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淨水隱藏的複雜真相
我們人體70%由水所組成,為了健康,
每個人一天也至少要補充1500~2000cc
的水,甚至有的時候更多。
但是有沒有想過,
我們喝的水有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很多人為了確保飲水安全,以及
考量地區性的水質問題,改喝瓶裝水。
但是你手中的這一瓶瓶裝水,真的
沒有任何問題嗎?
彼得‧葛萊克在《瓶裝水的真相:
揭發品牌販售背後的騙局》裡,調查
國外瓶裝水行業所聲稱的安全性、
方便性以及瓶裝水與自來水味道上的不同。
他公開我們選擇瓶裝水真正的原因,
由瓶裝水商業利益到對自來水的恐懼、
從我們自己的虛榮心到公共系統的
崩潰和全球不平等……等現象。
■ 瓶裝水商機
回到台灣來看,在台灣到處都買得到瓶裝水,
現在瓶裝水更成了台灣的商機,不論是天然的礦泉水,
或是後天濾淨的包裝飲用水。將
自己定位在奢華氛圍的「evian」,
為品牌打造行俠仗義的超人形象「Waterman」
(他還出了唱片!),
強調年輕人自我表徵生活態度的「多喝水」,
還有海洋深層水、能量水、電解水……等,
此外大賣場及便利商店等通路,
也都相繼推出自有品牌的瓶裝水。
瓶裝水在台灣每年擁有55到60億的市場,
平均每人每年會喝掉48瓶。
有時候是一種立即解渴的需要,
有時候也是一種自我地位以及時尚的象徵;
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行銷手段的操弄。
藝人跑通告指名要喝「evian」,
Party上放來自庇里牛斯山深層呼吸的
「Perrier 沛綠雅氣泡礦泉水」,
演唱會周邊也有指定贊助的瓶裝水販售,
瓶裝水儼然已經成為各式場合必定與會的重要貴賓。
但是你知道嗎?
在國外,礦泉水原本的水源名稱其實已經變成品牌名稱,內裝的水,其實可以用別處的水源來填裝。
而您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
你手中的這一瓶水是否安全衛生?在產製過程,
究竟為地球以及台灣產生了
多少的碳足跡以及消耗多少的水資源?
■ 每瓶水消耗地球資源驚人
根據統計,製作一噸的保特瓶需要17桶的珍貴原油,
台灣一年被喝掉的瓶裝飲料高達45億瓶,
其中光是瓶裝水就佔近1/4,將近10萬噸桶的重量;
等於台灣一年光製作瓶裝水的保特瓶容器,
就需要將近175萬噸桶的原油,
這些原油足夠提供台灣13萬輛的車加油一整年!
而回到保特瓶的製作原料:原油來看,
製作過程會先在產地挖出石油原礦,
過程中不僅耗能,也排出大量的溫室氣體。
而原油經過挖掘、提煉、儲存、跨國運送,
再來到提煉塑膠鏈的工廠,產出保特瓶容器,
裝滿水,運送到各地,抵達我們手中的這一瓶瓶裝水,
經過如此複雜的產製、運輸過程,
每瓶至少排出400公克的二氧化碳。
除了在包裝及運送過程中,不僅浪費珍貴原油,
產生大量碳足跡外,在瓶裝內的水資源消耗,
同樣不容小覷。在裝滿1公升水的過程當中,
平均會消耗17.5公升的水,包含取水源過程當中的流失,
以及包裝過程當中的損耗,等於你看到的這一瓶水,
背後已經犧牲了至少17瓶的水資源!
■ 保特瓶:回收=環保?
除了製作瓶裝水會造成污染,後續空瓶處理也是一大問題。
這些講求設計美感的PET製品,
質輕、安全、衛生、對氣體的阻隔力強,
但它的千年不壞之身、體積蓬鬆,大占空間,
燃燒又會產生戴奧辛、氯化氫等公害,
漸漸形成垃圾處理的惡夢。
台灣每年至少約有2億6千8百多萬多支廢容器產生,
可怕的是這樣的數字正在逐年增加當中。
雖然近年回收意識逐漸抬頭,環保署也表示,
台灣保特瓶的回收率幾乎百分之百,
可再作為毛毯、衣服、假髮、拉鍊、
玩具或車燈外殼等原料。
但是回收一定等於環保嗎?當回收再處理的過程中,
其實仍會消耗能源、排放汙染,
回收後的再製品依舊無法自然分解。
回收好,但是,不用是不是會更好呢?
■ 瓶裝水比自來水安全?
仔細想想,我們會選擇捨棄自來水,
選擇瓶裝水飲用呢?因為新聞告訴我們,
我們的水源被汙染了;因為瓶裝水廠商告訴我們,
他們的口感極佳、純淨、天然……
我們真心以為瓶裝水比自來水更安全衛生。
但環保署就曾指出,
瓶裝水並不比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更純淨。
我們使用的乾淨自來水有2種來源:
一是地面水,另一是地下水,
這2種都會經過取水、導水、淨水等處理過程。
而在淨水過程裡,原水進入淨水廠後經過
混凝、膠凝、沉澱、過濾、消毒等5大淨水程序,
以去除水中的雜質及病菌,
再通過「飲用水水質標準」檢測,
包括細菌性標準、影響健康物質、
氫離子濃度指數、PH值、
濁度等61項飲用水水質標準管制後,
使自來水成為我們可以喝的水,
同時在自來水中保持適當的餘氯量,
讓其具備自身的消毒能力,再以管線輸送。
自來水經過如此標準才能成為我們可以喝的水,
但你知道檢測瓶裝水的衛生標準有幾項嗎?
根據「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衛生標準」法規,
檢測瓶裝水的衛生標準,
包括重金屬最大容許量、
微生物限量以及溴酸鹽限量……等,總共只有10項。
另外,來看看我們平常會購買的瓶裝水標示水源來源吧。
許多品牌礦泉水標榜來自宜蘭頭城、苗栗通霄、南投埔里,而這些地方的居民是如何看待自己家鄉的水源呢?
自來水公司為確保飲用水安全,
每月或每季須定期針對各水源原水、
包括河川、水庫、地下水及海域,
作例行性採樣檢驗監測及水質數據趨勢分析,
並公布於「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
但許多瓶裝水公司卻只需繳交一次水質檢驗報告,
然後將大筆預算放在行銷宣傳上,
告訴我們「瓶裝水安全又健康」。
消基會曾抽查市面上32件市售瓶裝水,
包括20件礦泉水、5件海洋深層水及7件杯水,
其中有7件樣品無營養標示、
2件樣品未標示水源別及水源地點;生菌數測試方面,
有2件樣品每毫升生菌數超過10,000以上,
雖然不含致病菌,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
但包裝水標榜經過完善殺菌及除菌過程,
為什麼還會被檢測出生菌數呢?
而就水質,消基會也曾針對16種販售瓶裝水,
和台北市12個行政區自來水做比較,
發現標榜鹼性的海洋深層水,ph值卻小於7;
也有礦泉水的礦物質含量小於自來水,
部分進口瓶裝水也被檢驗出含重金屬鈾……等。
近年來,經過政府與民間機構的監督,
臺北市衛生局2012年7月抽驗包裝飲用水全數合格,
顯示瓶裝水的品質也有進步趨勢。
但衛生局仍提醒民眾於購買包裝飲用水產品時,
應仔細觀察外觀,勿購買、飲用含有懸浮物或雜質的商品;若對產品生菌數含量有疑慮,建議煮沸後再飲用。
不管是何種水,長期放置或儲存都會變質,
且開封後的包裝水無論是置於室溫或冰箱中,
細菌數都會增加。
因此應注意包裝飲用水是否完整,並存放在陰涼處,
避免陽光照射或放置車箱內,開封後宜儘早飲用。
■ 天價的瓶裝水
除了水質及衛生標準考量外,台灣1噸水價格約為15元,
卻可以裝1,666瓶的600毫升瓶裝礦泉水;
而以1瓶20元、500毫升的瓶裝水來計,
此價格等於2,600瓶以上的自來水!
礦泉水甚至比石油還貴!
如果自來水符合檢測標準,
那我們是否還要冒數千倍的代價以及
對環境的巨大傷害去購買瓶裝水?
我們是否可以轉換這龐大價差以及傷害,
去做對我們環境、下一代更友善的事?
況且真正會造成自來水無法飲用的原因,
大多數是來自我們本身太久沒有
維修及清潔家裡的老舊水管、水塔或社區蓄水池。
一瓶水,透明的瓶身加上白色的標籤,
看起來似乎真的清新,健康、時尚感十足,
但當你有機會了解一瓶水背後,
其實代表多少我們對環境的惡劣殺戮,也許是該想想,
瓶裝水是否真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必要選項?
給自己一個機會,喝我們真正需要的水吧。
摘自《瓶裝水的真相》/山岳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