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楓橋─是我在心中縈迴不去的一首詩歌

2012090110:00

小學就讀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艋舺)的老松國校,
當年號稱是世界最多學生人數的小學(上萬人),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
早上朝會做體操時,場面非常壯觀!
五~六年級時,某次,隔壁班顏倉吉老師來代課,
他是位多才多藝的老師,後來成為有名的攝影家。
他在課堂上隨興就教我們吟唱起: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唐張繼『夜泊楓橋』的唐詩。

隨著歲月的流轉,奔波於俗事雜務,
許多陳年往事皆已拋至九霄雲外,
唯獨這件當年年少未識愁滋味,
搖頭晃腦學古人吟唱的場景在心中縈迴不去。


 

 

 


 


蘇州寒山寺簡介(蘇州市閶門外楓橋寒山寺弄24號)


「寒山寺」建於南北朝時梁天監年間(大約西元502~519)
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相傳唐太宗時代高僧寒山、拾得曾在這裡修行,
所以更名「寒山寺」。


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
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蘇州寒山寺,因唐朝張繼《楓橋夜泊》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蜚聲中外。


但正因過於著名,寺內之大鐘於抗戰期間曾遭日人劫去,
至八十年代中日交好後才獲送還。


寒山寺每年都有一百二十多萬遊客參觀,
絕大多數都是為尋找「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


 

黃色建築物就是鐘樓的二樓懸有一大鐵鐘鐘,
付五元買票即可上樓敲鐘三響。
鐘樓為重檐六角亭閣式,
樓下立有宣統三年《重修寒山寺記》碑。




寒山、拾得兩個和尚的塑像,又稱「和合二仙」
唐朝時有兩個和尚--寒山、拾得,曾經住在寺中,
所以才有『寒山寺』這個名稱。



院坐東朝西,占地的約1.06万平方米。
前立照牆,嵌石刻「寒山寺」三大字。




這是《楓橋夜泊》中之楓橋
它橫跨大運河和明代古關隘鐵鈴關是寒山寺旁的重要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