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天生贏家(7-1)
摘錄自《天生贏家》
([美]繆麗爾·詹姆斯、桃樂西·揚格沃德合著)
【最偉大之原因】
詹姆斯和揚格沃德合著的《天生贏家》
所針對的讀者本來是相當專業的心理學者,
但這本書出版30多年以來已經售出了超過400萬本,
被譯成了18種語言,這是作者沒有想到的。
【點亮心燈】
1.擴大你所理解的成功的範疇,
能夠認識自我和增強與他人的關係也是一樣成功。
你生來就具備成功所需的一切素質。
——《天生贏家》
2.自知正確,就大膽地尊重自己。
凡是自強不息者,最終都會成功。只要你能夠自信,別人也就會信你。
——歌德[德國詩人]
認識自己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莫過於認識自己
據說,在古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南坡的神殿門上,寫著這樣一句話:
“認識自己。”人們認為這句格言就是阿波羅神的神諭。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最愛引用這句格言教育別人。
法國思想家蒙田也指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我。
如果你連自己都認識不清,那麼可以斷定:成功離你還遙遙無期。
對自己認識不清,往往還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請看下面這則寓言:
一隻老鷹淩空而下,攫走一隻大羊去。
這時,一隻烏鴉看見那只老鷹的英姿,不禁心生嫉妒,於是暗下決心要贏過它。
烏鴉用力拍著翅膀,在空中飛繞了幾圈後俯衝而下,想攫起一隻大羊;
不幸的是,它不但無法攫起這只大羊,它的爪反而纏在羊毛裡,
儘管它用盡力氣拍著翅膀,仍無法讓自己脫離。
這時,牧羊人跑過來,將烏鴉捉住,帶回家送給他的孩子們了。
他的孩子看了問:“父親,這是什麼鳥?”
牧羊人回答說:
“依我的知識判斷,這是一隻烏鴉;但是它卻自以為是老鷹。”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誤判自己的能力,往往會招致失敗的結果。
20世紀最偉大的人生導師戴爾·卡耐基指出:
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
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前進方向。
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
不能坐等機會,要自己創造條件;
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
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不僅要善於觀察世界,善於觀察事物,
也要善於觀察自己,瞭解自己,進而認識自己。
◎認識你的大腦
你的大腦分為左右個兩半球。
1970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心理生物學教授斯佩里通過實驗發現,
人的左、右半腦有明顯分工。
他也因此獲得了1981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獎。
斯佩里1976年發表的臨床實驗報告表明:
人的左腦(右半邊身體)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
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
推理、抑制、五感(視、聽、嗅、觸、味覺)等,
思維方式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分析性。
因此可以稱作“意識腦”、“學術腦”或“語言腦”。
而右半腦(左半邊身體)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
身體協調、視覺、美術、音樂節奏、想像、靈感、頓悟等,
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等。
斯佩里認為右腦具有圖像化機能,如企劃力、創造力、想像力;
與宇宙共振共鳴機能,如第六感、透視力、直覺力、靈感、夢境等;
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如心算、數學;超高速大量記憶,如速讀、記憶力。
右腦像萬能博士,善於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許多高級思維功能取決於右腦。
只有把右腦潛力充分挖掘出來,人類無窮的創造天賦才能夠得以表現。
所以右腦又可以稱作“本能腦”、“潛意識腦”,
或“創造腦”、“音樂腦”、“藝術腦”。
你是左腦型人才,還是右腦型人才呢?
下列試題答“是”70%以上就是右腦型人才。
(1)孩提時,與閱讀故事和傳記相比,更愛欣賞圖表。
(2)能自由使用左手(左撇子)。
(3)欣賞書畫和風景時,容易感動。
(4)對撲克牌的各種遊戲鑽勁很強。
(5)有吃佳餚的嗜好。
(6)愛好遐想各種各樣的事。
(7)粗率地訂計畫,匆匆行事者。
(8)不拘謹於慣例。
(9)愛從書本中挑出喜歡的章節看。
(10)辦公桌上略散亂的人。
(11)一有問題就在腦裡連打幾個問號。
(12)喜歡搞塑膠模型和星期天幹些木工活之類的瑣碎事。
(13)愛好古典音樂、爵士音樂。
(14)對流行的事物敏感。
上面14個問題,你只要有10個以上的肯定答案,你基本就是右腦型的人才。
有些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當綜合運動全腦進行學習、讀書、思維活動的時候,
大腦的效率是最高的,並且呈幾何數字在增長。
美國曾對全美數學家和化學家進行過一項調查,這項調查是關於創造性思維的,
竟有超過4/5的人確定他們在發明、發現時,得到右腦直覺和頓悟的幫助。
阿基米德定律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國王懷疑皇冠的黃金成分裡有銀,讓阿基米德解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確實困擾了阿基米德好一陣子。
某日,阿基米德在浴盆中坐下,發現水面升高了,
上升的體積等於他的身體浸在水中的體積。
他突然聯想到其實只要能夠測出皇冠的體積,
就能用品質除以體積,得出皇冠的密度,弄清是否有銀。
於是他激動萬分,從浴盆中跳出來,馬上動手實驗。
在科學發現的歷史上,充滿了類似的事例。
佛蘭克林從一隻掉進酒杯的蒼蠅,發現了保存生命的銀行——氮液;
而妻子的一次被電擊,又使他發明了避雷針。
可見,創造性的直覺和頓悟來自右腦,
這是思維的第一階段,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和前提。
根據美國科學家唐蘭斯的統計表明,
古今具有創造才能的人都是右腦型和左右腦綜合運用型的人。
因此,日本教育界提出要“進一步開發右腦”,
甚至把開發國民右腦提高到“第二勞動力”的高度。
人的左、右半腦是靠胼胝體的2億個神經元緊密聯繫的。
美國心理學家奧斯丁發現:
當人的左右腦較弱的一邊受到激勵而與較強的一邊合作時,
大腦的總效能不僅僅是1+1=2,而是會增加5~10倍。
為什麼我們能很快學會流行歌曲?它所包含的歌詞、旋律、節奏,
要比一段英語課文複雜得多。為什麼我們背課文卻不那麼容易?
英國《快速學習》的作者科林·羅斯對此現象的解釋是:
如果你聽一首歌,左腦會處理歌詞,右腦會處理旋律。
因此,我們能輕而易舉地學會流行歌曲,這並不是偶然的。
你沒有必要花很大力氣去做這件事,你很快地就能學會,
這是因為你的左腦和右腦都動員了起來——
邊緣系統中大腦的情感中心也加入了。
頂尖天才很少只具有單方面的才能。
表現卓越的人經常是各方面都出類拔萃。
這正是他們善於用全腦的結果。
比爾·克林頓─美國總統;比爾·蓋茨─世界首富。
兩個比爾一個右腦是優勢腦,克林頓情感豐富,樂於與人溝通,
善於與人建立親善關係;另一個左腦是優勢腦,蓋茨分析問題邏輯嚴密,
對數學有特別的興趣,他可以讓個人電腦系統不斷地更新換代。
比爾·克林頓曾代表強大的美國意志,他的言行曾影響著世界的局勢;
比爾·蓋茨將個人電腦送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開創了資訊革命的新時代。
兩個人都很早就掌握了高效學習、閱讀的本領,
都有著超人的記憶力,都是左右腦合作成功的典範。
愛因斯坦的左腦和右腦都非常發達,他的小提琴演奏具有專業水準。
右腦使他創造性地大膽想像,左腦的抽象能力使他善於進行邏輯推理,
左右腦密切配合,創造出非凡的科學成果。
他描述了他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先右腦後左腦。
在右腦階段中,利用右腦的流暢性及其功能,
去把握視覺形式的複雜表像,最終進行成功轉化。
因此我們要在我們的大腦中掀起一場全腦開發的風暴:
不僅要開發大腦儲存資訊的能力,而且要開發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
更要開發創造性地處理資訊的能力;
不僅要提高思維的敏捷性,
而且要提高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獨創性,
使思維品質得到全面提高;
不僅要開發主管分析思維、抽象思維、常規思維的左腦功能,
而且要開發主管形象思維、創新思維、空間思維、綜合思維的右腦功能,
使左右腦得到協調和均衡發展。
針對每個人左右腦發育狀況的不同,開發、動員全腦參與學習,
充分發揮人類形象思維的巨大潛力,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既使學習輕鬆愜意,又能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布贊認為,人腦由1萬億個腦細胞構成,
每個腦細胞形狀像最複雜的小章魚。
它有中心,有許多分支,每個分支又有許多連接點。
在1萬億個腦細胞中,有1千億個是活躍的神經細胞,
每個神經細胞又可長出2萬個樹枝狀的樹突,以存儲資訊。
每個神經細胞又都像一台高功率的電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一份題名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發展的今天和明天》
的報告中總結了全球關於大腦研究的最新成果:
“近幾年,我們在大腦的研究和生物化學方面所取得的突破,
已經使我們更加清晰地和更加客觀地理解了人類的行為、心理機制和學習過程。
這些新發現顯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人的大腦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潛力未曾加以利用,
而且根據某些權威的估計,這種未曾利用的大腦潛力竟高達90%。”
是的,即使是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他也只使用了大腦1/10的功能。
而一般人的腦細胞有95%處於“冬眠”狀態,還有許多人只用了2%的腦細胞。
所以,有學者預言:一旦科學的發展能夠更深入地瞭解腦構造和功能,
人類將會為儲存在自己腦內的巨大能力所震驚。
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大腦可貯存的信息量相當於5億本書。
那麼,人類在一生中完全可以輕鬆地掌握四十多種語言,
可以拿到二十多個博士學位。
為了提高公眾對腦研究的重視,美國國會命名20世紀90年代為“腦的10年”,
並且由布希總統批准立法,這在美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1995年夏,第四屆世界神經科學大會在日本京都舉行,
會上提議把21世紀稱為“腦的世紀”。
只用半邊腦工作就如同用一條腿走路一樣,只有一半殘缺的智慧。
一條腿走路與兩條腿走路、飛奔相比,相差的效率不只是一半。
如果你充分調動了整個大腦的能量,挑戰、思索、創新就會充滿你的大腦,
你的注意力也會被吸引,結果是學得更快、記得更牢、用得更好。
◎正確地認識你自己
作為人生主體的個人,要創造成功美好的人生,
必須對自我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只有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
才能去發掘並淬煉一個“新我”,從而為成功締造穩固的基礎。
戴爾·卡耐基非常重視“自我實現”也即自我觀,
他認為“自我觀”是決定人們各自行為方式的重要因素。
每一個人,無論是聰明或愚蠢,賢良或奸詐,表現他的,
都是與其當時的“自我觀”相符的行為。
沒有人會去做一件在當時他認為與自己的身份、年齡、性別、
能力以及他本身任何一方面都不相宜的事情。
就像穿衣服,你會選擇和你的年齡、職業相稱的服裝,
講話時會選擇和自己身份相稱的詞句,
甚至外出吃飯也會選擇與自己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相稱的場所……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會依照他的自我觀點,來決定哪些事他可以做,
哪些事情他不可以做,或是該怎樣去做好一件事情。
因此別人也就能夠根據他通常所表現的行為,對他有所瞭解和認識。
如果某一個人對於自己各方面的印象,都和實際情況頗為接近,
也就是說,他有著比較正確的“自我觀”,那麼他所表現的行為自然會很恰當。
一般情況下,人們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定的誤差。
一個人之所以不易於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往往是因為許多方面的品質不能直接衡量,
而間接得來的資料又不十分可靠的緣故。
此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們在進一步認識自我的同時,
是否能夠接受自己,悅納自己。
著名的愛爾蘭戲劇家王爾德曾經說過:
“那些自稱瞭解自己的人,都是膚淺的人。”這的確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因為對每個人來說,要想完全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像有些時候,我們面對鏡子裡的自己卻發出疑問:這是我嗎?
延伸閱讀:第一篇天生贏家(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