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第一步,『 打開心輪』

2017040312:30

南懷瑾老師:
禪宗(明心見性) 開悟的第一步,『 打開心輪』(八瓣蓮花)

意解心開 與 脈解心開 (任督二脈) (中脈) (三脈七輪)

 
 
又由定心自在力故,隨其所欲,定心境界影像而生,是名道理。

真得到定,前面有個條件,要“意解脫”,
所謂“意解心開”,同時也有“脈解心開”的作用。
真的意解脫了,心理立刻起了變化,除了身心氣質的昇華外,
還可以逐漸明瞭心物一元的作用。
因此“定心自在力故”,
意解脫了以後得了真正的定,而此定有超出一般的功能。


“意解脫”所產生的現象也可以說是很唬人的,
其中涉及到道家、密宗氣脈的道理,
像心臟的氣脈“叭”一聲扒開了一樣,有如心臟病爆發。
這些道、密的道理不清,真會嚇死人,被嚇死了,那是業,何苦?!
有的變成神經病,那也是智力不夠、定力不夠。
有些人佛理懂了,生理、心理沒有起變化,
根本沒有被嚇到的機會,那也很可惜。


“定心自在力故,隨其所欲”,此“欲”不是後天的欲望。
所以要欲想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看看,究竟有沒有;
或想要變化一個境界,就會立刻起作用。一切只是自然而然。


“定心境界影像而生,是名道理”,有些人打坐,
往往會看到一些光、一些影像,或是這兒氣通,那兒氣通什麼的。
記住,那只是你妄生的影像而已。
如果把這當成了不起,當成道,那是自己欺騙自己,沒有用的。
道理不通,把自己弄得苦惱、弄得神經。我非常反對這一套,何苦來哉!


諸位看了《金剛經》所提出的“空”。怎麼空啊?
就算真的做到了“空”,那“空”也只是認識的影像產生的境界而已。
所以要通這個理:“定心境界,影像而生”,
其中是有其深刻原理的,學佛就要把原理弄得清清楚楚。

《宗鏡錄略講》
 


 
意解心開就是道,禪宗開悟的第一步就是這個。
拿密宗來講,開悟第一步是脈解心開,心脈打開了。
我們的心臟好像是八瓣蓮花,定力到了,
真悟道了,心脈就打開了,就是意解心開。
那是事實,沒有辦法冒充的,心脈打開有心脈開的象徵。


有年輕人來找我印證,就憑這一念就不行了。
修持要實實在在,不要自欺欺人,自以為懂了一個道理就到家了。
真到了有所心得的時候,一定是意解心開,脈解心開。



 
 
 
 
 
 
這幾年受西藏密教流行的影響,有些同學修習密宗,就跑來問我關於拙火的事。
拙火是由瑜珈翻譯來的,拙就是笨,拙火就是笨火。
那是不是還有個靈火?不是的,我們生命本身有一股力量,
拙火是在我們這個肉身報體上的力量,
它一輩子沒有發動,人死了就沒有了,所以說它笨拙。
瑜珈有時畫一條靈蛇,潛伏盤據在我們身體的海底輪,
沒有經過修持,這靈蛇永遠不發動。
瑜珈術形容它是條蛇,不是真有條蛇在身上,
所以也有翻譯成靈能,這比較進步。

靈能一發動,非得定不可。
你們學密宗的想打開身上三脈七輪,靈能不發動是打不開的。
學禪的人開悟的話,心輪就開了。
心輪有八條粗脈,細的不算,所以說心輪是八葉蓮花。
悟道了就意解心開,或說是脈解心開。
悟道了一定靈能發動,中脈通了。


又一種翻譯叫靈力,那更好。
一邊翻成拙,另一邊翻成靈,
只是譯法不同,因為密宗流行,就把大家搞糊塗了。
那麼這拙火、靈力、靈能,在我們的修持上也有嗎?絕對有的。
 
 
那麼密宗不同於顯教嗎?絕對相同,否則不叫佛法了。
那拙火在顯教叫什麼?就是四加行的暖,得暖。




 


所以《法華經》的妙蓮花,是意的成就。
學佛到了明心見性,悟道了,佛經上稱為“意解心開”,
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了煩惱習氣的結使。
拿密宗著相的觀念,是“脈解心開”,
因為心輪有八條大脈和許多小脈,比如八瓣蓮花。
 
  
學佛是求解脫,如果一有點事就想不開,
有一點煩惱就去不掉,那學個什麼佛?自己要反省。


維摩居士說自己得了智慧的果實,所以處處得解脫。
你們何以氣脈不通?因為色身不得解脫,總有身體的感覺存在。
何以不能得解脫?因為智慧沒有成就,智慧成就了,氣脈自然也通了。
你智慧還沒成就,不要吹噓說自己已通任督二脈,小心出問題。


就算你通了,道家稱為轉河車,你要轉到什麼時候為止?
要通到哪裡去?你答得出來嗎?不要亂搞了,你因此反而更不能得解脫,與學佛的目的相違。
說學道嘛,你也沒得個逍遙,整日哭喪著臉,為何學佛學道呢?
不學還好,一學就得了狹心症,心量愈來愈小。



 
中國學佛的人,都標榜是大乘菩薩道,但是發心了沒有?都沒有。
發心很難,大乘講發心不是你們去化緣發心修個廟子,造個塔,捐十塊錢。
發心是動意,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心得解脫,
一念之間頓悟,是發心菩薩,在教理上講是初發意菩薩。


初發意菩薩  脈解心開,但還要修!
言下頓悟了就不用修嗎?不是的。
真發心是明心見性,一定會同時發起大慈大悲心的,
作人做事乃至任何一個很小的動作,處處都是舍己利人的。

我們普通學佛哪裡有發大慈悲心?
都只是嘴裡講的口頭發心而已。
學佛的人要自我反省,
有時比不學佛的人還要自私,與慈悲心是背道而馳。
所以真正發慈悲心是不容易的,除非見到空性,否則發不起來。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任脈是自律神經部分,包括五臟六腑部分,
任脈若通了的話,中脈也就通了,任脈是比督脈還難通的。


真到了任脈起變化,五臟六腑等於換了個位子。
如果見地道理不清楚,會嚇死的,這也是唯心的作用。
佛經上講脈解心開,確有此事。
心脈解開是非常難受的,好像在心口上挨了一刀一樣,
不過打開了後,真是舒服無比。
胃氣打通尤其難受,
好似胃連著肺部、肝臟,一下子給人撕了下來一樣。
打開了,就好似五臟六腑都換了一個。
換句話說,心肝脾肺腎的功能慢慢壞了,
自己裡頭慢慢給你拆下來,換了一個新的裝上去。


任脈通了以後,當然,所緣的觀想還是在定境中,
這個知覺定境界,
同我們生理上的變化沒有關係,這時才會懂得解脫。


假定這時因生理上的各種變化,我們當場死了,
我們那個靈明覺知照見自己變化的,正如心經所說:
照見五蘊皆空,無所謂了,要死就死,沒有什麼了不起。
我們只要把定的境界保持著,
等任脈完全打通了以後,就可以達到真正的初禪。


《如何修證佛法》



 
 
“升降據鬥樞”,這個一升一降就靠北斗中樞做主。
真正的中樞是什麼?在人心,我們這個心臟。
佛家密宗講“脈解心開”,顯教講“意解心開”,都一樣。
這個心臟的外形看起來就像八瓣蓮花一樣,所以禪宗真到開悟,
密宗修成功的時候,心脈輪一定打開了。
但這並不是心臟張開了,不要當成有形的開。


人的心臟外面有八瓣,裡面有七竅,像是個小漏斗一樣在動,
七竅就像是“鬥樞”,念在心(廣義的心念之心),
因此我可以告訴你們,
修觀心法門都在心的(廣義的心)部分,不要在腦子裡幻想。
腦子是與第六意識分別有關,不要多用,你還是觀心,
先觀有形的心,你慢慢就可以得凝得定了。
這個道理也就是“升降據鬥樞”,因為“鬥樞”還是在心。



 
 
 
 
“方圓徑寸,混而相拘”,它是代表身體心臟部分方寸之地,中國人形容良心,文學上常講方寸之地。我們小時候過年,經常給鄉下人寫春聯,“但留方寸地,傳與子孫耕”,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社會教育,教人做好人做好事,心不要壞了。古人有句詩,“當路莫栽荊棘樹”,“當路”是在人生的大路上,少栽一些討厭的刺人的樹;“他年免掛子孫衣”,做人一輩子要心地寬厚,做人不好,後代的子孫受報受罪啊!中國文化講三世因果,父母、自己、子孫;佛家的文化則講個人,前生、現在、來生。兩個文化合起來,就是十字架,都是講因果報應。“混而相拘”,古人講這個心念思想,在心裡頭陰陽混合,善惡都在這個裡頭。


現在只講內在的心,我們過去形容這個心,同心臟有關聯之處。“方圓徑寸”就是心窩子這裡,但不是心臟所在。我們的心臟,每一個人都是偏的,沒有一個人是正的。所以人都是歪心思,因為心臟都是歪的。


“先天地生”,這是引用老子的話。莊子說,“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就是形容這個心,本來不死,就這麼一個東西。“巍巍尊高”,形容它就像上帝的宮闕一樣。


“旁有垣闕”,心臟看似一塊,卻是八瓣兜攏來,心脈是八個支流,密宗形容它是八瓣的蓮花;道家形容它有通道,據說得了道的人,心竅就打開了。所以密宗講脈解心開,真悟了道,得了道,心脈九竅也打開了。脈解心開是實有其事,打開的時候“啪”一下,有爆炸的聲音,會嚇死你。如果搞錯了會以為自己真得了心臟病,不懂修道就會修成魔而瘋了;懂了以後無所謂魔,充其量是死。


“狀似蓬壺”,它的形狀如蓬壺,心臟這裡像個蓮蓬,像個酒壺一樣。 “環匝關閉,四通踟躕”,到這個時候,我們要把心守住,不要動念。講了半天,禪宗最乾脆,就是達摩祖師講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魏真人用中國傳統的文化來說明這一段,真是費力氣,他要我們“守禦密固,遏絕奸邪”,這個時候任何一個妄念都不准亂動。“曲閣相連,以戒不虞”,心裡頭絕對不能動念。“可以無思,難以愁勞”,如果一動念就走入邪道了。到這個境界,就是第四禪定舍念清淨的境界,絕對的清淨,然後再等待另一層次的境界出現。


“神炁滿室,莫之能留”,這個時候神炁滿室,身心內又增進一層的神炁。等於化學鍋爐一樣,提煉了又提煉,所謂“九轉還丹”。這個提煉出來之後,神與氣的變化就不同了,頂門開了,不是密宗拿根草亂插,硬把你頭皮刺破了插進去。真正的道家工夫修到了這裡,“神炁滿室”,頂門開了,“莫之能留”,陽神可以出竅了,留也留不住,內外通了。那時出來的是陽神,不是陰神。但是陽神出竅會亂跑,因為還沒有純熟到家。“守之者昌,失之者亡”,不能讓它亂跑,這個陽神就是修到身外有身了。“動靜休息,常與人俱”,要隨時都在身邊,這就是身外有身。

《我說參同契》





 
如果眾生心裡真切的憶佛念佛,像想發財那個心情念佛,或是現世,或者將來,必定可以見佛。甚至不必七天就到了。現前憶念不專,將來永遠憶念下去,必定也可以見到佛。


科學講光速的威力,我把他改創一個名詞叫“念速”,心念的威力也很大,因為我們眾生本自具足自性真心的自性佛,與佛並無遠近的距離,只要自心得到開悟——見到自性的真心,自然佛就在現前,用不著假借其它方法,頓時間心開意解,密宗叫做脈解心開。心臟從外表看有八瓣,像蓮花一樣,自性光明呈現,自然心脈打開而見解,就不需要用一個方法求自性光而自然與諸佛菩薩光光相接。  


所以念佛法門,必需要隨時隨地念念不忘,猶如做染香工作業的人,日積月累,自然就身有香氣。比如抽香煙的人,天天抽自然身上有煙味。你天天念佛不斷,身上自然有佛味了!不是裝得怪模怪樣,而是心境開朗,與人和敬無爭,誠敬在心,念念如佛心,如染香人,久而久之,自身亦發香光味道,何必一定要外形合掌裝作樣子,因此,這個法門叫香光莊嚴。因為心地誠敬,念佛念到脈解心開,本身身上味道轉變成清虛之香。

《定慧初修》
---------------------------------------------------------
  
古代醫學認為人的生機是藉著氣化而充實的,氣的運行是循著脈的路線,這裡所說的脈,並不是血管或神經,而是體內氣機運行的一個有規則的線路。這個氣脈理論是相當微妙的,一般人不太容易瞭解。


《黃帝內經》中所說的奇經八脈,是從古代道家的說法脫胎出來的。道家認為:人體中“任”“督”“沖”三脈,對於養生修仙是最重要的。西藏密宗的觀念,認為人體中的三脈四輪,也是即身成佛的關鍵。


在密宗法本中有一部《甚深內義根本頌》,在這本頌中所討論的氣脈學說,比較《內經》及《黃庭經》等書,各有獨到的地方。


藏密和道家,雖然都主張修三脈,不過道家是以前後位置的任督二脈為主,藏密則以左右二脈為主。修法雖然不同,但兩家都是以中脈(沖脈)為樞紐關鍵的。


至於禪宗坐禪的姿勢,採取毗盧遮那七支坐法,雖然沒有明白說出來注重氣脈,可是,坐禪的功效,實際上已經包含氣脈問題了。


兩足跏趺坐不但可以使氣不浮,並且可以使氣沉丹田,氣息安寧。這樣心才能靜下來,氣也不會亂沖亂跑,而漸漸循著各氣脈流動,反歸中脈。等到氣脈可以回歸流於中脈,達到脈解心開時,才可以妄念不生,身心兩忘。這時才能進入大定的境界。如果說一個人的氣脈還沒有安寧靜止下來,而說能夠入定,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普通人的身體在健康正常時,心中感覺愉快,腦中的思慮也就較少,在生病的時候就剛好相反,又如修定的人,在最初得到定境,開始見到心空時,一定會感到身體輕鬆愉快,那種神清氣爽的味道,真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可見心理和生理兩種是互相影響的,是一體兩面的。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心輪”八脈,又叫“法輪”。
心輪八脈是向下的,和臍輪向上的六十四脈,這樣是一重。
你們買本解剖書看,那你看到心臟是一瓣肉一瓣肉合攏來。
這樣一個心,像沒有開的八瓣蓮花一樣捆攏來。
心臟大的是八瓣,詳細的不止八瓣哦!


所以參禪、參話頭,用功到達了這一重,脈解心開,開悟了。
以密宗來講,開悟的人,一定脈解心開,心脈打開了。
我常常告訴你們,那個心脈打開,有時嚇死你,
自己會“砰”一下,好像心臟爆炸了,很可怕的,一下張開了。
所以密宗講,修到脈解心開,雜念妄想自然清淨了。
我們普通人講話都是佛法的道理,像你開心不開心啊?
我好開心哦!真開心,脈輪會打開的。
所以普通形容,“萬里青天無片雲”。
這些都是有相的功夫,就是修一切有。
所以佛的弟子,這一派修行的阿羅漢,
是“根本一切有部”,在律藏就可看到。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心輪之脈,難以打開,必須心空一念,方可“脈解心開”。
心脈開的時候,“拍以呀(合聲讀)”的一聲,
內外一片光明,即到色界的光明定境。

《習禪錄影》



肚臍上來到胸口窩下面這個地方,是“心輪”,心輪也叫做法輪。
所以我們年紀大了,背駝起來了,
腰彎起來了,胸口這裡鼓了起來,這是講生理部份。
至於靈魂變成的精神部分,我現在還沒有介紹。


這個心輪的脈,大的只有八支。
所以我們的心臟拿出來解剖,實際上粗的是八瓣,像蓮花一樣。
不講細的。嚴格拿死人來解剖分析,這個心輪,不是心臟。
我們講“唯心”的心,也不是指心臟。心臟是整個供血供氣的中心。

心輪八瓣叫做法輪,這個心輪如果打開了,
人就非常愉快,非常爽朗,心境也會很大。
有些人思想很注意小地方,那是心脈閉了。
所以學禪宗講大澈大悟,英雄氣派大,是心輪很大,打開了。
這一層的寶蓋叫做法輪,是佛教的名稱,
是有關情緒、思想、健康方面的,很重要。這是法輪的一層。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一個人在「開悟」的那一刹那,身體中的「心脈輪」,
一定是打開的,因為身、心是互為因果的,
「開悟」在心裡上是一個極大的認知與轉變,「心脈輪」在那當兒,
必然會受影響而開開來了,反之,
當色身的「心脈輪」打開時,也極可能導致心理上的「開悟」。

如果一個人自認自己「開悟」了,
尤其中脈的「心脈輪」從未打開過,
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開悟」了。
至於「心脈輪」開了之後,由於修持不力,
又合攏封閉了起來,不能保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南懷瑾老師2007年太湖大學堂開示》


 
下座稍息,隨便打開電視一看,毫無興趣,只是借此遮目,
散身坐在籐椅上逍遙逍遙而已。
此時忽覺心輪之脈又轟然一震開,其行氣如S形透過,
不禁自為啞然一笑,學密宗教典的人,認為脈解心開,
是聖人的境界,有無量功德,無限道力者,方可到此,看來極為可笑。
昔年在靈岩打七時,第六日座中即有脈解心開現象,
但不如今日來得更加有力而明顯。
然我只是無心處之,並不求其脈解心開。
 
不過,若在一般人專心求成道、求成佛者,
很可能就因此入魔,或因此得心臟病或精神驚嚇症。
因當時心脈震開之時,頗有心臟病突發現象,相當可怖,
但如對性宗確有見地者,視生死為一瞬,都無所謂,
即為心臟病突發而死這有什麽嚴重,
豈不值得當時一笑嗎?
此時我之一笑,也正為笑此身之幻妙驚人有如此者。


《南懷瑾老師閉關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