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生大士作 /張志佛原譯
敬禮上師
餘,甲珍女子措嘉,自髫齡起,即如影隨形侍奉化身鄔金蓮師,未嘗遠離。
爾時,上師將離藏地,赴羅刹境,
餘,甲珍女子,獻供金寶曼達,並行薈供輪,而白上師言:
「大哉上師,將欲離此,調伏羅刹,我等行將失怙。
雖曾長時隨侍上師,然今以一老嫗,實於臨終之際,乏決定信心。
叩求上師慈悲恩允,賜我等一總持、明晰、易行之口訣。」
於是大士答曰:
一、即身成就之要訣
淨心誠信諦聽之:
身要雖有諸要門,然皆不脫於三者:無作松坦與適意。
語要雖有諸要門,如持氣與持明咒,然皆總攝於斯旨:止語休息如啞者。
意要雖有諸要門,如緊松與內外觀,然皆不脫置心於:自然無作無亂境。
此心宛然非寂滅。若尋思此心是無,然如陽燄若恆照。
若尋思此心是有,然無形色與表色。
唯畢竟空與明覺,此即汝之心自性。
既能如是體認之,於此當生決定信。說此即是見之要。
住此寂境無散亂,複無造作與持守,說此即是修之要。
爾時於六塵境中,無攀緣染著取捨,亦無希冀怖畏心,說此即是行之要。
無論何種猶疑生,祈求親傳之上師。勿住城邑聚落中,應住靜處而修持;
捨棄最深之執著,及與緊系難舍者。若能如是而行持,此身雖為凡夫身,
此心已同於諸佛。
二、臨終與中陰境相
(一)臨終
處於臨終中有時,應當如教而修持:
地大融入水大時,身感沈重難負荷。水大融入火大時,口與鼻皆感乾涸。
火大融入風大時,此身暖熱將盡散。風大融入於識時,氣出如風入如喘。
此刻身感如山壓,複覺陷落於暗中,複次將感如墜空。
複顯自性現量境,光明驟現似錦緞,千萬日月虹光生,雷響餘震並相隨。
(二)實相中陰
複次自心將顯現寂靜尊與忿怒尊,及諸種相之聖眾。身伴光輪遍空中,
揮舞武器而哮吼,打殺吽呸暴厲聲,如十萬日耀於空。
爾時內顯之本尊,提點汝莫離覺性,勿為擾動勿迷亂。
內顯魔障紛擾之,毀汝所得之覺受,出尖厲聲惑亂汝。
三、臨終與中陰成就要訣
當此之時應了知:
重壓之感非由山,乃汝四大正消融,切勿於此生畏懼。
陷落暗中實非暗,乃汝五蘊正消融。
感墜空中實未墜,身識分離息盡時,意識無依有此感。
所見虹光驟現者,實乃自性之本相。寂靜尊與忿怒尊,無非自心之顯現。
種種聲即汝自聲,種種光亦汝自光。切勿於此有所疑。
設若汝竟生猶疑,重將墮入輪回中。
若了此皆自顯現,以覺安住於明空,將證正覺成三身;
縱曾造業應輪回,將亦不入輪回中。
內顯本尊非由他,乃汝無亂現觀心。
故於此時至要者,對內苦樂諸心境,及外六入諸塵境,勿生冀怖緣執心。
若能恆持於自心,將於中有證本來。
此刻精勤無散亂,保任修持為最要。
內顯魔障亦非他,無明猶疑習氣也。
故於此時至要者,諸聲色光之顯現,
種種可怕怖畏相,勿為惑亂勿疑懼。
刹那猶疑迷亂者,即入輪回之業海。
故當恆持於自心,精勤修習令力圓。
四、投生中陰成就要訣
胎門現若天宮時,堅定勿為彼所誘。
莫生欣求與怖畏,必免再生而證覺。
此刻不需佛加持,汝之覺性本成佛。
此刻不受地獄苦,執著任運而滌除,
輪回涅槃怖冀心,自根而斷盡無餘。
證覺猶如水去沙,空離雲翳金除渣。
如空法身而自利;
如空開展遍法界,報化二身為利他,隨心所及遍饒益。
五、咐囑流通
縱弑父母大罪人,若受此訣達三次,雖有業力之牽引,
亦將不落於輪回,得證正覺定無疑。
縱汝多有甚深教,若無此訣之教授,流轉何處不可期,故離證覺實甚遠。
乃當恆修此口訣。
並授誠信精勤者,具大根器之弟子,恆常憶持己上師,
於口訣生堅定信,其心安忍棄世緣,終一生行修持事。
授彼上師之信印,授彼本尊之密印,諸空行母之契印。
如我鄔金蓮華生,於一千八百餘年,
承事無數大上師,請求口訣受教敕,習練修持並教授。
未見更有何教法,深邃過此心要者。
我行調禦羅刹境,汝當如教而修持。
汝將證覺本尊刹,應恆護持此口訣。
於時,寶上師放如日百寶光明,而赴羅刹境,隨而措嘉佛母證大解脫。
佛母密錄封藏此甚深教敕,並祈願曰:
「願未來際,授予多傑林巴金剛,並利益廣大有情。」
覆答自解脫於臨終及中有際之口訣要義竟。
三昧耶,密!密!密
《口訣要義》講解
主講者:慧華金剛上師
時間:佛曆三O二二年(西元一九九五年)春節
地點:諾那·華藏精舍臺北總舍
蓮師之《口訣要義》極其殊勝,值得大家再三閱讀,並牢記在心。
此篇開示之究竟處,著重時時安住體性,
如如不動,不為塵染,不為識移,超越空有,究竟解脫。
任何對治法門,皆為六識作用,並非究竟,
唯有直觀心體,不取不舍,即為直修體性法門。
此口訣包含即身成就、臨終成就、實相中陰成就、及投生中陰成就,
等於所有成就口訣,皆已攝於其中。
蓮師首先開示即身成就之要訣:
身之要門,一般有毗盧七支坐,
乃至其他各種坐姿,但不管何種坐姿,總以輕鬆自然為要。
語之要門,一般修持的方法如持氣、持咒等,但總以止語休息為要。
縱使持咒,或高聲持、或低聲持、或金剛持、或默持,皆是如幻而持。
若遇得入正定,則應如幻默持,乃至若能直住心體,則亦可不持咒,
因一切咒、一切法,皆為顯現自性本體,
若能直持自性本體,則已持一切咒、已修一切法。
意之要門,一般修本尊觀、外覺、內覺、直覺等,
但總以直住任運、無作、無散亂之自性本體為要。
見之要門,在於認證“空與覺合即是心之自性”。
說心是有嗎?但卻沒有顯色、形色、或表色。
顯色是指色彩、明暗、光影等,以其顯現為色;
形色是指長短、方圓、高下等,以形量為色;
表色是指取捨、屈伸、行住坐臥等,以其表彰為色。
心既無色彩明暗,無長短方圓,也沒有屈伸行住,因心非色法故。
但是,非色法就是空無嗎?然而心卻如陽焰般,看似存在;
又念念相續不間斷,看似恒有。然則,心是什麼?
說無,不是全然無,而是畢竟空、真空;
說有,不是真有,而是本覺性的如幻顯現。
空與覺合,就是心的本來面目,也就是真正的自己。
於此認證,生決定信解,即是見之要門。
修之要門,即對此“空覺不二”之境,
不造作、不持守、不散、不亂,任運安住。
行之要門,即安住此境,六根不攀緣六塵。
因不染故不分別,不分別故不愛惡,不愛惡故不取捨,
不取故無希求,不舍故無恐懼,
無希求怖畏即無掛礙,即是超越顛倒。依之而行,即得究竟涅槃。
平日修持,若有任何疑惑,皆應祈請親傳上師加持。
真正有心修持而欲得大成就者,應遠離城邑聚落,尋求靜處,專心閉關修持。
除了舍離外在的塵緣,以及舍離相愛最深的人,
更重要的,是要舍離內心的牽繫、攀緣與執著。
若能如是修持,則即此凡夫之身,其心必能證得等同諸佛之證境。
接著蓮師開示臨終成就之要訣:
臨終之際,四大分離,從外相上來看,地大融于水大時,身感沉重,難以支持;
水大融于火大時,口鼻皆感乾涸;火大融于風大時,身體暖熱盡散;
風大融于識大時,氣息將絕,呼吸如風,吸氣如喘。
而此時臨終者內在之感覺,會感到身如山壓,複感陷入黑暗中,然後感到墜入空中。
行者當知:感到如山重壓,是因為四大正在分離;
陷入黑暗的感覺,是由於五蘊消融;
而墜入空中的感受,正是氣息已斷,心身分離,心無所依的緣故。
蓮師開示是如此簡短,但實際過程,卻並非如此簡單。
如四大分離,地融于水,將感到身如山壓,內識所見如陽焰;
水融於火,將感到波浪滔天,內識所見如煙霧;
火融於風,將感到火焰沖天,內識所見如螢火;
風融於識,將感到暴風狂嘯,內識所見如燈火。
過此之後,識入中脈,又有“顯、增、得”三個階段:
初時嗔恨之心消融清淨,則內見如秋月清澄之白色光明,是為“顯現”;
次則貪愛之心消融清淨,則內見如日之紅色光明,是為“增長”;
最後愚癡之心消融清淨,則內見如黎明前之黑暗,是為“近得”。
過此之後,身心分離,則如墜空中,此時將短暫失去知覺。
再次醒來,則是自性光明顯現,如日、如月,並伴隨如雷巨響。
凡此種種臨終情境,平日就應熟悉於心,舍報時自然不會驚怖。
屆時臨終,感到重壓時,即知自己將要離此世間往生;
陷入黑暗時,了知自己五蘊已消融;
見白、見紅、見黑,即知自己三毒已淨;
墜入虛空時,亦知自己的心已不在為色身所束縛。
當此之時,如月之自性光明顯現,或強光驟現,
如千萬太陽,於此,當了知此皆自心本有光明,為內心之光明外顯;
而種種如雷巨響,亦是自心本有的音聲。
特別要了知一點:此等臨終境相,並非僅於臨終才顯現。
若行者勤修體性法,福慧因緣具足,則於禪定中,亦會如此顯現。
先是以肉眼見如陽焰、煙霧、螢火、燈光之“空色”,
接著見白、見紅、見黑,最後自性光明顯現。
但我們已知:“顯現” 時是要嗔心已清淨而見白光,
“增長”時是要貪心已清淨而見紅光,
“近得”時是要癡心已清淨而見黑暗,
所以在禪定中要想到此境地,必須要平時就要清淨自己的三毒,
等到自己三毒都已完全清淨,則自然能到此境地。
如何清淨三毒?安住體性不動,觀世間如幻。
若知如幻,還有什麼可貪、可嗔?
即使自己的殺父仇人站在自己的面前,也不會生起絲毫的嗔恨之心。
不管於臨終之際、或於禪定中,當自性光明現前時,這是最重要的一刻。
此時應認證此自己本有的真心,切勿存絲毫疑惑。
若有所疑,則將錯失成就的機會,而繼續輪回。
故此時必須認證此即真正的自己,
以自己的“覺”安住於此明空之中,則刹那之間,
自性母光明便與法界子光明打成一片,是為“母子光明會”,
證得法身成就,乃至三身成就。
倘若於臨終之際,自性光明現前而不能認證,則將進入中陰階段。
故接下來蓮師開示實相中陰成就之要訣:
中陰所顯的寂靜、憤怒諸尊,即種種武器,打、殺之聲,
如千軍萬馬而來,又有如百千日月之強烈光明或火焰,此皆自心幻顯,無須勿懼逃避。
若避入黑洞、茅蓬、山崖等處,即墮入地獄;若逃向暗淡光明,則入六道輪回。
此時應保持自心如如不動,一切境界現前,皆知為體性所顯,
不取不舍,無求無懼,住於如如不動心,恒常保任持守,不散不亂,而契入體性。
或是作念投入諸佛強烈光明火焰中,則亦可往生諸佛刹土,證得報身成就。
蓮師又開示投生中陰成就之要訣:
若在中陰時期,見到天宮,亦不可進去,
因為所有的胎門,大都是變化顯現成眾生最喜歡去的地方。
故應安住於不動心,不取不舍,則能不受後有,得證菩提。
華藏祖師亦曾開示:
臨終時六道有情化作已逝世之親友來迎接,
若與他們打招呼談論,立刻會被其牽引而墮輪回;
應當令他們隨自己念佛、持咒,並告訴他:等我成就了再來度你。
若是修行人,在臨終或中陰時,見到佛來接引,亦不隨佛去,
因為來接引的必為化佛,若隨他去,
則生於化土,為帶業往生之境界,一定要落階級:
故應求佛放光加被,令自己安住甚深禪定,契入實報莊嚴土;
若是禪定功深,自性現前,
與法性打成一片,即能匯歸毗盧性海,究竟涅槃。
但若禪定功夫不到家,則應求佛接引往生,
或如《夢幻生死》所示而選擇胎門,
以本尊身而入胎,乘願來度眾生,則是化身成就。
要之,若能安住體性,則不論於何種階段,都能究竟成就。
若不能安住體性,則依上所示之方法,
亦可分別獲證法身、報身或化身之一成就。
然而以上種種觀修,切不可等到臨終及中陰才修。
因為凡人舍報,四大分離,千萬種痛苦,
與種種對世間的不舍和牽掛,幾乎不可能觀修。
而中陰所受的種種怖畏,比之我們在生所受最恐懼的事,
更強千萬倍,其怖畏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
若生前無禪定功夫,其時更不可能觀修。
因此,一定要在生時,就勤加修持,並且要熟悉得如同別人叫你的名字,
自己不假思索立刻就知是叫自己的程度。
平日遇到任何煩惱、悲哀、喜悅之事,皆知為夢境,為自心體性幻顯。
這樣練習得非常純熟,自然不住一切塵色、一切念慮,
舍報時,自然契入法性,匯歸性海。
修行人常對世間事能知是幻,對修法卻不能如幻。
因此,在修法時,亦須練習,以如幻之身,修如幻之法,度如幻有情。
如此日復一日,不斷訓練自己,終於能真正體證一切是夢,而不執著。
因不執著,就不取捨;不取捨,就不造業;
不造業,就不再輪回,現生即能出離生死輪回,而不待舍報之時。
另有一點也須特別注意,
各位的一切修持、誦經、持咒,乃至思想、言行,皆當為眾生,決不可為自己。
如此菩提心逐漸廣大,我執相對日漸減少,方得佛法的真實利益。
學佛最重要的是破我執,若總為自己累積功德而修,
則日復一日,反而我執日重,與佛法背道而行。
所以應當于一切時中,為眾生而修持,
則我執自然隨著修持日漸淡薄,終究泯除。
到那時,雖然仍有一個形體在講經、說法、吃飯、睡覺,
皆如實了知,一切確為夢境,而不起我見。
誠如《心要經》中所說:體性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體性不動,卻能如幻而現情、器、時三世間,亦能如幻度眾生。
時時如是安住,豈能不成就?屆時將如蓮師所開示:縱然想輪回,亦不可得。
生命十分短暫,若不超出生死,未來仍將遭遇無量劫輪回六道之苦。
故應視自己如欄中等待宰殺之牛羊,總有一天會輪到自己,
決定珍惜每一個今天,精勤修持。
生命於轉瞬之間,業風吹動,死神來臨,若到此時才想修持,悔已太遲了。
即使曾聞蓮師開示的《口訣要義》,平時既未熟悉於心,
臨終眾苦交逼,滿心所牽皆為世間的財勢、名位、得失、人我、恩愛、取捨等,
絕不會想到依蓮師的口訣修持。
因此,一定要平時就極為熟悉,如知自己名字一樣,
毫無差失,如此才有把握在臨終光明、實相中陰、投生中陰三個階段中,
獲得成就,往生本尊刹土或匯歸法性。
希望各位能依照蓮師的《口訣要義》,每日誦念一遍,牢記於心,
並將蓮師開示之身、口、意、見、修、行諸要門,
運用于平日之修持中、生活中,毫不懈怠,才望有成。
最後,蓮師複開示所證之果位:
若能恒住於不動心,則不需諸佛加持,因眾生自性本來即佛;
亦不受地獄三塗之苦,因住於不動心,即無執著,
了知輪回與涅槃皆如空華,對輪回不生怖畏,對涅槃亦不希求。
成佛並非于眾生心外令有佛可成,而是將染淨和合之眾生心,
去除染妄之業識,剩餘純淨之菩提心、本覺性,即是成佛。
猶如水除去渣滓、金礦除去雜質、晴空而無片雲。
又成佛者,證得如虛空之法身,乃屬自證;
但為利他故,乃起大用,展現報化二身,
遍於法界,隨念所及而顯現,廣行利他事業。
此《口訣要義》,為蓮師在西藏,法緣已盡,
將往他方世界調禦羅刹時,經佛母移喜磋嘉之祈請而作。
此時佛母已侍奉蓮師一生,年亦垂老,蓮師在臨走時,
將最精要之修持口訣開示之,佛母依之修持而得成就,
並將此甚深精要口訣,藏之於岩庫。
今日我們以無比勝緣,獲得此口訣,實多生善根福德所致。
蓮師曾於一千八百年中,追隨無數上師,
修習各種法門,但是未曾見到任何一法,較此口訣更深。
因無論生有、臨終、中陰狀態之任何修法,皆以涵攝於此口訣中。
若各位今後皆能依此《口訣要義》修持,
則此生,或於在生、或於臨終、或于中陰,必得成就,決定無疑。
在平日修習中,就應設想、體認,當自己遭遇中陰種種怖畏時,應如何面對。
其實無論何種怖畏景象,唯有修持華藏祖師開示之“不動心”,
則能超越世出世一切幻相,而得解脫。
了知世間一切榮辱、得失、名位、妻子、恩愛,無不是幻;
出世間之本尊、光明現前,亦了知是幻。
恒常住於如如不動體性,則能回歸法性,證到諸佛的法身。
各位均為在家居士,有家庭、工作上的種種責任,
不像出家眾,可以在廟裡、山上專修閉關修習空觀,故應以修習假觀為主。
視外境根塵所接、心念所及的一切法,皆為夢幻。
既然一切皆幻,則反觀內心,有不變不遷、如如不動的體性非幻,如是而安住體性。
以上諸位祖師之開示,大眾應時時謹記於心,日夕精勤,定中漸漸無念,安樂、光明、自在之覺受現起。
此時不可貪著禪味,凡有覺受,仍有我所,
當一直安住恒寂恒照,了了常知,無是無非,無得無失。
直到諾那祖師開示之“覺而忘覺”之地,體性忽然現前,親證實相。
平時若無恒常覺照的功夫,則不能至“覺而忘覺”的境界。
但是,眾生根器不同,並非每一位行者,都能恒住明空覺照之大定。
若依“金剛薩埵心月觀”等無上部深密法要而修持,
則可仗五佛五智之光明,轉凡夫之八識成五智,而自然安住明空大定。
在達大定之前,須不斷覺照清靜無染、遍滿遍照的空、樂、明之體性。
此“樂”非指雙運,真“樂”乃指無世間顛倒、掛礙、憂慮、恐怖、得失,
以及生老病死、與五蘊熾盛之自在清靜妙樂。
一切法,凡可言語描述,都是標月之指。
此指必須十分正確,否則因地失之毫釐,果位則差之千萬裡。
但若依體性而修,則決無差失,因一切人、天、三乘聖賢,
乃至十地菩薩,皆依究竟法、體性法而證菩提,
不立一法,不舍一塵,大悲遍滿,普度有情。
延伸閱讀:http://www.nonahz.org/budhiavenue/budhibooks/books/15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