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回教神祕主義大師魯米十三世紀生於波斯,
出生地位於今日阿富汗境內。
蒙古人入侵今日伊朗東部的呼羅珊(Khurasan)地區時,
他的雙親帶著他逃離呼羅珊,
最後定居於今日土耳其的孔亞(Konya),
即當時的魯姆(Rum),他的雙親因此將他取名為魯米。
身為知名蘇菲教士與教義學家瓦勒德(Baha Walad)之子,
魯米幼年便接受傳統回教各個領域的訓練,
稍長並深入研習回教神祕主義。
其父於1231年過世後,
魯米繼承了父親的教士與教義學家的角色,
在靈性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1244年,魯米遇見了一位來自塔布瑞茲、四處流浪的神祕苦行僧
沙姆斯(Shams-i Tabrizi),
魯米認為此人是神靈形象的完美化身,
讓魯米開始將莊嚴美好的出世思想化為動人詩篇。
由於這段經歷,魯米的靈性世界產生了革命性的巨變。
沙姆斯啟發了魯米,帶領他走向神祕經驗的巔峰。
有兩年的時間,他們倆形影不離,
但沙姆斯突然不告而別,此後再也沒有回來。
有一天,魯米懷著思念與哀傷,
帶著跟隨他的信眾,創立了傳奇性的宗教舞蹈,
也就是旋轉舞。
這種舞蹈後來被稱為「修行者旋轉舞」
(Whirling Dervishes,
譯註:這種舞蹈用音樂與旋轉作為入神的媒介)。
魯米在許多詩篇中提到他對沙姆斯的愛。
他用沙姆斯的形象來比喻神的形象。
與沙姆斯分離的痛苦代表與神分離的痛苦,以及與神合一的渴望。
沙姆斯失蹤後,魯米不再公開傳教,將全部心力放在訓練弟子上,
並寫下大量的神祕主義詩篇,
使他成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文學與靈性大師之一。
本書的詩篇主要來自魯米的詩作,
即《瑪斯納維》(Masnavi)與《沙姆斯詩集》(Divan-i Shams)。
前者是具有史詩與敘述色彩、長達兩萬五千組的
兩行韻體詩(rhyming couplets)。
魯米在最後十五年的生命中,在波斯完成這部巨作。
這首詩號稱「波斯的可蘭經」,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靈性著作。
全詩以老嫗能解、諄諄教誨的語氣,
說明蘇菲教派神祕教義與生活理念,附有插圖的故事、寓言與類比。
這部作品充滿單純而深厚的智慧,
蘊含的思想和語言充滿力量,
創作時間距今雖有七百年,讀來仍扣人心弦。
魯米的另一部傑作《沙姆斯詩集》
收集了其他詩作,約有三萬五千首短詩。
他的詩採用的形式包括當時的抒情詩(ghazals),
以及波斯詩人開儼(Omar Khayaam)的名作《魯拜集》
(ruba\’iyyat)中的四行詩。
本書的創作時間橫跨三十年,從魯米結識沙姆斯,到其生命的盡頭。
與嚴肅深沉的《瑪斯納維》相較,《沙姆斯詩集》更能給人心醉神馳的感受,
狂喜熱烈的情感如泉水般湧出,
對神的愛洋溢在字裡行間,探索著人類心靈深處的種種渴望。
這些詩篇中,三分之一是寫給沙姆斯的。
魯米的驚人成就在於,他把自己對人的熱愛化為一面鏡子,
讓人與神結合,藉著這面鏡子,進入超凡的神聖境界。
本書有些內容來自魯米的散文作品
《裡面就是它應該是的東西》(Fihi ma fihi)。
這是魯米晚年的作品,內容是他對弟子的談話。
魯米主張透過改變自我來追求靈性的完美,
終極目標是接近神,因為神是完美的化身。
他的首要目標是超越自我,也可以說,讓自我歸零。
自我是一種障礙,一層簾幕,遮蔽了人類心靈,使人看不到神。
自我扭曲了人們對現實的認知,
降低我們日益成熟的能力,
讓我們無法充分實現自己獨特的個性,
這種個性若能實現,將會完美無瑕的反映出神的特質。
信仰的道路能否通往神,
端看我們心中對神的愛是否堅定,
以及我們是否能在靈性戰鬥中獲勝。
我們必須打贏這場仗,不斷擦亮心靈的鏡子,
好讓我們能恢復視覺,看清自己與現實的真正面貌。
這種作法可能讓我們在世界上受苦,
但提昇自己的同時,將會得到更大的快樂。
在塵世追求舒適安閒的人,
未來要嚐到沉重的苦痛。魯米用熔爐來比喻靈性轉化:
心靈的鏽鐵在熔爐內接受鍛鍊、淨化與磨光,
直到我們清楚知道,內心的蛻變已在心靈之鏡中反映。
一旦你踏進了愛的領域,
我們所知道的語言就已經落伍了。
伊斯蘭世界的莎士比亞,
魯米受雲遊僧「愛的四十法則」啟發,
成為偉大詩人的傳奇經歷!
年輕時主修文學、如今已過了二十年平凡主婦生活的艾拉,
為了躲開變調的婚姻,在一家文學經紀公司覓得工作,
第一個任務就是試讀一部投稿小說《甜蜜褻瀆》。
這部從遠方投遞的作品,
帶她走進了13世紀更遙遠陌生、神祕又迷人的世界,
也使她了解到「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愛,
其實正是通往更深沉智慧與洞見的管道」。
七百多年前,兩個渴求找到靈魂知己的人相遇了。
受人景仰的伊斯蘭神學家魯米,與異教雲遊僧夏慕士,
兩人一認識就在書房閉關四十天,
夏慕士向魯米分享「愛的四十條法則」:
追尋愛的人,沒有一個不會在路途中成熟。
尋找愛,就是尋找靈魂伴侶的過程——
這個人是自己的鏡子,映照出自己生命的匱乏。
你可以靠齋戒禁食淨化身體,但只有愛才能淨化你的心。
正如陶土必須經過高溫淬鍊才會變硬一樣,
唯有歷經痛苦的愛才能臻至完美。
一旦你踏進了愛的領域,
我們所知道的語言就已經落伍了。……
魯米受此啟發,成為吟詠愛的偉大詩人,
更發明了蘇菲派苦行僧的迴旋舞。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魯米與夏慕士的想法,
他們在精神上的緊密聯結,也成為謠言與誹謗攻訐的目標,
甚至還遭到最親近的人背叛……
從13世紀以來,魯米以歌頌愛的詩句聞名於世,
有「伊斯蘭世界的莎士比亞」美稱;
而他與蘇菲派雲遊僧夏慕士堅定而特殊的友誼,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本書作者擷取魯米的詩與夏慕士的言談,將他們之間的動人事蹟,
一一重現在《愛的哲學課》中,並將13世紀與21世紀的時空巧妙交錯,
在其中點綴含意深遠的寓言,帶出關於愛的各種哲思。
出版後普受好評,銷售量逾75萬冊,成為土耳其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
獲得2011年法國心靈圖書獨立書店協會外國文學特別獎,
以及2012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