驗的痛苦,
是經歷了整個十二因緣鎖鏈(chain)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勸誡他的弟子們要覺察(investigate)
和完全地知曉他們自己的心,
才能在他們「撞地」以前,捉住自己。

不要只做你喜歡的事,不要放縱你的想法。

停止這種盲目的追隨,你必須不斷地去阻擋這無明之流,
而這就叫做「訓練」。

如果你不去抗拒(oppose and resist)你的心,
那麼就只順從情緒了。

這種修行是不正確的,
就像縱容小孩子的每一個隨興所欲(whim)一般。

訓練自己的心也必須如此,別縱容它的隨興所欲。

以佛法來訓練你自己,代替情緒的放任吧!

訓練的重心是觀察動機、審視心靈。



如果我們訓練這顆心,
去擁有羞恥感和對惡行的恐懼感的話,
那麼,我們便會有所克制,我們將會謹慎小心……。

一旦如此,我們的正念就會變得更強,
我們將能在一切時中保持正念。

但是要去讀你自己的心。

禪修者的責任是正念、鎮定和滿足,
這幾件事能夠終止我們那些「不曾訓練的心」的習氣。

在訓練心的當中,你不得執著「稱讚」和「責備」。
由於習氣作祟,我們的心無法平靜,
這是因為我們過去的行為,使它們如影隨形地困擾我們。

唯有當心是沒有雜染的,心才能是寧靜的。

你必須向內反觀自己,反觀自己的身、口、意上所犯的過失。

除了你自己的身、口、意之外,你還要到哪裡修行呢?

使心健壯(安住)的意思是,使它平靜,不去胡思亂想。

平靜心的意思是,去尋找正確的平衡。

如果你已達到平和的心境,就接受它;
如果你不能達到平靜,也一樣要能承受,
心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式,且持之以恆。

專注(concentration)訓練,是使心達到堅毅和平穩的修行。

這樣的訓練能導致(bring about)心靈的寧靜。

這顆已經被「築堤」、控制、經常訓練的心,
將會獲得難以計量的利益。

不要只放縱你的情緒。

無論懈怠或是精神充沛時,都要繼續努力,
不管是在禪坐或是行禪,甚至躺臥時,都要觀照你的呼吸。

光說不練,它不會自動前來,但如果過於勇猛,
你同樣不會成功,而全然不試,當然也是不行!

保持恆長心遠比短暫的勇猛心還重要,
日復一日,月月年年不斷地修行
──這才是真功夫。

正確的修行是持續不變地修行。

修行必須持續;這意思是說,修行,或者禪坐,
是在心裡完成的,不是在身。

當禪坐結束時,不要想你已經結束了禪坐,
要思考到你只是改變姿勢罷了;
如果你這樣反省,你便會擁有寧靜。
這就稱為有規律的修行。

努力吧!你們都應該努力遵循修行,這就是訓練。



怠惰時,修行;精進時,修行,
對時、地也都清楚分明,這就叫做「開展心靈」。

有時候,禪坐的狀況會很好,有時則否。
但不必去擔心,只要繼續就好。

就在你繼續修行之際,「定」會現起,
然後就利用它來增長智慧。

徹見喜與惡都是從感官的接觸中生起的,
而不要去執著它們。

不要渴望成果或迅速的進展,
嬰兒們都是先爬,然後學走路,接下來才跑。

只要堅固你的戒行,繼續不斷的修行就對了。

我們以這種方式慢慢地摸索(feel)出自己的道路:
小心而不遺漏地收網。

我們繼續摸索下去,這就是修行。

如果喜歡做,就去做;
如果不喜歡做,也一樣地做下去,就只是保持做下去。

這就是我們禪修(do contemplation)的態度。


修行要少欲而知足。如果你很精進,你就修行,
但當你懶惰的時候,你仍然要修行。

不管你覺得喜歡或不喜歡,你應該還是同樣地修行。

不管你快樂或不快樂,你必須同樣地修行。

如果你正感到舒適,你應該修行;
如果你正感覺有病,你也應該修行。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的修行者都會保持心之持續訓練。

如果會有什麼不對勁,就讓它們只是在身體上吧!

正確的精進不是去使某些事情特別發生,
它是一種覺醒和警覺每一剎那的精進,
一種克服懶惰和煩惱的精進,
一種讓我們一天中的每個活動都在禪坐中的精進。

恆長地觀照當下所發生的事。




在修行剛起步時,那時的正念力是斷斷續續的,
就像從水龍頭滴下的小水珠一樣,
但是,如果我們精進不懈地用功下去,到最後,
這水珠與水珠間的空隙將會消失而成為持續不斷的流水。

這條正念之流,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


如果你懈怠不勤,什麼時候才會「苦」盡呢?

如果你懈怠不勤,你又能成就多少呢?
建立起我們的修行,超越懈怠吧!

如果只是聽聞法的教導而不去實踐,那麼,
你就像湯鍋裡的一根湯杓子,它每天都在鍋子裡,
卻不知道湯的滋味。

你不可能只藉由「聽」它便真正地瞭解;
聽之後,你必須要測試,並且進一步地探索。

沒有任何人能替你做,光聽別人說也無法斷除你的疑惑。

唯一能斷除疑惑之道,就是你親自做一次地完全放下。

當我們的修行開始鬆弛時,需馬上看住心,使心穩定。

一段時間後,心上軌道了,不久又鬆弛了,
心便是以這種方式牽制你。

但是有正念的人會堅定信念,不斷的重建自己。

回過頭來再嘗試、修習,並以這個方法來開展自己。

走在佛法的路上,你不能以「身」去完成,
你必須以「心」去走,去得到利益。

佛教徒的禪坐是關於「心」的,
那是為了開展「心」─ 你自己的「心」。

一位修行而開展「心」的人,
就是一位實踐佛法的人。

佛法是在修行中生起的。

教導只是指出領悟的方法,若要領悟佛法,
必須將那教導帶進我們的內心。

鎖在牢獄裡的只是這個身體,不要讓心靈也被鎖住了。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相關圖片


聰明的人用智慧觀察別人,而不是以無明來觀察。
如果有人以智慧觀察,他會學到很多;
如果有人以無明來觀察,他只會挑剔。

如果你以真正的觀智看事情,那麼你就不會執著他們。

樂與不樂生起時,你觀察他們,不會執著,他們生起又消失。
即使是最糟的煩惱生起,例如貪或嗔,
也會有足夠的智慧去觀察他們無常的本質,和讓他們逐漸消失。

如果你對他們有回應,無論喜歡或不喜歡,
這都不是智慧,這樣你只會引起更多痛苦。

如果我們不了解實相,我們會比有智慧者想得更多,
或完全沒有智慧。有許多念頭而沒有智慧是極苦。
當我們知道實相時,我們不會想太多,會成為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