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2015100518:30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作者﹕貫明 


生命中有所堅守,心底才會有

一片淨土和靈性的光澤。
 

我的好朋友們都知道我喜歡蓮花。

臥室內貼滿了各式各樣的蓮花;

攝影作品中荷花居多;

電腦的桌面背景
也經常以蓮花為主體。

我心中愛蓮,是因為喜歡蓮花的出汙泥而不染。

然而,有一天一位朋
友,

在我的客廳裏看到了一幅菊花的
國畫,

就以不解的口氣說:

「想不到
你還喜歡菊花!這是何故?」

我回答她說:「我也喜歡菊花,那是為一詩句──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語出南宋鄭思肖的〈畫菊〉,原詩是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首畫菊詩,不同於一般的讚頌菊花

不俗不豔不媚不屈的詩歌,其託物言志,

深隱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

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辭科。

元兵南下時,鄭思肖憂國
憂民,


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

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

宋亡後,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

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
「本穴世界」,

拆字組合,將「本」字
之「十」

置於「穴」中,隱寓「大宋」
二字。

他善畫墨蘭,宋亡後畫蘭都不
畫土,

人問其故,答曰:

「地為人奪去,
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操,

憂憤堅貞,令人淚下!他頌菊自喻,

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最讓我
感到敬佩的武將忠臣是岳飛和文天祥,

而最讓我感到敬佩的古代文士就是這位鄭思肖!

他的這首畫菊詩寫出了
菊花寧願枯死枝頭,

決不被北風吹落的
傲骨,描繪了菊花鬥雪忠臣淩霜、

孤傲
絕俗的高風亮節,

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堅守
高尚節操,

寧死也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

這是鄭思肖獨特的人生感悟,

是他
不屈不移、忠於故國的豪壯誓言。

 

其實,飽受亡國之痛的又何止鄭思肖一人?

當時的元朝統治者只是侵占了中國的國土,

並沒有毀滅中華文化。

後來的滿清王朝
也只是改變了漢人的髮型和服裝,

卻從未
干涉過那些明朝遺老們的文化與信仰。 

在元朝和清朝,儒教始祖孔子仍然作為

千古聖人得到尊重,

異族的入侵只是
攻城掠地,

都不以毀滅中華文化為目標。

 

然而,西來的共產幽靈在奪取了中國

大陸的政權之後,提倡馬列邪說與無神論,

並且把道教、釋教與儒教三教齊滅,

使中華
兒女們在身體和精神上都變成了亡國奴。

 

現在的中國大陸的年輕人與古代的中國人相比,

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信神、
不敬天,

不知道忠孝節義與仁義禮智信,

不理解誠信的重要性。

有些人甚至不明
是非,把邪惡的中共等同中國,

這是
中華民族最大的悲哀。

 

菊花象徵高潔的品性、堅貞的操守。

每到深秋,天清氣爽,在眾花凋零,

無景物可觀之時,人們就會在荒籬旁,

野徑中,石壁裏,寒潭邊看到黃澄澄的菊花,

體瘦葉長,秋風吹來,體態婀娜,

風姿綽約像一位美人。

她雖然生在荒郊
野外或斷壁殘垣之中,

卻不頹敗,不荒蕪,
不旁逸斜出,

依然保持著冷豔和清逸,

清氣四溢,讓人精神頓爽。

生命力是
那樣的頑強,不擇地而生,

不避風刀
霜劍,本色不改,令人仰羨。

 

有許多菊花不落瓣,乾枯了仍不離枝。

在百花之中,中國詩人最鍾愛的就是

梅、蘭、菊。

古代有九月九日賞菊、
插菊、飲菊花酒的風俗。

在物欲橫流、
情感荒蕪的現代社會中,

要想堅守住
生命中一方純淨的天空和

內心深處
永恆閃爍的靈性,

菊花的那種穿越
名利的淡定與從容和

在北風中寧可
頭抱香死的亙古情懷是值得學習的。

 

在修心養性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才能擁有菊花那樣的淡定與從容。

心有雜念的人,即使歸隱,

一看見
風吹草動,就會心亂如麻;

而心無
塵埃的人,

即使在四處充斥著靡靡之音
的紅塵喧囂中,

也會淡定自如,坐懷不亂。

 

因為生命中有所堅守,

心底才會有一片淨
土和靈性的光澤。

看到了菊花的清雅
高潔,即使一生清貧,

我也不會讓靈魂
蒙塵;即使一生受盡磨難,

我永遠
也不會放棄內心深處的高貴。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那就是我生命中永恆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