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祖竅翕聚先天
(安神祖竅圖)
(內附法輪自轉、龍虎交媾二法)
祖竅真際,舉世罕知,不得師傳,儼似暗中射垛。
蓋祖竅者,乃老子所謂玄牝之門也。
悟道篇云:
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
所以紫陽言:修煉金丹,全在玄牝。
於四百字序云:
玄牝一竅,而採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煉在此,
沐浴在此,溫養在此,結胎在此,至於脫胎神化,無不在此。
修煉之士,誠能知此一竅,則金丹之道盡矣,所謂得一而萬事畢者是也。
然而丹經大都喻言,使學者無所歸著。
前輩指為先天主人、萬象主宰、太極之蒂、
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結之所、虛無之穀、
造化之源、不二法門、甚深法界、歸根竅、複命關、
中黃宮、希夷府、總持門、極樂國、虛空藏、西南鄉、
戊己門、真一處、黃婆舍、守一壇、淨土、西方、
黃中、正位、這個、神室、真土、黃庭,種種異名,難以悉舉。
然此竅在身中求之,
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
非脾胃、非臍輪、非尾閭、非膀胱、非穀道、
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
非明堂泥丸、非關元氣海,然則果何處耶?
純陽祖師云:
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
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泄盡。
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將媾之際,
而圓陀陀、光燦燦,先天一點靈光撞於母胞,如此而已。
懦謂之仁,亦曰無極。釋謂之珠,亦曰圓明。
道謂之丹,亦曰靈光。
皆指此先天一氣、混元至精而言,
實生身之原、受氣之初、性命之基、萬化之祖也。
及父母交罷,精血包羅於外,如此而已,即吾儒所謂太極是也。
由是而五臟,由是而六腑,由是而四肢,
由是而百骸,由是而能視、能聽、能持、能行,
由是而能仁、能義、能禮、能智,
由是而能聖、能神、能文、能武,
究竟生身本原,皆從太極中那一些兒發出來耳。
參同契云:
人所稟軀體,本一無。元精雲布,因炁托。
初炁一疑定,玄牝立焉。上結靈關,下結氣海。
靈關藏覺靈性,氣海藏生氣命。
性命雖分龍虎二弦,而性命之根則總持于祖竅之內。
故老子曰: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何以謂之玄牝之門而曰天地根也?
豈非吾身之天地、吾身是玄牝耶?
吾身天地之根、吾身玄牝之根耶?
吾身玄牝之門、吾身天地之門耶?
而天地之門之所從出者,獨不有所謂先天地生而為天地之根乎?
故天氣之根,乃天地之所由以分天而分地也,
而玄牝之門之所從出者,獨不有所謂先玄牝生而為玄牝之根乎?
故玄牝之根,乃玄牝之所由以分玄而分牝也。
何以謂之玄也?
豈非從有各之母中發出來也?何以謂之玄之又玄?
豈非從無名之始中發山來也?
無名之始,釋氏指為不二法門;
子思曰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
莊子曰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
而欲悟性以見性者,其將來之昭昭而有倫乎?
抑亦求之冥冥而無形乎?
冥冥無形,莫窺其朕。
吾儒所謂無聲無臭,釋氏所謂威音王已前是也。
然則何以謂之王,而其所以主張戚音者,太極也,故謂之王。
餘於是而知學仙學佛者,但覓其王之所在而尊之爾,
即尊王矣,而又且並其王而無有之,是遊太極,而還於無極也。
無極者,真中也。
故曰聖聖相傳在此中,此中就是堯舜久執之中、
孔子時中之中、子思未發之中、易之黃中、
通理之中、度人經之中、理五炁之中,
釋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
然中字有二義。
若曰中有定在者,在此中也。
若曰中無定在者,乾坤合處乃其中也。
以其可得而久執也,故曰有定在。
然豈特在此一身之內為然也?
是雖一身之外,而遍滿天地,亦皆吾心之中也。
又豈特在此天地之內為然也?
是雖天地之外,而遍滿虛空,亦皆吾心之中也。
易曰:周流六虛。
然周流於六虛之外,而並不足,退藏於一身之竅,而非有餘。
故曰一竅能納太虛。
空中道經云:
天之極上處距地之極下處,相去八萬四千里。
而天地之中,適當四萬二千里之中處也。
若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臍相去亦有八寸四分,
而中心之中,適當四寸二分之中處也。
此竅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
八脈九竅、經絡聯輳、虛間二穴,空懸黍珠,
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竅也。
若知竅而不知妙,猶知中而不知一。
昔人有言曰:心是地而性是王,竅是中而妙是一。
一有數種,有道之一、有神之一、有氣之一、
有水之一、有數之一、有一貫之一、
有協一之一、有精一之一、
有唯一之一、有守一之一、有歸一之一。
歸一者,以其一而歸乎其中也。
守一者,以其一而守乎其中也。
有中則有一,一而非中,則非聖人之所謂一也。
有一便有中,中而非一,則非聖人之所謂中也。
故孔子之一,以其中之一而貫之也。
堯舜之中,以其一之中而執之也。
伏羲氏之河圖而虛其中者,先天也,乃吾身祖竅之中也。
孔子曰:先天而夫,弗違。
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
即釋氏所謂:茫乎,無聯一片,太虛是也。
神禹氏之洛書而實其中者,後天也,乃吾身祖竅之一也。
孔子曰:後天而奉天時。
老子曰:有名,萬物之母。
即道家所謂,露出端倪,一點靈光是也。
然而河圖中矣,中而未始不一。
洛書一矣,一而未始不中。中包乎一,一主乎中,
豈非精微之妙理、無為之神機耶?
道德經曰: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洞玄經曰:
丹書萬卷,不如守一。一者,生生不息之仁也。
中庸曰:修道以仁。
論語曰:天下歸仁。
禮記曰:中心安仁。
周易曰:安土敦仁。
予常譬之果實之仁,中有一點者,太極也。
而抱之兩者,一陰一陽也。
易曰: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故易也者,兩而化也。
太極也者,一而神也。
以此一點之神而含養于祖竅之中,不得勤,不得怠,謂之安神。
祖竅非所以複吾身之乾元乎?
以此一點之仁,而敦養於坤土之中,而勿忘,而勿助,謂之安土。
敦仁非所以立吾身之太極乎?
又若蓮子之屬中,有一條而抱之兩片者,非所謂一以貫之邪?
一而二、二而三、三生萬物。
故張紫陽云:
道是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
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昔文始先生問于老子曰:
修身至妙至要,載于何章?
老子曰:在於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何謂守中?
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內不出,還本源,萬事畢。
故老子所謂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
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
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老子所謂抱一者,抱此本體之一也。
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
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唯精唯一者,易之所謂精義入神者是也。
久執厥中者,記之所謂王、中心、無為、以守至正者是也。
曰王、中心者,
蓋以一點之仁主此中心之中而命之曰王,所謂天君者是也。
夫何為哉?
以守至正而已矣。
命由此立,性由此存,此兩者同出異名,原是竅中舊物。
如今複返竅中,
則蒙莊所謂南海之倏,北海之忽,相遇於混沌之地矣。
修丹之士,不明祖竅,
則真息不住而神化無基,藥物不全而大丹不結。
蓋此竅是總持之門、萬法之都,
亦無邊傍,更無內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心求。
求以有心,守之,則著相。
以無心求之,則落空。若何可也?
受師訣曰: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
常將真我安止其中,
如如不動、寂寂惺惺、內外兩忘、渾然無事,
則神戀氣而凝,命戀性而住,
不歸一而一自歸,不守中而中自守。
中心之心既實,五行之心自虛,
此老子抱一守中、虛心實腹之本旨也。
張紫陽云:
虛心實腹義俱深,只為虛心要識心。
劉海蟾云:
中央神室本虛閑,自有先天真氣到。
呂純陽云:
守中絕學方知奧,抱一無言始見佳。
徐佐卿云:
倏忽遨遊歸混沌,龍虎蟠距入中黃。
正陽翁云:
要識金丹端的處,未生身處下功夫。
如如居士云:
坤之上,乾之下,中間一寶難酬價。
李清庵中和集云:
兩含儀肇判分三極,乾以直專坤辟翕。
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入。
王玉陽雲光集云:
穀神從此立天根,上聖強名玄牝門。
點破世人生死穴,真仙於此定乾坤。
譚處端水雲集云:
陰居於上陽居下,陽氣先升陰氣隨。
配合虎龍交媾處,此時如過小橋時。
河上公過明集云:
杳杳冥冥開眾妙,恍恍惚惚葆真竅。
斂之潛藏一粒中,放之彌散六合表。
張紫陽悟真篇云:
震龍汞自出離鄉,兌虎金生在坎方。
二物總因兒產母,五行生要入中央。
張景和枕中記云:
混元一竅是先天,內面虛無理自然。
若向未生前見得,明知必是大羅仙。
葛仙翁玄玄歌云:
乾坤合處乃真中,中在虛無甚空闊。
簇將龍虎竅中藏,造化樞機歸掌握。
羅公遠弄九集云:
一竅虛無天地中,纏綿秘密不通風。
恍惚杳冥無色象,真人現在寶珠中。
天來子白虎歌云:
玄牝之門鎮日開,中間一竅混靈台。
無關無鎖無人守,日月東西自往來。
張鴻蒙還元篇云:
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
隱顯俱空空不空,尋之不見呼之應。
高象先金丹歌云:
其一之道何所雲,莫若先敲戊己門。
戊己門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黃芽根。
丁野鶴逍遙遊云:
三教一元這個圓,生在無為象帝先。
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
蕭祖虛大丹訣云:
學人若要覓黃芽,兩處根源共一家。
七返九還須識主,工夫毫髮不容差。
李靈陽祖竅歌云:
個個無生無盡藏,人人本體本虛空。
莫道瞿曇名極樂,孔顏樂亦在其中。
陳致虛轉語偈云:
一者名為不二門,得門入去便安身。
當年曾子一聲唯,誤了閻浮多少人。
薛紫賢虛中詩云:
天地之間猶橐籥,橐籥須知鼓者誰。
動靜根宗由此得,君看放手有風無。
呂祖純陽文集云:
陰陽二物隱中微,只為愚徒自不知。
實實認為男女是,真真說做坎離非。
李道純無一歌云:
道本虛無生太極,太極變而先有一。
一分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從此出。
壽涯禪師語錄云:
陀羅門啟妙難窮,佛佛相傳只此中。
不識西來真實義,空穿鐵履走西東。
馬丹陽醉中吟云:
老子金丹釋氏珠,圓明無欠亦無餘。
死戶生門宗此竅,此竅猶能納太虛。
曹文逸大道歌云:
借問真人何處來,從前原只在靈台。
昔年雲霧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開。
劉長生仙藥集云:
一竅虛空玄牝門,調停節候要常溫。
仙人鼎內無他藥,雜礦銷成百煉金。
李道純中和集云:
乾坤闔辟無休息,離坎升降有合離。
我為諸君明指出,念頭是外立丹基。
劉海蟾見道歌云:
函谷關當天地中,往來日月自西東。
試將寸管窺玄竅,虎踞龍蟠氣象雄。
無心昌老秘訣云:
自曉穀神通此道,誰能理性欲修真。
明明說向中黃路,霹靂聲中自得神。
玉蟾白真人云:
性之根,命之蒂,同出異名分兩類。
合歸一處結成丹,還為元始先天炁。
緣督趙真人云:
虛無一竅正當中,無生無滅自無窮。
昭昭靈靈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紫陽張真人金丹序云:
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
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
瑩蟾李真人道德頌云:
闔辟應乾坤,斯為玄牝門。
自從無出入,三界獨稱尊。
司馬子微云:
虛無一竅號玄關,正在人身天地間。
八萬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迴圈。
大包法界渾無跡,細入塵埃不見顏。
這個名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懸。
以上口訣,皆發明祖竅之妙。
老子曰: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莊子曰:
樞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坤。
曰:正位居體鼎。
曰:正位凝命根。
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而孟子亦曰:
立天下之正位,惟此正位也。
以言乎其大,則足以包羅乎。
天地而無外。
故謂之廣居而大道從此出矣。
毛詩曰:秉心寒淵。
太玄經曰:藏心於淵,美厥靈根。
參同契曰:
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曰塞、曰藏,潛而守之之義也。
然而浮游二字不可不知也。
浮游者,優遊也。
即孟子之所謂勿忘勿助也,
釋氏所謂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亦此義也。
法輪自轉工夫
旋斗歷箕,逥度五常。
法天之樞,仙壽萬億。
撥動法輪旋日月,須臾海嶠起雲雷。
風濤洶涌波澄後,散作甘泉潤九垓。
法水能朝有祕關,逍遙日夜遣輪環。
於中壅滯生諸病,才決通流便駐顏。
接三陰之正氣於風輪,其專精之名曰太玄;
栖三陽之正氣於水樞,其專精之名曰太乙。
太乙,正陽也;太玄,正陰也。
陽之正氣其色赤,陰之正氣其色嘿。
水,陽也,而其伏為陰;
風,陰也,而其發為陽。
上赤下嘿,左青右白,黃潛於中宮,
而五運流轉,固有輪樞之象焉。
水涵太乙之中精,故能潤澤百物,而行乎地中,
風涵太玄之中精,故動化百物,而行乎天上。
上赤之象,其宮成離;
下黑之象,其宮成坎。
夫兩端之所以平者,以中存乎其間故也。
(法輪自轉圖)
三教法門,同途異轍,跡雖分三,理則一也。
如此看工夫,釋家謂之法輪,道家謂之周天,儒家謂之行庭。
易曰: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無咎行庭者,天行健之之行也。
天之行也,日一周天,何其健歟。
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之行健也。
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然吾身中之黃庭太極立焉,而天則旋乎其外而在來之不窮矣。
艮曰時止則止,太極立焉。時行則行,周天行焉。
又不觀之系辭乎,
系辭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曰: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又曰:屈仰相感而利生焉。此行庭之心法也。
何為立極?
即前所謂心中之仁安於中心之中,
而為土中者,以敦養之,自有消息真機。
而身心性命相為混合矣。
一屈一伸,一往一來,真有若日月之代明,
寒暑之錯行,其殆天運之自然,是亦吾身之一天地也。
始而有意,終於無意。
起初用意引氣旋轉由中而達外,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訣曰:
白虎隱於東方,青龍潛於酉位。
一句一圈,數至三十六遍而止。
及至收回,從外而旋內,從大而至小,亦念訣曰:
青龍潛于酉位,白虎隱於東方。
亦數三十六遍,複歸太極而止,是為一周天也。
久則不必用意,自然璿機不停,法輪自轉,真個有歇手不得處。
全陽子云:
與日月而周回,同天河而輪轉。
輪轉無窮,壽命無窮。
鳴道集雲:安閒自得長生道,晝夜無聲轉法輪。
韓逍遙云:
法輪要轉常須轉,只在身中人不見,
駕動之時似日輪,日輪向我身中轉。
又云:
法輪轉得莫停留,念念不離輪自轉。
當其轉也,翁然如雲霧之四塞,颯然如風雨之暴至,
恍然如晝夢之初覺,渙然如沉屙之脫體。
精神冥和,如夫婦之交接;骨肉融和,如澡浴之方起。
易曰:
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斯言信矣。
龍虎交媾法則
龍呼於虎,虎吸龍精。兩相飲食,俱相貪并。
男女相須,含吐以玆。雌雄錯雜,以類相求。
白面郎君騎百虎,青衣女子跨青龍。
鉛汞鼎邊相見後,一時關鎖在其中。
虎在西兮龍在東,東龍西虎各爭雄。
若解相吞歸一處,神仙頃刻不勞功。
嬰兒姹女齊齊出,卻被黃婆引入室。
雲騰雨施片時間,不覺東方紅白。
(龍虎交媾圖)
夫人也,坎離交則生,分則死,此理之必然,無一人不如此者。
蓋離三為陽,而居南,外陽而內陰也,謂之真汞。
坎三為陰,而居北,外陰而內陽也,謂之真鉛。
故紫陽真人云:
日居離位反為女,坎配蟾宮卻是男。
此言坎之男、離之女,猶父之精、母之血也;
日之鳥、月之兔也;砂之汞、鉛之銀也;天之玄、地之黃也。
此數者,皆指示龍虎二氣也。
參同契曰:
離已日光,坎戊月精。
故離之已象龍之弦氣也,坎之戊象虎之弦氣也。
夫戊與己是黃庭真土之體,因太極一判,分居龍虎二體之中。
修丹之士,若欲返其本,複其初,使龍虎歸於鼎中,
情性歸於竅內,當用龍從火裏出、虎向水中生之二訣。
則炎烈火中出飛龍之矯矯,泓澄水底躍走虎以耽耽,
始得龍虎相交,向鴻蒙而潛歸混沌。
繼則夫妻合體,從恍惚而竟入虛無、共至黃房,
互相吞啖,兩情留戀,二氣交加,有
如天地之媾精、日月之交光,盤旅于祖竅之間,
自然複此先天未判之氣而成混元真一之精。
為大藥之根原,作還丹之基本也。
原夫龍之情性常在於戊,虎之精性常在於已。
只緣彼此各有土氣,二土合併而成刀圭,
是以坎離交而地天泰,龍虎交而戊合己也。
戊己合為一體,則四象會合而產大藥也。
易曰: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
天地以陰陽交媾而生物,丹法以陰陽交媾而生藥。
蓋未有不交媾而用以成造化者也。
玉芝書云:
玄黃若也無交媾,爭得陽從坎下飛。
是乃作丹之大端,修仙之第一義也。
若天地之氣不氤氳,則甘露不降,坎離之體不災並,則黃芽不生。
龍虎二弦之氣不會合,則真一種子不產。
真一種子不產,則將何者為把柄而凝成金液大丹耶?
然交媾之理有二,有內交者,有外交者。
坎離、龍虎交,內交也,產藥也。
乾坤子午交,外交也,結丹也。
此二法天淵不同,學者有細辨之。
張紫陽云:
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是此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