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隨念的好處

2016011208:30





• 停下衝動,收攝身心/
死隨念(註)會幫助我們踩煞車。
每次我趕時間總忍不住開快車,
但又想到開這麼快萬一不慎出車禍,將造成自己或別人的死亡;
這個相升起時,內心的衝動就會停下來,踩住油門的腳也跟著鬆開了。
居安思危的意思就是,不僅在痛苦的時候才想到死,
在快樂的時候也要想到死,想到死就會起收攝的作用。

例如,在家人生日聚會時也可以做死隨念的練習。
雖然慶生是感恩、歡樂的場合,但一想到這就是他最後一次的慶生,
我以後再也看不到這位親愛的家人時,內心頓感收縮,
然而這收縮會轉為收攝,收到內心深處、真心處,然後再從深處開始向外發散,
於是就會發心想和家人有更溫暖的互動,連眼神也會不同,會變得更柔軟,更有情。

• 留下美好的關係/死隨念練習的對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死隨念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什麼好處呢?
當你想像這次見面之後不久,你就死了,再也見不到他,
會讓你珍惜這次的互動,會希望結善緣,不要結惡緣,
甚至希望能即時表達對他的感謝與愛,或是內心的愧疚。

不管是你死或是我亡,將每次的互動都當作是最後一次,
必會讓我們更珍惜每一次的相聚,並注意自己的表現。

我們不會希望知道對方死了,才懊惱地說:
「我有好多話想要跟他說,但一切都來不及了!」
「如果我知道那是和他最後一次碰面,一定不會對他說那些話!」
用死隨念的心情來迎接每次的人際互動,會讓我們更願意說出真心話,
表現出善意,在彼此內心留下美好的回憶。
這樣的死隨念會讓我們想活出最真、最善與最美的生命。
而當一個人可以如此活著時,他就更不怕死了,因為他活得很圓滿,沒有遺憾。

• 註:死隨念就是隨時隨地想到死,明白隨時都會死,
都有可能死,離死亡只有一線之隔。

• 做好時間管理/死隨念有提醒、振奮的好處,
讓人們更注意時間管理,減少拖泥帶水、懈怠延宕的習性。
想到自己快死了,時間不多了,
就會好好把握時間,把該做的事盡快完成。
若抱著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心態
,就會覺得所有該做的事以後還有時間做,
該說的話可以以後再說,不急於現在。
但當想到今天是我最後一天,就會立刻振奮起來,
希望好好地過這一天,把握每一分每一秒,不會再百無聊賴,
不會只想窩在沙發裡看電視,不會只想漫無目的地上網閒聊、打電動。

死隨念會讓我們重新排列生活中事物的優先順序,
清楚地看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充滿實踐的動力。
因此,死隨念幫助我們減去很多煩惱、掛礙和後悔。
從這個角度來看,死隨念絕非消極的厭世想法,
而是積極地管理生命、管理時間的態度。

• 沒有忌諱,心開了/對死如果有忌諱,心就很難打開,
但若願意勇敢面對死亡,心就開了。
我小學五年級時,曾出現過疑似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的症狀。
當時父母親常不在家,我每天提心吊膽,
總是擔心他們會在外面出車禍、發生意外。
就算父母都回來了,我半夜躺在床上,心中的不安仍無法驅散,
便開始擔心家中瓦斯是否關好了,漸漸地養成反覆起床檢查瓦斯開關的習慣。
每晚我都要檢查瓦斯好幾遍,明明才關好了回到床上,
卻又不確定是否關緊了,便再起來檢查一次,
一而再再而三地確認,總擔心若沒關好瓦斯會爆炸,屋內的人都會死掉。
後來症狀加劇,摸門的手把要摸好幾下,洗手要洗好幾次,
心中有個忌諱,擔心若沒做到這些次數,父母親就會死掉。

這些詛咒不斷在腦海旋繞,將我的身心牢牢地綑綁。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是我很怕死,尤其怕家人死,死亡對童年的我是難以承受的。
如此痛苦地過了一年,我終於想到一個反制的辦法,那就是反詛咒。
例如心中升起必須多摸幾次手把否則爸媽會死掉的念頭時,就趕緊反制提念說:
「如果我再摸的話,爸媽就會死掉!」我願冒這個險,因為我受不了了,
我透過不順服雜念來克制強迫性的行為。
一次又一次戰勝之後,我慢慢變得勇敢,過了約兩個月,症狀就消失了。

這個經驗,讓我看到面對自己所忌諱的死亡時,愈是怕它,就愈會被它控制;
愈是正面迎上去,愈有機會超越它。
社區大學為期十八週的生死教育課程,
是密集且有系統地讓學員面對死、談論死、想像死以及體驗死。
愈是去面對,心頭的枷鎖就愈能鬆解,心胸就會愈加開闊。
逐漸地,便可破除原先對死亡的想像,看清楚死亡的形象,
並且知道如何為死亡做準備。
多數學員在課程後半段會覺得自己變得勇敢,而且不怕死了。

作者:羅耀明
摘自: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心靈工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