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神明手冊 – 人類人格

2018051518:30

相關圖片

實習神明手冊 – 人類人格

心理學家對次人格和多重人格的研究顯示,
一個本我很可能包含幾個其他的人格,
每一個都沒有覺察到別的人格,每一個都在各種不同的狀況下運作,
而且全都表現出不同的能力和態度。
做夢的自己和醒時的自己都是同一個人格的不同部分,
每一個在不同的情況下運作。
賽斯稱它們為內在自我和外在自我,
這個觀念為我們的幾個問題提供看來頗為合理的解釋。
內在自我在夢中運作,其意識或身分都不依賴物質。
在肉體死亡時,這內我只單純地繼續跟之前一樣行動——
或許變成人格的一個主宰部分,但外在自我則以潛意識在此存在裡運作的同樣方式運作。
人類人格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從本書一開始,
你自己的實驗應該已經讓你覺察到你以前可能不知道的能力和感知。
透過你自己到目前為止的經驗,現在你可能發現,
有意識的自我只是在物質當中運作的那一部分全我。
但包含潛意識、做夢的我的那一部分人格不會受此限制,
而且似乎感知到外在自我不熟悉的實相,並在醒時的自己會猶豫的情況下運作。

問題不是∶有沒有靈的世界?問題是∶
甚至現在也局部獨立於物質之外的這一部分人類人格的本質是什麼?
它的潛能、限制和特性是什麼?或許最重要的是,
當它與物質的聯合結束時,這一部分的自己是否繼續存在?
因為,如果我們現在甚至部分獨立於物質系統之外,
那假設全部或部分人格可
能繼續存在,就沒有什麼不合邏輯之處了。
本我並不是堅實的物體,它永遠在變。死亡的經驗,和任何經驗一樣,會改變它。
我們無法預知任何事件對任何人格的影響,
所以我們也無法預知死亡會用什麼方式改變活生生的個別意識。
我們的確知道,意識不會再以物質為取向。此處應該謹記,
每二十四小時期間,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花在睡眠上,
那時我們不是以自我導向、以物質實相為取向的方式運作,
而是以潛意識的直覺方式,向內在的主觀實相聚焦。
透過有系統地檢驗人格在睡時和出神狀態的行為,
很可能會發現解釋人格死後行為的線索。
因為在睡時狀態的這個我一定是我們會幸存的那部分——
多少已經獨立於物質之外的主觀對我們自己的夢紀錄超過兩年半的研究生動地暗示,
人格在
睡眠中絕非毫無組織。
內在的邏輯、直覺和夢的結構,顯示出複雜性、變化多端和目的,
並非我們以為和做夢的本我有關聯的那種混亂狀態。

如果人類人格在肉體死後能夠幸存,
那麼它很可能會顯示目前人格在做夢、出神和其他解離狀況中展現的一些特性。
在這種時候,有明確的意識,也有本我意識。
偶爾,甚至還有自我覺察,但人格層次之間的界限,
並不像它們在醒時狀態那麼明確。
顯然,在夢的狀態中,人類人格的想像和創造面向會得到更大的發揮。
解決問題似乎跟隨著直覺的表演方向,而非推理過程。
舉例來說,在夢中,
我們藉由建構我們在其中演出種種解決之道的夢戲劇來解決問題。
實際的夢和丟棄的解答往往被有意地忘掉,
然而,有很多次我們醒來時問題已經解決。
這種夢工作暗示,睡著的人格可能並未缺乏自己的方向、目的和秩序。
死後的人格可能會展現同樣的內在活,我們很久以來就知道,
心影響物,但我們並不知道怎麼影響,以及影響到什麼程度。
甚至連“心”和“物”這些字本身也已經改變。
賽斯資料提出“物質是所有生物在潛意識基礎上建構而成”的概念。
(其他物種的個體被視為有一個廣義的意識,而不是一個有組織的自我。
它們的覺察狀態可與我們的潛意識狀態相比。)
按照這個理論,自我並沒有覺察到這種物質的持續創造,
就像它也沒有覺察到,在它自己形象的物質裡,原子的不斷出生與重生一樣。
這個觀念已充分發展,但在此只能簡短討論它。
這個理論包括,詳細解釋已經達到與物體在空間的定位有關的協議方式。
要是沿著物理領域現有發現的路線來思考,這個概念就一點都不牽強。
如果這是物質的建構方法,那麼在肉體死亡時,
個體就只是停止它自己物質形象的這
種潛意識建構而已。
人格會繼續存在。內我仍然是一個心理單位,
但是自我可能不再是本我的一個主宰部分。
那麼,在某種條件下,人格可能重新形成一個接近原來的物質本我的近似體,
以鬼魂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
可以想像人格對物質的支配不像以前那麼有效率,
而分子結構也可能有缺陷。在肉體死亡時,
自我不會消失,而是被本我的其餘部分吸收。
在鬼魂的例子裡,
暫時回到自己的老位置,擔任心理活動的指揮者。
再一次,物質控制力在這些條件下不會那樣有效,
但在某些情況下,
物質控制力卻足以讓某種具體化明顯到觀察者的感官可以覺察到。
那麼,理論上,這樣的人格也可能透過另一個仍在
你們系統裡運作的人格的物質形象來表達自己,
藉此讓人知道它的存在。在這種情形下,
兩個人格會維持某種合作,一種心靈或心理的工作關係。
那麼,靈媒會是讓這種合作得以存在
的人。
在這些情況下,不會形成獨立的鬼魂,
但是“自由的”人格會被允許使用靈媒的非自主肌肉器官當中的聲帶或其他部位。
就我所知,這個理論以及鬼魂的分類都是原創的概念,
從我自己的想法和經驗發展出來。
不過,我很肯定任何靈魂世界、心智世界,
或你喜歡什麼就叫它什麼的那個東西,對我們來說將不陌生。
首先,它將已經存在於構成我們的物質之中,
也許它就是賦予物質本身生命的那個虛幻的特質。
無意識或潛意識對這個實相將已經有內在覺察。
只有自我會覺得它很陌生。再一次,現在檢視我們的覺察,
就會發現與這個實相本質有關的線索,因為它是內在導向而非外在導向。
本書前面列出的“心理時間”實驗,
會讓你脫離自
我對物質環境的強烈聚焦到某種程度,
如此一來就能體驗到對內在實相的一些覺察。

研究一下你列在筆記裡的夢,你就會明了,
在看似混亂的夢行動本質背後存在的人格有何內在秩序。
這本書所有的實驗都能夠讓你擁有更大的彈性。
隨著你的進步,自我將逐漸覺察到它和全我其他部分的關係。
因為我們的實驗將自我納入考量,所以它會比較願意暫時讓開,
如此一來,覺察之焦點就能夠轉向它還不能夠有效運作的其他實相領域。


「Personality」的圖片搜尋結果