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語言程式學略解

2024040909:30

Understanding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 and its Benefits! -  Aventis Learning Group
神經語言程式學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簡稱為NLP,

又譯作神經語言程式學身心語言程式學
就是•Neuro大腦 、神 經
• Linguistic 語言
• Programming程式



是一套原理、信念和技術,
其核心為心理學、神經學、語言學與人類感知,
安排組織來使之成為系統化模式,
並建立主觀現實的人類行為,
被認爲屬於實用心理學與行動策略的一種。
神經語言規劃在實證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爭議,
支持者聲稱其效果能被研究證實,
而反對者也有研究表示其不如所宣傳的效果。

認識NLP創辦人

NLP有兩位創始人,
其中一位叫做理察·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求學時主修電腦學系,
但他卻醉心研究人類行為,遍讀心理學叢書,
常常向傳統心理學派提出種種挑戰,
爾後他拿下心理學碩士與哲學碩士學位。
另外一位則是任教於加州大學的語言學家,
曾有協助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經驗
的約翰·葛瑞德(John Grinder)。
兩位皆不滿傳統心理學派的治療過程,
因其時間太長且效果不能持久。

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
他們一起研究並模仿當時四位在人類溝通
以及心理治療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大師
在治療過程運用的語言模式、心理策略等。
加上獨創的理念而整理出NLP的理論架構,
經過多年反覆的臨床實驗,
認為NLP在運用於人類行為改變方面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他們模仿的四位大師分別是
溝通大師格列戈里·貝特森 (Gregory Bateson)、
催眠治療大師及艾瑞克森
催眠治療學派創始人米爾頓·艾瑞克森 (Milton Hyland Erickson)、
家庭治療大師維珍尼亞·薩提亞 (Virginia Satir)
以及完形治療創始人弗烈茲·皮爾斯 (Fritz Pearls)。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NLP的思維模式

由於每個人的五感所感受到的經驗與訊息都不盡相同,
對於經驗、訊息的處理與程式化之後的結果也都不一樣,
所以人會如何看待某件事情,會用什麼方式來敘述也就各有不同。
溝通的意義在於接收方所獲得的反應,如果你傳遞出的訊息,
跟對方接收到的有落差,造成對方和自己所獲得的反應都不如預期的話,
那麼你就得重新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

 

關於訊息處理,NLP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NLP不是活的,怎麼會有看法?
要不要改成   NLP有一套自己的邏輯),
首先,NLP認為事件和事件所引發的感受是可以分離的,
而人們會記得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帶來的感受。
當感受可以和事件分離,感受就不再只存在於記憶,
而是此時此刻真實的存在,並且可以被獨立運用,
在此,這個存於現在可以被使用的感受我們稱之為資源(Resource)。

中國俗諺所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被蛇咬是「事件」,而害怕是「感受」,
並且成為你的「資源」,
然後被真實的運用在另一事件「面對草繩」之上。
又如,某人曾經考試得過第一名,領獎的時候心中非常高興,
此時,領獎是事件,非常的高興是感受,
將這個非常高興的感受與得獎的事件分離,
換句話說,雖然得獎是很多年前的事,但每次想到,
心中都可以感受到當時的成就、感興奮,
於是當下的感受就是資源,已經和過去的事件分離了。

「nlp timeline the」的圖片搜尋結果

每一個人身上都存有許許多多的資源
(因為你我都有不同的生活經驗與背景知識),
如果善用資源妥善發揮潛力,
就能順利地達到目的,而失敗常是不當運用資源的結果。
在NLP的系統中認為,人身上有許多系統可以儲存這些資源,
要能善用資源,首先要找出與此資源相關的儲憶系統,
我們稱這樣的系統為「心錨(Anchor)」。
心錨越清楚,資源越能被善用。

「我們溝通有多好,不是決定於我們說的多好,而是別人懂了多少。」
安迪•葛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