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會念佛修行方法(觀想蓮花圖)
念佛時觀想八葉蓮花.十聲佛號觀成一朵蓮花
摘錄自 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 基礎梵唄教學課本(增訂版2)
電子檔連結:http://www.budaedu.org/publish/pDBaseC6.php
釋五會念佛
華嚴經最後歸攝於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並以普賢行願為行門,故釋五會念佛。
(1)、唐代宗時法照法師所創,法師著有〈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
依無量壽佛經而作。引經文曰:「或有寶樹,硨渠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
琉璃為條,水精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行行相值,
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
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其聞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2)、「彼五種音聲,從緩至急,唯念佛法僧,更無雜念,念則無念,佛不二門也。
聲則無常,第一義也;故終日念佛,恒順於真性。
終日願生,常使於妙理,發心有如此者,必降天魔擊法鼓,
六種震動,四花繁雨,金剛寶座正覺可期也。」
(3)、五會念佛法:
●第一會,平聲緩念 南無阿彌陀佛。
●第二會,平上聲緩念 南無阿彌陀佛。
●第三會,非緩非急念 南無阿彌陀佛。
●第四會,漸急念阿彌陀佛。
●第五會,轉急念阿彌陀佛。
(4)、五會念佛有何利益:
曰「即於此生,為能離五濁煩惱,除五苦斷五蓋,
截五趣淨五眼,具五根成五力,得菩提具五解脫,
速能成就五分法身,五會念佛功力如斯。」
(5)、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五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
●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躁動與憂惱)、疑(猶豫)。
●五趣—地獄、餓鬼、畜生、人、天。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解脫—解脫五趣。
●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五會念佛簡介
1.五會念佛的利益
五會念佛,源自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音宣流,其功德利益,
據蓮宗四祖法照大師法事儀芸:「五會念佛利益,即於此生,
為能離五濁煩惱,除五苦,斷五蓋,截五趣,
淨五眼,具五根,成五力,得菩提,
具五解脫,速能成就五分法身,功德最勝無比。」
2.五會念佛的根源
淨宗諸祖,每於念佛得深禪定時,神遊極樂世界,
親聞樂邦水鳥樹林微風吹動皆悉念佛法僧的天樂,
傚效其音聲,為此土眾生宣倡指導,這就是五會念佛的根源。
如曇鸞大師、善導大師都曾教人五會念佛。
到了四祖法照大師,因得文殊、普賢二大菩薩的指教,
以及阿彌陀佛的付囑,乃創製五會念佛譜,
極力弘揚,五會念佛法門遂大行於世。
3.五會念佛的新聲
五會念佛自唐武宗會昌法難後,已成絕響。
虛雲老和尚弟子觀本法師,從日本藏經中發現五會念佛殘卷,
乃重譜新聲,發願弘揚。
現在所聽到的即為觀本老法師重譜的新聲。
4.五會念佛的修法
五會念佛,以大眾共修最易得益;個人利用錄音機之助念自修亦可。
共修齊念輪念均可。念時應觀想一八葉(辮)蓮花,一遍觀一葉,
十遍成一朵,觀想次第如圖所示。功課完畢。
勘驗各人所記蓮花朵數瓣數,則可知各人念佛是否專心。
如是互相砥礪行持,易收一心不亂之效。
五會念佛古譜排列次第
第一會 平聲緩念 南無阿彌陀佛
第二會 上平聲緩念 南無阿彌陀佛
第三會 非緩非急念 南無阿彌陀佛
第四會 漸急念 南無阿彌陀佛
第五會 四念轉急念 阿彌陀佛
歎西方淨土五會妙音讚(節錄)
第一會時平聲入 第二極妙演清音 第三盤旋如奏樂
第四要期用力吟 第五高聲唯速念 聞此五會悟無生
第一會寺除亂意 第二高聲遍有緣 第三響颺能哀雅
第四和鳴真可憐 第五震動天魔散 能令念者入深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