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蕾莎修女的故事

2021090406:30

蕾莎修女的默想禱文:
『一顆純潔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飢餓的人中,在赤身露體的人中,
在無家可歸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
在沒有人要的人中,在沒有人愛的人中,
在痲瘋病病人當中,在酗酒的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德蕾莎修女誕生於 1910年阿爾巴尼亞的司科別耶,
18歲加入「羅瑞托修女會」成為天主教傳道修女。
母親告訴她:「將妳的手放在主的手上,永遠不要拿開。」
192916日,德蕾莎修女抵達加爾各答,
毅然將自己佈施給印度窮人,作為她對上帝的奉獻,也就是她所說:
「走出去,把基督的生命給予眾生」的實踐與行動。

她的身材瘦小,略為駝背,
像似背負了千萬窮人的痛苦重擔,直立不起來背脊。
臉上佈滿了歷經艱辛歲月的縐紋,在在告訴我們許多慈悲感人的故事;
粗糙而強有力的雙手,都是經年累月服務痛苦窮人所鍛練出來的。
那雙手,從垃圾中撿拾過無數的棄嬰和病童、
清洗包紮過許多痲瘋病人的傷口、搶救過瀕臨死亡的窮苦病人、
餵食過病重的患者、摟抱過傷心絕望的窮人,
也緊緊握過無數臨終者的手,陪伴他們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她是世間無數苦難窮人、病患和殘障者的菩薩。

 



1979年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一再謙虛的說:「我不值得。」
但是,她得獎的事實,卻為數以百萬計遭社會遺棄的苦難眾生,帶來希望和尊嚴。
對此,她慈悲的說:「一定要讓窮人知道,我們愛他們。」
愛,原本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先要有愛的行動與實踐,然後可以體認什麼是愛。
達賴喇嘛說過:「一旦你在心中發展出慈悲心,然後變為行動,
你對別人的態度自然就不同了。」
人們所皈依的宗教雖有不同,
捨己救人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表現,則是全然相同。
德蕾莎修女選擇為貧窮、受苦的眾生服務,
是因為他們同為人類,是她心中神的子女,
而愛是一條簡單的道路,只要你願意就可啟程。

199795日,德蕾莎修女自知時至,
告訴身旁的修女說,她準備蒙主寵召,不久隨即往生,
結束了60年的印度菩薩行,也揮別光輝燦爛、莊嚴的一生。
德蕾莎修女最後的遺言是:「耶穌,我愛你。耶穌,我愛你。」

達賴喇嘛曾如此叮嚀:
生命總是越來越短。
因此,檢查我們的心態就變得特別重要。
我們也持續需要檢查日常生活中的自己,
這對於提供指導原則給我們自己,
將有很大的助益。

德蕾莎修女一生中的原則就是慈悲、智慧、愛與無我,
這是大乘菩薩所示現的終極精神;
她所力行展現的,不僅是我們能做什麼,而且還證明我們可以做到什麼。


每個人都可以對週遭的人表示一份關懷,多做一些溫暖他人心靈的事,
我們如此做,最後受益的不僅是接受我們幫助的人,也包含我們自己。
因為只有如此,這個世間才會有平安與喜樂。

天使接走了德蕾莎修女。她說:「要無私的給,讓窮人知道愛!」

謹以本文,



向過去、現在、未來
發大悲心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們,
致上最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